内蒙古河套灌区创新机制打造绿化灌区-城市建设|园林城市-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内蒙古河套灌区创新机制打造绿化灌区
[日期:2009-05-19]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入春以来,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下称总局)动员灌区5000人参与植树造林,完成26万株高杆和10万株灌种植任务,有力地推动了总局“创新机制、绿化灌区”五年规划的快速实施。

  近年来,河套灌区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促进灌区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约有60%的树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严重老化,效益逐年下降,加之产权不清、机制不活等主客观原因,制约了灌区造林绿化工作的深入发展。为了充分发挥灌区水土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打造绿色灌区就成了灌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提出用3至5年时间把临河地区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关键一年。“去年,总局系统提出了‘创新机制、绿化灌区、富裕职工、保护工程’的绿化指导方针,制定了“创新机制、绿化灌区”五年规划,计划从2008年~2013年,实施百万株林木上堤工程,实现灌区的国管水利工程的渠沟(道)全面覆盖,努力向渠沟绿荫化、枢纽景观化方向发展。结合水利文化建设,把灌区水利工程建成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绿化带、风景带、旅游带和经济带,逐步实现“渠沟稳定、防汛固基、景观美化、人水和谐”。

  为实现“创新机制、绿化灌区、富裕职工、保护工程”的目标,总局实行了“谁造归谁、审批采伐、伐一补三”的工作机制和“部门引导、项目带动、干群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规划,总局和各管理局每年将安排专门造林经费,实行按比例分配捆绑使用,同时依靠全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措工程建设资金和物资,增加技术和劳务投入。

  在具体实施中,对国管渠道的重点段落和分干渠以上的各枢纽造林以及景观绿化,由所辖管理局直接负责。在签订合同的前提下,灌区职工也可以在所有的国管渠道上进行植树造林。此外,在确保国有水利工程用地不被侵占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鼓励渠(沟)道周边农民参与造林。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还计划每年筹集100万元,作为以奖代补资金,重点奖苗条、育苗。”并把绿化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每年进行三次以上的定期督查,春季查进度、种植质量和数量,夏季查成活率,秋冬季查保存率,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经费兑现,奖优罚劣。

  在技术操作上,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的原则,积极引进新的造林技术和工艺,严格按照种苗栽培管理技术操作规程,考虑适应性强、景观效果好、品种多样性等因素科学设计、严格施工。

  今年,总局党委对植树造林工作多次进行研究部署,特别是进入4月以来,利用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动员总局上上下下近5000人参与植树造林,完成26万株高杆和10万株灌木种植任务,是近年来完成任务最多的一年。据统计,规划实施一年多来,全灌区已累计种植高杆42万多株,灌木23.46万株,育苗590亩,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灌区绿化五年规划进入快速实施阶段。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