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半个世纪铸就的环城“绿色长城”-城市建设|园林城市-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贵阳:半个世纪铸就的环城“绿色长城”
[日期:2009-08-21]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环筑皆山也,不仅如此,环筑皆林也。

  筑,是贵阳的简称。“筑城”如今还有一个新的别名:林城。毋庸置疑,“绿色”是贵阳这座城市的主题,从高空俯瞰,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宛如绿色长龙的林带,环抱着这座山城。

  两条环城林带,就是贵阳的两片“绿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清晨、傍晚之时,或踱步于蜿蜒的石板路上,倾听阵阵林涛;或静坐于花香鸟语的林阴之下,感悟森林的静谧,畅怀呼吸“天然氧吧”的空气……这就是居住在环城林带包围之中的贵阳人的生活状态。

  环城林带的确值得每一个贵阳人为之自豪--从上世纪50年代起,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建起这“绿色的长城”。

  “1958年时,那全是荒山乱石,没有一棵树。”贵阳市花溪区孟关林场65岁的老林业员赵可彬指着对面一座郁郁葱葱的青山回忆说,“我15岁就开始在山上种树,每年11月到次年春天种树苗。那时候条件苦,只能吃窝窝头,还吃不饱,种树又是体力活,但是大伙积极性都很高。”

  “很多女同志把小娃娃放到背篼里,一手提着干粮、水壶,一手提着锄头,天刚蒙蒙亮就上山了。干活时,把小娃娃放在相对平坦的地方让他自己耍。这不,我儿子就是这么长大的。”赵伯伯指着坐在一边的儿子赵孟林说。

  “我们这个地方是喀斯特地貌,山上土层特别薄,一般只有10到30厘米,种10棵树也就能活两三棵,每年都要补充新树苗。”孟关林场的场长李强华接过话茬,“老赵的大儿子叫‘赵孟林’,小儿子叫‘赵建林’,就是建设‘孟关林场’的意思。现在,赵孟林是林场的护林队长,他们是‘献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

  贵阳市林业绿化局局长王守超列举出一组数字:历经40余年建成的第一环城林带,长70公里,宽1至7公里,总面积13.6万亩。2001年,贵阳市又启动第二环城林带建设,以园、梅园、桂花园、樱花园、玉兰园、杏花园为六大主题公园,种植香樟、樱花、竹子等68个树种,形成长304公里,宽5至13公里,总面积达132万亩的新环城林带。

  环城林带已成为贵阳的“天然空调、氧吧”,据统计,环城林带每年可蓄水29115万吨,保土7570万吨,吸收二氧化硫7万吨,吸收二氧化氮3万吨,吸收二氧化碳3550万吨,释放氧气2587万吨,吸收尘埃660万吨……为贵阳宜人的气候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环城林带还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靓丽的名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中日环保合作示范城市”、我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建设试点城市”、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避暑之都”……

  “上世纪70年代后,基本的树林已经成型,主要就是护林了,防火、防盗、防病虫害,很多护林员献出了生命。‘前辈种树,我辈护林’,不能让老一辈辛辛苦苦种下的树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李强华说。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