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清河构筑“共生共荣”的魅力新城-城市建设|园林城市-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淮安清河构筑“共生共荣”的魅力新城
[日期:2009-10-08]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路叶 张继斌   发表评论(0)打印



  1、淮安清河新区里有一座“钟塔”。它原本是一座很丑的旧水塔,约两层楼高,据说有40多年历史了。风吹日晒,砌塔的红砖疮痍遍体,显得和身旁风景秀丽的休闲公园极不协调。有人说,反正它也不是什么文物,拆掉算了。

  “新城区也应该有自己的历史记忆”。——曾到德国学习并对当地历史悠久的小镇印象深刻的肖本明认为,城市建筑承载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建设新城区,不能割断这种历史脉络。新区也应有记忆,新区也需要传承。于是,40岁的“丑塔”留了下来,并被改装成了一座大钟塔。重获新生的它开始用另一种形式记录着自己和这个城市的生命轨迹。

  文化是现代城市之魂,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阶梯。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城市文化是经过长期的艺术创造和文化积累所形成,并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注重现代城市文明理念的渗透,逐步改变市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模式的同时,充分挖掘各类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才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历史记忆。

  突出厚重的古淮河文化底蕴,加强各景观功能区衔接连串,创建国家4A级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已经成为清河新区最富地域特色、城市魅力的亮点之一。对自然形成的较大规模的村落和原生态予以保留,建设集民俗风情游览和时尚生活为一体的清淮农家乐以及可容纳上千人就餐的清河生态园,同时在保护和利用并重的前提下,将辖区内原乡镇企业干部学校改建成古色古香的白鹭湖山庄宾馆,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保持了原有的风貌,传承了过去的根脉,成为新城中追抚历史的见证。大力弘扬淮扬美食文化,建设全国最大的集学术性、知识性、休闲性、参与性于一体的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内设“菜馆”即淮扬菜陈列厅、“河馆”即古黄淮河变迁史陈列厅、“城馆”即淮安民俗厅、“会馆”即淮扬菜品尝学艺厅,作为推广、研究淮扬菜美食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基地,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江苏淮安·中国淮扬菜文化研究基地”。以著名荀派京剧大师宋长荣先生的名字命名,建成可容纳千人的长荣大剧院,打造具备戏曲表演、拍摄和博览等功能的基地,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艺术瑰宝。如今,长荣大戏院已正式加盟江苏省演艺集团,成为集团外“苏演院线”的首家旗舰剧院。清河人还利用区文化馆易址重建,建设集舞蹈训练、音乐排练、书画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苏北一流的文化场馆,为地方各类文化名人设立创作室,借才兴馆,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

  2、在清河新区,有一座新建的文化馆,门前大路竟然是Z字形的弯路。“这是为了不砍树!”陪同采访的清河人指着路两旁的大树解释说。

  和谐,不仅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年前,清河人以城融乡、城乡一体,在城市东部8.6平方公里的农村,全面启动新城区建设,推动新城区、建成区协调共进、和谐发展。在新区规划建设中,清河人崇尚“和谐”理念,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生态产业文化建设互动并进,倾力打造一个各得其所、和谐共生的魅力新城。

  在肖本明眼里,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赞天地之化育”。在经历了“黄色文明”(农业革命)、“黑色文明”(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正在追求一个发展与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绿色文明”。“水新区、绿新区、夜新区、景新区”的建设理念,充分放大了原有自然生态优势,建设临路、滨水绿色开敞布局,合理组织景观轴线、界面和地标,打造生态优良、绿量充足、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独具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城区。利用区域内林葱郁、白鹭栖息、野趣天成的自然环境和窑厂取土形成的水域,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建成白鹭湖商务休闲生态公园,打造出一片秀美的滨水生态景观。结合原生态自然景观,建设青龙湖公园,以六米宽的主园路贯穿整个公园,沿水系变化进行园内景观的设置,布设室内健身馆、高尔夫练习场、休闲会所、垂钓养殖中心等休闲设施。保护和利用北部古淮河1800米沿岸生态资源,规划建设占地800亩的古淮河公园,创造一个清新、优美的自然河景和理想人居环境融为一体的原生态公园。利用新区水网密集优势,全面加强水系改造,实施白鹭湖、青龙湖、古淮河等景观水系贯通,让“死”水“活”起来,让河滨美起来,为城市的生命注入灵气。清河人切实将绿化园林导入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行道树、沿道绿带、道边花坛、街头绿地、临街游园建设并举,做到城在园中、路在树中、人在绿中。与此同时,以坚持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原则,优先发展占地面积小、污染小、效益高的都市型项目,创造高效、便捷、清洁、美观的生产环境。

  3、居家养老——可谓清河人构筑和谐家园的又一大创造。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模式大受赞许。

  在清河,尽管很多老年人的收入或家庭子女给予的赡养费用还不足以支付他们应享受的服务费用。但他们可以用最少的钱达成最好的效果,清河从改善民生入手,破解了“养老”难题,通过社会赞助+社区扶助+邻里互助的运作方式,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政府买单、不同于商业运作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吴洪彪在淮视察社区建设时,认为清河在苏北地区首创养老新模式,形式很好,值得借鉴与推广。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们生活更美好,城市建设的各项功能都是直接和间接地为居民服务。坚持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嵌入”城市配套功能,在空间布局上设有工业、物流、住宅、金融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专业功能区,规划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九年义务学校、实验小学、幼儿园、超市、医院、酒店等生活设施和大剧院、文化馆、运动中心、健身会馆、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休闲设施,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坚持以构筑一体化交通为目标,兼顾人与车的需求,确定合理的空间尺度,高标准建设18条主次干道,实现各个层面串点、连线、成环以及与城区公交系统的对接,形成居民从家里到工作、就学、就医、休闲等场所只需15分钟的步行系统。坚持将亲情关怀、人文关怀、教育关怀统一融入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科学构建公共交流的平台和城市生活的机理,用有效的城市管理、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培育新型的邻里关系,增强居民间的亲和力,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

  近两年来,清河老百姓在家门口尽享“公共服务大餐”。涉及便民服务类、信息项目类、文艺演出类、“四免”培训类、医疗保障类等种种服务,让老百姓不出社区也能办事、看病、听讲座。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社区中感知和谐、共建和谐。

  两年前,清河区社会事业相关部门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零散,例如教育局在石塔湖附近,计生委在乐园街,文体局在北京路,单单拿卫生系统来说,卫生局机关在北京路上的区政府大院,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在青年路,妇幼保健所在承德路,机关医院在淮海西路,老百姓办事往往要跑遍全区,非常不方便,群众是怨声载道,不但有损政府形象,也伤害了干群关系。清河区委区政府按照“全省领先、苏北一流”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施工、高标准建设,先后建成了清河区社会事业大厦、市民服务中心,优化整合卫生防控、妇幼保健、计生服务、残疾人康复、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

  清河的灵魂在水,水的温柔与婉约,水的磅礴与大气,水的气质与精神——是水成就了大千世界的融会贯通、成就了和谐文明的源远流长,也成就了清河厚重的过去和快乐的今天,也必将成就这座“运河之都”的永远美丽。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