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摘取2007中国人居环境奖桂冠-人居环境-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昆山市摘取2007中国人居环境奖桂冠
[日期:2008-03-13]  来源: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长期以来,昆山市委、市政府一直把人居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由市建设局(园林局)牵头,按照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的要求扎扎实实加以推进。全市基本形成了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使昆山市成为一个发展与环保并重、创业与休闲皆宜、城市与乡村一体、人与自然和谐、水乡风貌与现代文明完美交融的生态宜居城市,被投资者誉为创业的热土、投资的宝地,被新老昆山人称为生活的福地、人居的天堂。2008年1月,该市荣获了建设部颁布的2007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1.坚持环保优先,实施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后,昆山市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进昆山”的新理念,牢固确立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科学发展理念,优先突出环保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布局中的作用,优先制定以资源节约为主的环境准入条件,优先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优先把环境保护业绩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期间,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对于“关停有污染的项目而不让其转移出去”这个问题,明确表示:昆山坚决不让污染企业搬到外地。这充分反映了昆山市委、市政府对环境保护、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充分体现了昆山人环境意识和理念的一种升华。

  2.坚持科学规划,强化环境保护综合决策。多年来,昆山市以建设“适宜创业和人居”城市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不断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的决策与管理体系。在开发建设中,昆山市运用生态环境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按照“五律协同”(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规律)的原理,高起点编制了《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将昆山市定位为以开放型经济为主的现代化工商城市和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确立片区发展理念并编制了片区规划,将市域927平方公里分为7个片区,综合协调市域产业布局、区域交通系统、大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同时,确立了市域全覆盖规划的理念,将市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全覆盖规划,最大限度地整合和集约利用城市资源,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整体和谐发展,让人民更好地共享城市化的成果。该市成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的“三位一体”城市规划审批机制,并实行重大规划公示制。严格各项规划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居环境的建设和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以环境整治与建设为抓手  切实提高生态承载能力

  1.重点实施饮用水水源生态保护工程和水质提升工程。一是实施傀儡湖水源生态保护工程。2002年以来,将傀儡湖水源保护工作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先后投入2.95亿元开展水源保护,实施退窑还湖、退塘还湖、退渔还湖以及湿地建设、箱涵建设,蓄水量增至原来的2.5倍。二是实施饮用水深度处理工程。在实施全市域统一供水的基础上,2006年又投入2.2亿元实施了总规模达100万立方米/日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程,2007年2月投入试运行。经国家城市供水监测网检测,出厂水106个项目均达到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昆山市成为国内第一个全市域实行饮用水深度处理的城市。三是全面改造供水管网。投入巨资对各镇供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改造。

  2.大力建设“绿色昆山”、“生态昆山”。坚持大手笔建设城乡生态环境,突出水乡人文特色。一是用心营造生态景观。秉持“先功能、后景观”的人本思想,在市、镇区合理布局,建设公共绿地、生态湿地。城乡之间,沿路设带、滨河建绿,构筑城乡绿色通道。同时,扩大生态绿地范围,建成一批苗圃、花圃。在马鞍山与阳澄湖之间,建成了占地近3000亩的城市生态公园。二是充分体现水乡特色。前几年实施了滨江公园和马鞍山路、江浦路生态大道等一系列工程,今年实施了环城滨江景观带等重点工程,做足做好“水文章”,让山延伸,把水延长。三是努力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在老城区黄金地段拆除多处建筑,还绿于民。同时,通过雕塑、园林小品等方式赋予城市建设人文内涵,寓教于景。在市区主要干道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建成了若干文化景观道路。目前,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02%,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39.8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44平方米。

  3.全面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环保工程。目前,昆山市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9家,日处理能力31万吨,中心城区道路的地下雨污水管网全部铺设到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1%。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突出垃圾填埋场建设与无害化技术的运用,积极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工程。2006年,昆山市建成鹿城垃圾焚烧发电厂,总规模为日处理垃圾1000吨,年发电量约9000万千瓦。城市垃圾和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4.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加强制度保障。在制定区域开发、行业发展规划及调整生产力布局时,优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力戒规划不当对环境造成的重大失误。昆山市政府赋予规划和环保两个职能部门“一票否决权”,既有利于实行严格产业政策,也为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创造了条件。二是坚持产业政策引导。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完善集约用地机制,对投资企业用地实行“6543”定额控制,提出了“投资要有强度、开发要有进度、配套用地要有限度、盘活存量要有力度、地上建筑物要有高度、村庄整理要有深度、产业转移要有梯度、市场化运作要有透明度”这“8个度”。三是采取节能降耗措施。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目前,全市已有5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评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劝退、拒批污染项目120多个,关停、转产市区污染严重的企业130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环境监察实行日常例行检查与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每年检查企业4500厂次以上,对280家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目前,昆山市节能降耗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增强城市功能为重点  持续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1.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市域“六纵六横二环五高”的大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东西、南北向的12条主干道已完成建设,城市内环线和外环线也已成型,现有等级公路925公里,境内100公里高速公路形成环线,实现了“1530”效应,即全市任何地点15分钟上高速、30分钟到达上海或苏州。从1999年开始,昆山市每年都将城区一批道路改造、桥梁建设、公园建设等项目列为市重点工程。到目前为止,建成区主干道已基本完成改造,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也同步完成,不仅完善了通行功能,还美化了市容市貌。

  2.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昆山市建成了图书馆、体育中心、新客运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等一批功能设施。人民医院病房大楼、中医院病房大楼和门诊大楼及乡镇医院病房大楼已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2007年,昆山市又开始实施环城滨江景观带和市民文化广场等一批综合设施的建设。注重突出江南水乡特色,营造休憩、娱乐和游览的人居空间。改建的市民文化广场,融文化、体育、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同时,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优化线路布局,加大场站建设,增加公交车辆投入。“十五”期间,公交客运总投资1.4亿元,公交线路随城市发展同步开通和延伸,3000人以上居住规模的住宅小区均有公交到达。全市188个行政村到2007年底实现了村村通公交。

  3.住房条件持续改善。近年来,昆山市加快商品住宅的建设速度,涌现了新港湾等一批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新型住宅小区。2007年,昆山市结合老城区改造,整治改造了14个老居住小区,涉及近4000户居民,约30万平方米。今后4年,将每年分批进行整治,全面完成老居住小区改造,全面改善居住环境。一是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积极引导开发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面向百姓、面向未来作为住宅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以大众化的普通住宅为主体,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以及高、中、低档住宅保持了比较合理的结构。二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通过建设商品房、定销房、经济适用房、集宿楼以及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等途径,构建不同消费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娄邑-爱河小区荣获“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称号。至2007年底,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余额达18亿元,为职工购房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规范小区物业管理。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努力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全市现有155家有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16个住宅小区被评为苏州市市级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物业管理优秀小区数量居苏州县市之首。

  以构建和谐昆山为目标  不断提高城市整体层次

  1.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成7所地方高等院校。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人才总量突破15万。医疗卫生和人口计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体系基本建立,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注重挖掘和弘扬昆山“六大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各类体育比赛精彩纷呈。随着文明创建的不断深入,市民的创业、创新、创优“三创”精神逐渐显现,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公益意识逐渐增强,争做新型文明市民渐成风尚。

  2007年,昆山市还开展了城市精神塑造系列活动,面向全市人民征集城市精神主题词和进行市树、市花、市标征集评选,确定了“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城市精神,把广玉兰、琼花、山体祥云分别作为市树、市花和市标。通过昆山城市精神以及市树、市花、市标的评选,既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又表达了昆山市开放的活力、融合的魅力、创新的动力和卓越的追求。

  2.大力建设平安昆山。近年来,昆山市在治安环境和法治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平安昆山”建设成效明显,建成覆盖城乡的路面电子监控系统,建立了农村“五位一体”的综治模式。开展“万人创安大联动”活动,加强老小区技防改造、门卫管理和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形成大防控“五联机制”。全面开展“十项法治实事工程”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执法权力阳光运行,坚决制止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等行为。

  3.不断强化城市管理。加强镇区和城乡结合部环境的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今年以来,昆山市推进了城市管理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以网格内工作量大小、区域面积为依据,给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执法人员和相应执法装备,使城市管理向精细化转变。同时,大力倡导人性化管理,统一设置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更新完善环卫、交通管理设施,在道路上设置休闲座椅、港湾式停车站等设施。

编辑: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