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人居环境奖之太原汾河环境改造工程-人居环境-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2001人居环境奖之太原汾河环境改造工程
[日期:2009-01-16]  来源: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相关连接:2001—200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

  汾河太原城区段蓄水美化工程即汾河景区,是太原建设史上一项规模最大的治污、治水、美化环境工程;也是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实现城市率先发展、拉动太原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生态建设项目。

  一、建设背景

  汾河是贯穿太原南北的一条重要河流,是黄河的一级支流。70年代后期,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汾河太原城区段污染日趋严重,河道淤积,杂丛生,地表水断流,地下水水位下降,沿岸26条边山支沟日排入河道的污水量达50万立方米,汾河蜕变为城市排污沟,沙尘暴的频发地,太原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二、建设目标

  1997年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开始组织专家研究治理方案。该项目以防洪、治污、蓄水、绿化、生态、文化等环境综合整治为目标,以治水为核心,最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形成生态园林景区。

  三、工程概况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于1998年10月正式启动,经过近10年的治理建设,形成了北起森林公园西门南至南内环桥下游125米,全长8.4公里的市中心绿化长廊,其中胜利桥至南内环桥6公里的蓄水工程于2000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胜利桥至森林公园西门长2.4公里的人工湿地工程于2007年10月对外开放。工程总投资5.5亿元,其中首期工程4.2亿元,汾河湿地公园1.3亿元。

  四、取得的成果

  作为太原市一项重大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汾河蓄水美化工程的建成,对保护和改善市区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典范。

  (一)生态效益

  1、净化了空气。汾河蓄水美化工程形成的大面积绿地,改善了城市的呼吸系统,2007年太原市的空气Ⅱ级天气达到267天。

  2、防风固沙,防止二次扬尘,调节气温。

  3、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改善了水体环境。现在通过排污暗涵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净化后再通过中水管回送上游,实现了水源的永续利用。

  (二)社会效益

  为市民提供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健康发展的空间。景区开放以来,连续组织多种新颖、有趣、健康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汾河景区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做法与经验

  (一)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工程最初主要是治污和防洪,在规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目标。在市民的积极参与下,把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总目标,并逐步上升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方针。

  (二)实现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由于城市环境问题涉及到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诸多方面,单一目标环境治理计划往往收效不大。该项目结合防洪、治污、蓄水、美化、生态、文化等多项内容进行规划设计,重点强调项目的综合性,兼顾城市功能、环境生态和城市美学艺术等要求,最后形成集防洪排污、园林绿化、健身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开放性生态景区。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在4.2亿元的工程总投资中,主要依靠市政府的资金投入。同时,百万军民义务劳动为工程节省资金近3000万元,市民义务募捐资金近300万元。

  (四)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该工程在太原的建设史上,是一项市民参与最多、受益最大的工程。为了圆满完成这项耗资巨大、技术复杂的综合整治工程,我们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各界自发组成青年自愿者组织、文艺演出队、居民以捐款捐物、义务劳动和植树等力所能及的行动来支持这项浩大的工程建设。

  六、获得的荣誉

  2001年12月,建设部授予该项目“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2002年5月,联合国人居署决定评选太原汾河景区为“2002年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