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届景观设计学高校教师进修班介绍-招考信息-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北京大学首届景观设计学高校教师进修班介绍
[日期:2007-08-15]  来源:景观中国  作者:中国风景园林网   发表评论(0)打印



    城市化这一重大的社会主题也给景观设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培养中国自己的综合型的高级设计人才,是我国景观设计学专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培养人才之关键在于教育和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景观设计学专业在职高校教师的理论和教学水平,为景观设计学专业培训师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将于9月18日至9月23日(含一个周末)推出“北京大学首届景观设计学高校教师进修班”。

  与研究院之前举办过的各种研修班相比,此次首届教师进修班的招生对象为景观设计学相关专业的高校在岗教师及非在岗教师但对景观设计学专业感兴趣的在职人士,将针对景观设计学专业发展过程中,在景观设计学前沿理论、教学实践等方面的问题,请国外景观设计著名专家与学员面对面交流,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中解惑答疑。本次研修班的特色在于,很难得地请到了多位外籍专家现场小班授课,这不仅有利于感兴趣于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同仁扩大国际视野,也是国内与国外景观设计学界直接互动的绝佳机会!

一、师资阵容强大
  巴里·斯塔克教授(Barry W. Starke)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前主席,美国注册规划师协会(AICP)会员,美国可再生自然资源基金会(RNRF)副主席,《景观设计学》第四版合著者;
  凯瑟琳·布尔(Catherin Bull)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景观设计学系教授,系主任;
  伊丽莎白·梅耶尔(Elizabeth K. Meyer)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会员,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景观设计学系副教授、系主任;
  狄德瑞奇.布鲁斯(Diedrich Bruns)德国卡塞尔大学景观与城市规划系教授,欧洲景
观教育大学联合会(ECLAS)副主席;
  艾德里安.霍普斯狄德(Adrian Hoppenstedt)德国景观设计师联盟主席;HAGE+HOPPENSTEDT设计公司总裁;德国柏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安琪·施托克曼(Antje Stokman)德国莱布尼兹汉诺威大学景观规划系助教授;生态设计与流域管理中心主任;德国汉诺威大学和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景观设计硕士,曾在德国慕尼黑施密特景观设计事务所任主设计师;2002年至今,在北京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和德国杜汉堡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与项目实践。
  俞孔坚教授,哈佛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提出了景观安全格
局理论和方法,系统的提出了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反规划”途径,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建设优势领先研究和专业实践领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李迪华副教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与俞孔坚教授长期坚定不移的合
作,带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设立了“景观设计学”理科二级学科硕士专业和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完成了能和欧美大学进行横向比较的学科建设体系,使研究院拥有领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

二、教学针对性强
  本次进修班聘请的授课专家既是国外著名高校景观设计学科的资深教师,又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有着深刻的体会,并愿意与中国同行进行交流。他们关心中国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感兴趣于中国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实践。狄德瑞奇.布鲁斯和艾德里安.霍普斯狄德和安琪·施托克曼三位专家,去年专程来中国参加了首届中德景观规划高层学术研讨会,曾就可持续发展领域中专业人员的学术教育及景观设计学科在此领域的贡献和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安琪·施托克曼助教授更是在近5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德两国高校在景观设计学科上的合作与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教学形式灵活
  采用专家讲座兼圆桌会议集体讨论的方式,由李迪华老师主持讨论,并体验北京大学景
观设计学专业教学体系。

四、教学现场配备翻译
  外籍专家授课现场将有专业人员翻译。

五、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
  1、学员可以和外籍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聆听世界景观设计学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
  2、搭建与国外大学学术交流的桥梁,促进中国与世界景观设计学界的融合。

欢迎登录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网站www.gsla.pku.edu.cn 了解详情。
报名咨询: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吴老师,010-62751181-818,13811891026
E-mail: mla@pku.edu.cn


附件1:外籍教师详细简历

巴里·斯塔克教授(Barry W. Starke)
  巴里·斯塔克教授纵横景观设计界30年。1967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景观设计学专业学位。在此期间,他研读了约翰·O·西蒙兹(John Ormsbee Simonds)所著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一版,这本书对其职业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1974年,他与人合伙成立地球设计事务所(Earth Design Associates, Inc.),该事务所获奖无数,主要承接各种景观与环境的设计工作,在此期间他一直担任该事务所的总裁一职。1988年,他担任维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教授“专业实践(Professional Practice)”课程。1999年,他当选为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第100任主席,组织策划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成立百周年庆典。他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理事,美国注册规划师协会(AICP)会员,最近他还被任命为美国可再生自然资源基金会(RNRF)副主席。2003年,斯塔克先生以其为景观设计学所做的杰出贡献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维吉尼亚分会授予的帕默奖章(M. Meade Palmer Medal)。

凯瑟琳·布尔(Catherin Bull)
  凯瑟琳·布尔教授在进入大学任教以前,曾在澳大利亚和亚洲从事景观设计10年,并且在昆士兰科技大学(QUT)担任高级主讲和副教授近10年的时间。她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并在哈佛大学获得设计学硕士学位。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澳大利亚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她还呼吁重视大型工程设计的审查能力,并且一直活跃在国家或各州的设计竞赛和奖项的评审中。这些工作跨越多种学科领域,包括建筑、规划、城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
  布尔教授曾获2004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交流优秀奖,澳大利亚景观设计师协会(AILA)和首都管理局(ACT)景观设计研究奖,澳大利亚景观设计师协会研究与交流杰出奖和国家景观设计奖。

伊丽莎白·梅耶尔(Elizabeth K. Meyer)
梅耶尔教授于1993年进入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并担任景观设计学系主任和景观设计研究生院院长。此前,梅耶尔曾在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教。于1992年、2003年、2004年先后被美国景观设计教育家委员会(CELA)、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授予“杰出学者和教师”称号。
  梅耶尔教授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也是一名注册景观设计师,曾任职于EDAW和Hanna/Olin,先后与Michael Vergason、Alesandria、Van Valkenburgh等公司及剑桥大学进行协商合作。她与这些公司合作的项目,包括Bryant公园,卡内基-梅隆大学、Wellesley学院以及弗吉尼亚大学等,其中Bryant公园获得国家设计与规划奖。
  梅耶尔的教学与学术兴趣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现代景观理论的恢复与审核,当代景观实践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设计思想如现场说明(场地的文化层面与自然过程)。她即将完成以这些观点为基础的书籍编撰。
梅耶尔教授已经进行了关于景观设计理论的多场国际性的演讲和相关书籍文章的出版发表,例如“Site Citations: Grounding the Modern Landscape”和“The Post-Earth Day Conundrum: Translating Environmental Values into Landscape Design”。她最近的著作《不确定的公园,不安定的场所、公民与风险社会》(《Uncertain Parks: Disturbed Sites, Cities and a Risk Society》),旨在探讨在危工业区建造新公园的社会和美学的固有问题。这会在Czarniak 和Hargreaves的《大型公园》(《Large Parks》)中作为一个章节进行出版(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2007年)。

狄德瑞奇.布鲁斯(Diedrich Bruns)
  德国卡塞尔(Kassel University)大学建筑学院景观与城市规划系景观规划教授,欧洲景观教育大学联合会(ECLAS)副主席;主要从事区域与市政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栖息地保护和恢复、退化土地恢复等研究与规划工作;在景观和城市整合规划(integrat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交流与规划过程(communication in planning processes)、景观特征、历史景观、景观分类与评价方法(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作为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和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专家和顾问,参与了300个区域规划与景观规划、生态系统评估项目。

俞孔坚
  浙江金华人,1963年生。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5年,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1995~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与城市设计师。199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创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同年创立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研究院,目前为国家甲级规划设计院,有近250名专业规划设计师;2003年负责创建并主持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目前每年招收景观设计专业硕士和博士生60名左右,分别授予理学景观设计和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和人文地理博士学位。在教育和学科建设方面主张把大学办到社会上去,坚持走科研、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俞孔坚的学术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和区域规划,景观设计学;提出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背景下,要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必须走“反规划”途径;主张建立旨在维护国土、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的景观安全格局和生态基础设施。 国内外发表论文230多篇;在Images Publishing,中国科学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等出版著作13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攻关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文物局研究基金等各类基金7项。最新著作包括《The Art of Survival》 (2006),《“反规划”途径》(2005), 《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2003)。俞孔坚分别为第40届、43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世界大会、2006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年会和2006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东区大会的主旨报告人。
  在规划设计实践方面,俞孔坚强调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倡导足下文化与野之美,和“白话”城市及寻常景观;主持百余项较大的国际国内城市和景观规划设计,作品中山歧江公园、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和浙江永宁公园,分别获2002、2005和2006年度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授予的荣誉设计奖; “反规划”之台州案例获2005年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授予的荣誉规划奖;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项目和浙江永宁公园项目分别获 2001、200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建设部颁发)。四川都江堰广场设计被英国《Architectural Review》授予世界青年建筑师推荐奖。2004年获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金奖。
  俞孔坚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中宣部授予的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北京市科协授予的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科技部和中宣部等授予的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留学人员创业奖等多项政府表彰。

李迪华
  长期从事城市生态学研究、教学,竭力促进生态学在城市研究和规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曾经在全国11个城市的建设和规划部门的领导干部培训班或者学位班上讲述生态学;参加和主持参加了20多项基础研究和规划设计项目,其中重要的相关项目包括北京“十五”规划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研究,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研究的主要专家之一,主持了其中的两个示范项目的研究;参加完成的重要项目中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进步奖励二等奖,广东省城市景观和信息系统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