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造景要融汇中国传统文化-植物造景|园林绿化-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园林造景要融汇中国传统文化
[日期:2008-12-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赵君 董丽 包志毅   发表评论(0)打印



12月27日,由中国公园协会和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共同举办的“中国公园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深圳市国际花卉园林博览园开幕。研讨会以“传承发展公园文化,服务城乡人民大众,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来自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重点国家园林城市等60多个城市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许多专家为此次研讨会提交了论文,以下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赵君、董丽和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包志毅的论点:

园林造景要融汇中国传统文化

    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植物景观营造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既有儒释道思想的体现,又有传统农耕生活方式的反映,对当代园林建设有借鉴作用。

    儒家“君子比德”的思想在传统园林植物配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皇家园林中常用的“四君子”、“岁寒三友”、“玉堂春富贵”等植物典故均源于“比德”思想。儒学倡导的“礼”是“善”的一种表现,在皇家园林的植物景观营造中体现在三槐九棘、列树表道之上。儒家“天人之际和谐合一”的人生哲理也是有赖于植物而存在,所以不论柏枫栝、植林开涧、采菊东篱,都需要植物相伴。各种吉祥花卉的广泛应用都是例证。道家思想认为美在自然,主张朴素、清净、无为。皇家园林中有许多景点的植物景观受此影响,脱离奢侈豪华的气派而保存朴素自然之风重在创造一种质朴的整体环境。佛教宣称的“极乐世界”的意象成为园林设计,尤其是皇家园林所追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中,往往隐藏着花木深深的寺庙园林,无言地传播着植物之美。同时,佛教“五树六花”之说等传播还伴随着园林植物的引种和推广。

    在古代农耕社会,“重农固本”一直被奉为治国的不二之道。皇家园林中设置观农视稼的景点,这在清代的三山五园中表现尤其显著。所应用的主要植物不再是普通的园林植物,而是用麦、稻、黍等农作物,以及桑、杏、桃、李等农村常见树来营造贴近生活的乡村景观。通过这些景点的设置,帝王用以昭示世人,园居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国事,重视农功。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念兹在兹,勿忘稼穑之艰辛。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