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园林绿化 → 生物多样性|园林绿化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中华水塔”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记者从正在进行的全国政协“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专题调研活动中了解到,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四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已得到初步改善。 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为团长的全国政协“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专题调研活动7日在青海首府西宁正式启动。调研组一行将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进展情况、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情况等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介绍,通过近年来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的实施,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场的压力已得到有效减轻,草场植被覆盖率和草地生产能力开始恢复和提高,草地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杜鹰说,2006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区内的鲜草产量为每公顷5518公斤,与非项目区每公顷4236公斤的鲜草产量相比,每公顷多产1200余公斤。此外,三江源地区围栏禁牧草场内草地植被覆盖率已达90.4%,比围栏外81.25%的覆盖率增加了9.15个百分点。 “通过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等项目建设的整体推进,三江源林草植被水源涵养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草原鼠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杜鹰表示,在高原上进行如此大规模、宽领域、多项目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在我国历史上还前所未有,正是通过生态监测、技术培训等项目的实施,为这一庞大的生态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杜鹰表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将继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不断研究、推广各种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措施和治理模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及澜沧江的源头,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我国于2003年开始开展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旨在缓解三江源地区生态不断恶化的趋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编辑:admin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