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红花指管蚜
[日期:2008-07-11] 来源: 作者: 发表评论(0) 打印
学名Uroleucongobonis(Matsumura)同翅目,蚜科。别名牛蒡长管蚜。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均有分布。
寄主红花、牛蒡、苍术、大蓟等。
为害特点成、若蚜集中在红花嫩叶、嫩茎上吸食汁液。红花生长中后期则转移至中、下部叶片背面为害,造成枝叶呈现黄褐色微小斑点,茎叶短小,分枝和孕蕾数减少。
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体长3.6mm,体黑色。腹管、尾片、尾板亦黑色,足胫节中部色浅。触角6节,黑色,是体长的1.5倍,第3节上具小圆形次生感觉圈35—48个。腹管长圆筒形,端部具网纹。尾片圆锥形,上生曲毛13一19根。有翅孤雌蚜体长3.1mm,黑色;触角6节,略长于体,第3节基部黄色,余黑色。第3节有小圆形次生感觉圈70一88个,分散在第3节全长。腹管楔形。生活习性东北年生10—15代,以卵或若虫在野生菊或牛劳根际处越冬。浙江年生20一25代,以无翅胎生雌蚜于红花幼苗或野生菊科植物上越冬。
在东北越冬卵于翌春孵化为干母后,进行孤雌胎生繁殖,每头雌蚜生若蚜55—70头,后产生有翅迁移蚜,当气温在18—20℃时,从野生寄主迁移到红花上为害。吉林省6月中旬受害重。适宜该蚜虫繁殖最适温为22—26℃,相对湿度60%一80%。高于26℃,低于20℃对其繁殖不利。日均温19一16℃时,产生大量有翅蚜;14—16℃时飞至越冬场所。遇有大暴雨或连续降雨,数量明显减少。生产上红花孕蕾至开花初期受害重;红花进入生育中期,发生量减少。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
|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