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松死谁手?-病虫害防治|园林绿化-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科学时报》:松死谁手?
[日期:2009-03-16]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张双虎   发表评论(1)打印



  材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洲。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葡萄牙、中国等国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不一,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此病1982年我国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又相继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广东、湖北、湖南、台湾、香港等省(区)发生并流行成灾。上个世纪80年代,在香港暴发的松树萎蔫病疫情几乎毁灭了在香港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林。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在树干上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

  目前的控制方法是人工伐除并焚烧病死树,防止疫区材携带该虫或天牛扩散传播,袋装熏蒸杀灭松褐天牛,利用天敌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防治天牛等。

  编者按:

  “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交流才能丰富想象。”2008年10月31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题为《科学与中国现代化》的文章。文中,温家宝在谈到提倡自由的学术争鸣,形成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时说到了上面这句话。

  松树萎蔫病被称作“松树癌症”,在欧、美、日等地均有疫情发生。学术界对其发病机理并不是非常清楚,学术界和林业管理部门目前还没有对付松树大面积暴发萎蔫病枯死的良策,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松材线虫诱发。胡和元先生的观点完全颠覆了林学界对松树萎蔫病的主流观点。如果该观点成立,对我国乃至世界林学界将产生重大影响。

  经记者查证,胡和元是高级工程师,中国昆虫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林果技术、园林绿化森林病虫害研究工作,是国家科研主渠道中的一员。他的几篇论文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在采访求证过程中,记者也无从判断该论点是否正确。本报刊登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探讨争鸣的平台。

  一封来信

  几天前,记者收到江苏省宜兴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胡和元先生的一封邮件,邮件中有一封简短信件和几篇论文。

  胡和元在信中说,自己是一位林业基层工作者,研究松树多年,出于对事业的责任感,想就松材线虫、松褐天牛、松象甲、松小蠹及松蚁类是否寄生危害活松,人为接种松材线虫导致一些活松死亡以及当今松树死亡的主要原因、对策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006年,江苏省宜兴市科技局立项对松树死亡主要原因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胡和元介绍说,2007年11月23日,宜兴市科技局召开了鉴定会,来自南京、上海等地的6位教授及1位中级职称专家到现场对他承担的项目进行了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为国内先进,国内首创,对保护全国的松林资源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胡和元信中说,7年来自己对松树死亡原因的研究以及宜兴市科技局的课题研究都表明,导致松树萎蔫死亡的,不是目前专家学者们公认的松材线虫,而是另有原因。

  两个观点

  信中,胡和元主要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导致松树致死的勘正原因是蚧、螨、蚜之类的小昆虫。二是松褐天牛、松象甲、松小蠹和松蚁类不会寄生危害活松。

  “蚧、螨、蚜都是小昆虫。蚧要用放大镜才能看见,视力非常好的人能看见螨虫,但大多数人肉眼看不到,蚜虫体型稍大,约有芝麻粒大小。别看它们个体小,但是它们的数量不得了,它们的繁殖速度很快。它危害松的枝条,抑制松树新叶生长,最终导致松树枯死。蚜虫分泌(排泄)一种蜜露,它一边吃一边排泄,我遇到一种情况,上面发虫情,下面这种蜜露像下雨一样,很厉害。我到过山东、浙江、安徽等很多松树枯死的地方,发现这些小昆虫是导致松树死亡的主要原因。”胡和元对《科学时报》记者说。

  胡和元说,在死松上都能设法找到松材线虫或松褐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经过多次镜检,松褐天牛在活松活枝上的新鲜啃食处和未啃食处以及活松主干和活松根,都未见有松材线虫。这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在啃食活松枝时是不可能将身上携带的松材线虫转移到啃食伤口上去的,也不可能进入活松体内导致松树死亡。所以,国内外研究者一直认为松材线虫能转移到啃食伤口上去,导致松树死亡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松褐天牛将产卵器插入树体产卵时能传播松材线虫是有可能的,但是由于松褐天牛产卵的对象都是已死于绝症的、连神仙也救不活的松树,即使能传播上去,与松树死亡也是毫无关系。

  “健康活松树木质部和韧皮层内松脂极其丰富,再加上树体受伤时松脂有外溢的特性,松褐天牛、松小蠹、马尾松角胫象甲、蚁类、松材线虫根本不能进入树体内。松材线虫只能在松树死体上生存和繁殖,所以就谈不上能导致松树死亡。”胡和元对记者说:“我们也在一些活松枝上发现过天牛,但它上面好像是活的,实际上下面已经死了,是神仙也救不活的死松了。我们经过强制性危害实验,松褐天牛、松象甲、松小蠹和松蚁等不能在活松上存活。它们的作用相当于秃鹫,专门吃动物尸体的秃鹫。在自然界,它们能在松树死亡后使之更快地腐烂,以另一种形式进入生态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益虫。”

  对国内外研究者人为用寄生在死松上的松材线虫、细菌、毒素等接种到健康松体内,导致一些松树死亡的试验问题,胡和元认为,这样的试验,就好比是用寄生在死人尸体上的寄生虫、细菌、病毒等接种到活人体内,导致一些活人死亡的试验。这种人为接种造成松树死亡的原因与自然界中松树死亡的原因完全是两码事。

  三方求证

  在胡和元提供的论文中,提到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研究员胡金林(已退休)对其所采集的昆虫进行过鉴定。记者联系到胡金林求证时,胡金林表示:这是一个重大问题,不应该轻易下结论,一定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来验证。胡金林回忆说:“当时宜兴市想立一个项目,找过我和南京大学的另一位教授。因为我本身就是专门搞蚧虫研究的,全国很多找到我们要鉴定的。胡和元拿来的确实是蚧虫没错,但他发表的文章我没看过,也没看过他们做的实验。”

  胡金林说,导致松树死亡的原因有很多,蚧导致树木死亡的情况也经常发生。但它是不是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一定要有科学实验来证明。

  对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杨忠岐说,不排除有些树因为蚧、螨、蚜致死,但目前国内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的还是以线虫为主。“我们作过很多调查,在死亡的松树上有时候根本就没有发现蚧、螨、蚜等。而且我们通常都是在树木死后取样,把取样拿回实验室、创造一个线虫出来的条件,最后确实发现线虫,才能确定是线虫致死的。”

  “可能是他(胡和元)调查的样本不足吧!我们在活松上也发现过松褐天牛、松象甲等。”杨忠岐说:“天牛一般都钻进松树内部,它在里面吃木头,你不仔细寻找是找不到的。森林大了,活树上一般我们不知道它有没有天牛。我们曾在活树上取过枝条,回来检查时发现里面有天牛,这种情况遇到很多。”

  记者拨通另一位参与宜兴市科技局项目鉴定的专家、南京林业大学一位教授的手机时,该教授表示,自己记不得谁是胡和元了,而且目前正在国外,电话不方便,后就匆匆挂掉了电话。去年8月,本报记者采访了南京林业大学教授赵博光。赵博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对松树萎蔫病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后认为:松树萎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的致病细菌共同引起的复合侵染(《松树萎蔫病致病机理新释》,《科学时报》2008年8月11日A4版)。记者拨通赵博光手机时,被告知他目前在外地,无法联系。

  四篇论文

  在胡和元的邮件中,附有5篇论文,其中4篇已正式发表,1篇即将发表。

  其中《松树大量死亡与虫害调查分析》发表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24〈6〉:546~548)上。《松树上松材线虫的镜检观察与分析》(2006〈6〉:110~110)、《松树死亡主要原因及对策》(2007〈2〉:66~69)、《挽救松树死亡的可行性技术探讨》(2007〈5〉:106~107)均发表在《上海农业科技》上。另外一篇关于强制天牛、象甲、小蠹及蚁类危害研究的论文已定稿,即将发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和《上海农业科技》均为农林方面的核心期刊。记者在万方、维普等上均可查到。

  在采访核实过程中,记者发现2008年12月26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市政府关于表彰2006~2007年度优秀学术论文的决定》(宜政发〈2008〉258号)的文件,表彰2006年至2007年度发表的优秀学术论文。该活动是2008年初开始,对2006年至2007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进行征集,经预评筛选、初评推荐、专业评审、市评审委员会审定,共评出优秀学术论文248篇。

  其中,胡和元、袁绍西、高晓生等人的《松树死亡主要原因及对策》获得二等奖;胡和元的《松树大量死亡与虫害调查分析》、《松树上松材线虫的镜检观察与分析》、《挽救松树死亡的可行性技术探讨》3篇论文均获三等奖。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1)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09-11-23 10:39:29
经观察,南京中山陵、栖霞山的松树死亡主要也是由蚧螨蚜疯狂危害造成的。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