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害成本如何降低-病虫害防治|园林绿化-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防病害成本如何降低
[日期:2010-01-11]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园林养护者在工作中对植物的病害发生规律、诊断要点及科学防治缺乏了解,导致以下几种成本增加:

  1.对园林植物发病规律不了解,没抓住最佳的防治时期用药,导致用药量和次数增加,耗人工且效果差。

  植物病害发生有一个过程,病菌由少变多,由点到面,如在发病初期用药,只用一次药预防效果就很好。如在病害已大面积发生后用药,至少要用三次才能制止扩散。这样既加大用药成本,又增大人工成本。正确的方法是发病初期用药,而且要在高温高湿到来前施药,这样能大大降低成本,而且施一次的效果比后期施三次的效果更好。

  有些负责人认为养护工人没事找事,甚至认为厂家讲此道理是为了多卖产品。但实际上,待病重后施药,厂家能销更多的产品。

  2.园林植物养护中对植物病症诊断不准、导致乱用药增加成本。

  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白粉病要用粉必治、三唑酮、尔防治,黑斑病要用黑杀或烯唑醇治,斑病用英纳或松尔治效果好。我们在与养护朋友交流中发现,一是把植物生理性病害误认为侵染性病害,用杀菌剂去治生理性病害,二是用杀真菌的药去防治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没有效果反认为是药品原因。

  我们知道生理性病害是缺素引起的病症,只有补充所缺元素才能根治,如用杀菌剂防治,既无效又费工费钱,导致成本增加。此外,药的杀菌谱不一样,用治真菌的药治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害,肯定无效。所以用药前要明确是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还是缺素症。错误的病虫害诊断,导致购药不对症,治疗无效甚至贻误病情,费工费时又增加成本。

  3.有些园林单位对药品的质量判别能力差,有些人只图便宜,买了质量差的药,不仅病未治好,还错过了最佳治病时间,反而使病情加重。这样既增加了用药成本又增加了人工成本。

  如北京某高尔夫球场,由于买的杀菌剂治不了病,球场损失巨大。请来专家诊断,最后找到原因是用了含量为零的假农药,加上不断喷水,病情越来越重,无可挽回。

  4.有些园林单位不了解农作物和园林作物的区别,用针对普通农作物的农药防治园林植物病害,使用量虽多但效果差。

  因为农作物大多是季节性本植物,植株相对矮小嫩弱,叶片表面蜡质层薄,根系浅,行距大,通风好,阳光照射充足,有利于杀死病菌。而园林植物大多是多年生本植物,根系相对深,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病菌滋生。加上叶片蜡质层厚,普通无强渗透剂农药很难进入蜡质层里面防治病虫害,而且很多病害很顽固,树木又高大,用普通方法难于防治和重视环保。除此之外,城市里园林植物受污染严重,天敌相对较少。

  园林专用的农药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它在用量、次数、浓度、渗透力、布展力、粘着力、成膜性、传导性和功能性与普通农作物用药有明显的区别,它是基于植物的不同属性和生理特性、不同生长环境和株形来设计开发的。所以正确选用有针对性的防治药品,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