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中生美景 人菊共此时——记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于锡昭-盆景|绿化-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盆中生美景 人菊共此时——记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于锡昭
[日期:2007-12-06]  来源:中国花卉网  作者:叶梅   发表评论(0)打印



  1982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全国菊展上,于锡昭的小菊盆景首次公开亮相,立即引起了菊花界和盆景界的关注。这种将小菊从盆景中的配景变为主景,从传统的一年生栽培发展为多年栽培,并形成主干的桩景,不但赋予了传统菊花更多的生命力,也为我国传统的盆景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1年,于锡昭被建设部城建司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联合授予“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称号,是北京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人。近日,记者采访了于锡昭,寻找“大师”的成长和创作之路。一头浓密直立、略显灰白的头发,再加上稍黑的皮肤,方正的面庞,不急不缓的语调,让人感觉于锡昭也许天生就和小菊盆景有缘,因为和他谈话,总会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中,体会到一种执著。

  与花结缘伴一生

  年过花甲的于锡昭现在北京顺义租了块地,盖了二层小楼。虽说不上是世外桃源,但一进院落就有几十只鸟在欢迎你,还有一只大黄狗温顺地随你参观主人的各式盆景、小菊育种基地、一大棚长得郁郁葱葱的兰花,以及温室里的各种花卉,都会明明白白显示出主人对自然和植物的热爱,以及他在这些方面的造诣和所用的心思。

  谈起最初学习养花的经历,于锡昭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脸上掠过一丝笑容,也许那种滋味今天再想起来,得与失、甘和苦都已变得不重要,那种向着梦想追逐的经历,给了他一个充实而丰富的人生。

  上个世纪60年代初,自幼就对植物情有独钟的于锡昭来到了北京东城区苗圃,如愿以偿地当了一名花工,从此终日与心爱的植物相伴,并且一生缘定于此。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为了养好花,于锡昭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甚至常常去“偷艺”。那时他下班以后的事情就是去图书馆,看各种有关植物的书。他至今还记得,《黄土岗花卉栽培》是对他帮助较大的一本书。为了能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于锡昭经常在工作之余,或者一个人,或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骑上自行车去北京各大公园或苗圃转,跟那里的老花师聊天。这可不是一般的聊天,他先是夸人家的花养得好,然后再问怎么养的,老花师在“得意”之余就会吐露“实情”,把他们当成几个好奇的孩子,而他们已将要点一一记在心里。

  在不断努力的同时,于锡昭觉得自己也是幸运的。1964年,他来到北京地坛公园任花卉班的班长。当时的特殊情况不允许各大单位自己养花弄,于是北京市100多家单位的2万多盆花卉都集中到了地坛公园。他还把那些养花的老师傅一并请了过来,一共是7个人,每个人都各有专长。天赐良机,这简直就是一个“宝库”,身为班长的于锡昭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渐渐地,在各种花卉中,菊花的多姿多彩和不畏寒霜的品格打动了他,成了他的最爱。当1974年于锡昭又调到日坛公园养花时,他就主要养菊花了。

  无论何时何地,肯动脑钻研是于锡昭养花的诀窍。1979 年,当他被借调到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时,他负责养兰花。为了让兰花长得更好,他努力创造与兰花的原生地类似的温室环境,并采用水幕的方法增湿,养出的兰花让很多人赞叹不已。1984年,于锡昭调到北京东城区园林局,那时正赶上全运会召开,北京地区首次要在街上进行大规模地摆花。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的情况下,他和同事们自己种植了20万盆各类草花,让北京市民眼前为之一亮。1990年,借调到中科院植物所的于锡昭前往法国工作了一年多。在那里,他处处留心,学习和体会了欧洲园林艺术之美,并拍摄了几百张照片,回来之后为林大的学生讲解。直到今天,他仍然时时处处体察身边的植物,让它们生长得更美更好,让更多的人关爱它们。

  唯愿菊开千万家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先生曾这样评价于锡昭的小菊盆景: “于派小菊盆景造型自然,干枝上缀以玲珑小花,这不啻用传统国产名花创造出古朴秀美,绿衬彩花的盆景。”在1999 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于锡昭代表北京展团室内组展出的《灯火阑珊》小菊盆景获得金奖。这些真让人难以相信从前小菊在盆景中只是配角。

  上个世纪60年代,北京北海公园常会举办菊花展,那时菊花都是附在树上或石头上,由于喜欢菊花,于锡昭对小菊就多了些关注。198 0年,北京市盆景协会成立,作为首批会员,看到在北方并不常见的盆景,于锡昭产生了让小菊成为主景的想法。他尝试着让小菊的根出土生长,也就是采用提根和剔除脚芽的方法,让根茎功能分离。结果无意间使小菊的萌蘖向上提升,在枝腋处萌生新芽,给小菊盆景主干带来了生命力,使其存活在10年以上,形成了菊花桩景。尽管这个发现让他十分兴奋,但当时他只把它当成是一项栽培技术上的突破。在1 999年于锡昭举办的个人小菊盆景展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教授的话给他很大的启发。陈俊愉说,菊属拉丁名(D endranthe ma)即本植物之意,现在用小菊做盆景,是恢复并发扬了菊属植物固有的本性。一直将菊花作为宿根草本植物栽培的于锡昭回想起多年来的栽培细节,对菊花的木本属性有了新的领悟。

  作为盆景艺术大师,于锡昭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让盆景进入千家万户,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简化制作和养护程序,这样才易于规模化生产和进入普通家庭种植。在早年研究趴地柏时,他就采用让主枝立起来,而侧枝水平生长的方法,从而减少了一道捆扎造型的手续。对于小菊盆景也是如此,只做主枝,让侧枝自然下垂生长,这样既简化了造型工续,又增强了盆景的自然性。就像制成半成品一样,普通消费者就比较容易莳养了。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推广小菊盆景,2000年12月,北京盆景协会成立了小菊盆景专业委员会,当时报名人数就达到150人。一直到现在,他们都坚持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举办活动,集中讲授小菊盆景的栽培,每次参加活动的都有四五十人。其中有不少会员的作品还参加了北京市菊花展。此外,于锡昭多年来已经带了不少徒弟,还举办过多次培训班,并在园林院校讲课。他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欢小菊盆景。他看好了小菊盆景的市场前景。首先它取材容易,管理粗放。小菊是北京的乡土植物,取材和繁殖扦插容易,对栽培环境要求不高,适合北京地区阳台培养。其次是成型快,周期短。小菊盆景从扦插到成型仅需五六个月,在造型上变化多样,每年还可变换,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尤其适合老年人莳养。此外,还有品种花色繁多,清新怡人,价格适中等优点,远比上山挖树桩要好得多。

  于锡昭说,目前小菊盆景的制作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育种,二是造型。育种是要培育花小、多枝、色彩适合的小菊品种,造型就是如何能简单快速地造出优美的形态。为此,他每年都要对100多个小菊品种做自然杂交试验,播种几万株,从中选取适合的品种。看着地里大片的小菊苗,于锡昭时不时会指着一株说:“这个不错!你看它的主干直立向上生长,侧枝平长,适合做小菊盆景。”

  如今,这位属龙的盆景大师还在经营着自己的兰天龙腾园艺有限公司,做一些绿化工程,比如广场绿化、高档小区绿化和屋顶绿化等项目。谈起这些,于锡昭依旧会在恬淡中偶尔透出几许兴奋。他说,走到现在,对名利早已看得淡了,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后人留点东西,把自己的所学所得传下去。没有豪言壮语,但人菊相映,却呈现出特别的美景。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