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燮:给徐国岁同志的一封信-风景园林师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郑孝燮:给徐国岁同志的一封信
[日期:2008-03-16]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整理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给徐国岁同志的一封信

一一关于上海应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徐国岁同志:

  日前接到电话,现遵嘱将上海市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事略作介绍,并附有关文字资料。

  一、国务院批转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个),时间为1986年12月8日,随即见报,正式公布。在这次的第二批名单中,上海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1982年12月,上海市政府在锦江饭店邀集专家评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我应邀出席了这次评议会。在大会发言中我提出:“规划定上海城市性质为 ‘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和 ‘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完全符合实际,但应该再加上一条,这就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城市’。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也是过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基地,许多革命遗址和历史文物要予以保护。在文化建设方面,上海需要继续加强,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是《文汇报》1982年12月20日的报道,题为 “怎样把上海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1982年12月27日的《世界经济导报》也作了报道,而且比较详细一些,如我的发言:“历史和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综合性蓝图,使人们懂得昨天的上海,更好地热爱今天的上海。它有过宋、元以前开发的漫长岁月,有过宋、元以后发展成为港口贸易重镇的时期,有过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开辟租界的苦难深重的历史,也有抗击外来侵略、扬眉吐气的历史,更有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而成为革命摇篮的光荣历史。上海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工人武装起义的所在地,是许许多多革命烈士牺牲的所在地;上海还是 “一二八”、“八一三”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现在全国文物,包括古代的和近代革命的,毁坏十分严重。上海有些遗址现在也已看不出原貌,我认为都要加以修复。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要树立标志或立像。这不需要花多少钱,却能够用来教育后代。”

  上海“反映古老城镇历史的以金山神庙(今城隍庙)为中心的方浜路老街,反映鸦片战争的吴淞炮台,反映洋务运动的江南造船厂,反映太平天国时期小刀会起义的文物古迹,反映日本侵略的四川北路日本海军司令部以及金山的万人坑等,还有许多名胜和名人故居,都应保存下来。建议规划部门会同文化部门,对这方面作调查研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内容。”

  三、《文汇报》1982年6月6日载:“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萨空了等八同志组成的调查组,自5月29日到6月5日沪就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文物保护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其间,调查组 “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和上海海关等单位,座谈了文物保护问题”;“还瞻仰了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拜谒了宋庆龄墓”。我参加了这个调查组。这次全国政协的调查对象,读上海外,还包括杭州、绍兴、苏州、南京、扬州、曲阜、济南,主题均是知识分子政策和文物保护。

  《人民日报》 1982年7月15日登载了这次调查组回京后向全国政协副主席办公会议的汇报,题目是“继续同破坏历史文物名胜现象作斗争”。其中强调了文物保护与城市规划的至为重要的关系,“抓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注意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区的环境”。应“给历史文化名城以优惠待遇”,“健全文物管理体制,避免文物、城建、旅游、园林、宗教等部门各行其是”。

  四、1985至1986年初,建设部由当时的储传亨副部长召开了关于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两次讨论会,我两次建议,应把主要体现中国近代历史价值的上海列入。随后,由建设部城市规划局代文化部、建设部给国务院的《关于请核定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的报告》(稿),其中附列的 “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4个)”原来是列入了上海的。1986年3月18日,交请建设部党组会议讨论时,“党组意见:天津、上海、武汉三市暂不列历史名城”。这时我和罗哲文、单士元(均全国政协委员)正出差安徽,调查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得悉这一消息后,我们立即办了两件事:一是于1986年5月20日在合肥由罗哲文、单士元和我署名给万里副总理写“紧急建议”,即“关于把上海列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紧急建议”。二是由我写信给上海市委统战部长、市政协主席张承宗同志,建议他是否促请上海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给中央写信,建议列上海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比如向陈云同志写信等等。当时我们出差合肥,这件事又急,所以我写给张老的信是便函,也没有留底。需要时,请访问张老了解详情,并核实。

  以上就是我遵嘱提供的一些情况。我现担任建设部城市规划司的技术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高级建筑规划师),兼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顾问等职。城市历史、历史名城、文物保护,是我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中学时代,我在上海,毕业于上海中学。1959年我在上海参加当时建筑工程部派出的与上海市规划局合作的专家组,研究提出上海的总体规划方案,组长王文克,组员有周干峙、张绍梁等同志。

  专此奉复,即问

  撰棋

郑孝燮

(1986年)

  ——该内容来源于《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郑孝燮著),由中国风景园林网整理发布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