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景园林师 → 风景园林师动态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朱建宁谈园博会在造景方面的问题
本次会议就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建设与发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下面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朱建宁的发言:
这几年看了很多有关园林园艺的博览会,也参加了几个园博会的评审和评奖工作。应该说由建设部主办的园博会还是很成功的,在各类园博会当中也是做得比较好的。存在的问题大家观点都比较一致,主要集中在园博会的造景手法方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几个具体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关于选址方面的建议。我认为园博会在选址上应该多考虑工程造价,以及会后利用方面的问题,不宜选择在那些生态比较敏感的地区,也不应过分远离建成区,更要避免不适宜建设的用地。像厦门园博会选择的水域我就觉得不太合适,不但工程造价非常高,而且环境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以后的养护管理问题也非常突出。选址还应该为园博园的会后利用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应该接近城市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要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意识,而不应过多考虑局部利益。比如利用园博园带动房地产开发的行为,可能会使园博园成为为少数人服务的公园绿地,而对大多数市民来说,不过是一个远离城市的游乐园,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我希望园博园在会后能成为一个市级公园,能惠及到广大市民的日常活动,也有利于保持园博园的人气。 其次是关于建园周期方面的建议。现在园博会建设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建园周期太短,基本上要在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建设、开园等全过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时间显得非常紧促。因此我建议能够延长建园周期。既然现在申请主办园博会的城市很多,将园博会由两年一届改成三、四年一届有点难度,那么能否像申办奥运会这样,提前一届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公布下一届园博会的承办城市,这样的话承办城市能有至少三至四年的建园时间,比较符合园博园建设的特点。我们知道这样大规模的园林建设,必然具有建设周期比较长,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特点。现在要求在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各项建园工作难度非常太大,很难达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因此,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很多园区都是在加班加点赶出来的,为了开园而火急火燎地建完的。而且总是在开园前的一个星期,组织当地环卫、市民,甚至武警、部队搞临时突击。使得建园工作表面上是做完了,但实际感觉并没有完成,很多工作都做得相当粗糙。因此,从园博园的建设特点出发,我建议增加园博园的建设周期,尽早公布下下届园博会的承办城市,便于尽早开展各项建园工作。 第三是关于组织管理方面的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建议成立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组委会或者筹委会,由其负责每一届园博会的组织、筹建和建设工作,不应完全交给地方政府来办,避免前几届出现的一些问题、走过的一些弯路,到后来还会出现,还是要犯同样的错误。本来建园周期就比较短促,如果承办城市又经验不足,就难免会走很多的弯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成立相对固定的组委会或者顾问组,由他们来组织每一届园博会的话,完全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提供工作效率。由建设部主办的园博会已经开了六届了,现在济南正在筹办第七届,如果能把前几届承办城市的主要人员,加上一部分专家成立一个筹备组的话,就可以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对以后的建园工作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另外,园博会的参展城市、建设人员很多,到各园区建设全面展开时往往非常混乱,很多实际问题都无法解决,在工期、质量方面都带来一些问题,原因往往也在于组织方面,可见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第四是关于参展单位方面的建议。前面几位专家都提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的时代,很多事情都要依赖各地政府才能做到,园博园基本上也是由各地政府出资兴建的,在建园工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领导意志建园的问题。因此,园博园建设如何减少各地政府的干预,是园博会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为此,首先要改变目前完全以政府为主的办会模式,逐渐限制并缩小政府展园的数量、规模、内容等,现在有些地方的展园面积达到五千、甚至一万平米,规模显得过大、过于突出了,会带来各地攀比之风的盛行,应该适当控制一下,规模最好能在两、三千平米以内。其次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各类企业,包括工程公司、设计公司、苗木公司以及材料供应商,积极参与园博园建设,增加企业园区的份量,走市场化办园之路。再者就是群众参与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群众参与不仅是指群众参与各个展园的活动内容,而且要使群众参与园博园的建设工作。前几届园博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展会期间游人特别多,非常密集,但是完后游人就迅速减少了,看过一次的人也没有很大兴趣再去看看了。即使在展会期间游人如云,也不过是来看热闹的,群众可参与的并不多。我认为园博会不应成为脱离群众日常生活的阳春白雪,应增加一些贴近群众日常生活的展区,比方家庭花园、阳台花园、垂直花园、儿童花园等等。实际上,人们现在对园林的爱好不断提高,私家花园也在出现,不但是那些别墅区中的私家花园,而且很多小区也奉送一层住户一些小花园,甚至在家庭的阳台、墙面上也有兴建花园的可能,巴黎近年来就在鼓励家庭花园的发展。我认为园博会的功能除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之外,还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只有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才能真正提高园林行业的水平,促进园林行业的发展。我不得不再次提到国外的一些例子,比方法国2/3的家庭都有规模大小不一的私家花园,有的就是阳台花园,同时有50%的人口经常从事园艺活动,这实际是园林园艺水平提高的基础,遗憾的是这个基础在中国特别缺乏。因此,我们的城市公园、包括园博园都应该在此方面有所补偿,在园博园中增加一些贴近市民日常生活,可以指导爱好者自己造园的园区内容。同时,不应把园博会看作是纯粹的专业化活动,要增加一些商业化运作模式;也不要把它看作是本专业人员的聚会,还要吸引一些相关行业或者相近行业的人员参与,尤其是建筑、美术、园艺等从业人员的参与,形成一种新的启迪或创新氛围。还应该吸引一些大专院校、甚至中小学生的参与,比如我们上次去香港参加香港花博会的评比活动,其中就有一些中小学生参与的作品,中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培养中小学生们对专业的了解,可以免得他们在考大学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四处打听学什么专业好。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给中小学生,或者社会其他行业人员参与建园机会的话,对于扩大园林行业的影响,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帮助,关键是我们做好专家指导和群众参与的环节和工作。 第五个方面的建议是关于园博会的主题问题,前面也有专家提到了。我们每届都回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我们邀请一些国外的设计师或者国外的参展人员参与,他们都会问到我们的展会主题问题,我们只能给他们一些十分含糊的主题,而他们会觉得有这些主题实际上跟没有一样。主题太大了反而没法把握,这个问题国内的参展人员也有同感。因此建议每届园博会的主题不要太大,至少在一个大主题下能够划分出一系列小主题或者形成主会场加上分会场的模式,使得主题能够切实发挥指导的作用。现在的主题往往过于宽泛,反而会造成千篇一律的状况,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主题确定方面,还应该结合园林行业的特点,与行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避免一些泛政治化或者泛概念化的口号,有利于主题的落实到位。 第六个建议是关于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园博会永不落幕的含义,不是说园博会建成后就一概不能改动,而是说展会结束后仍然是公园绿地,不应挪作他用。考虑到园博园在展期和会后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永久性展区和非永久性展区这两部分,不必所有景区景点都要保留下来。此外,在展会期间游人特别多又特别集中,会很拥挤,如果我们只考虑到展会期间的人流特点,就会出现大量的铺装和设施,但是在会后就很难利用和维护,因此就要考虑园博园在会期和会后的不同情况,将园区分为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展区,各种设施也要考虑到展会期间和会后的不同使用要求。非永久性展区和设施可以采用临时性、可拆卸的作法,园博园在展会后应经过改造才能成为适合市民使用的城市公园。 再就是关于园博园整体效果方面的建议。现在的园博园不仅存在着各展园区之间的竞争,而且公共园区也在和各个展区争奇斗艳,所以整体上显得很热闹、很丰富,同时也给人杂乱和应接不暇的感受。因此,我建议园博园的承办城市应降低自己的姿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展园建设的配合工作,不应过分突出承办城市或者公共园区的特点。相反,公共园区的配套、隔离作用更加重要,它的作用是突出各个展园的特点,营造整体氛围,为各个展园的兴建打下基础,所以要用于奉献,而不是喧宾夺主。 另外在造景方面,这几届我们看到在建筑、雕塑、小品方面,也就是“文化”展示方面的份量太重,感觉各地都是在利用一些设施来展示自己的所谓文化,而在园林的发展方面,在园林园艺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特点方面,总的来说展示得还不够,在规划设计之初应制定某个展区的建筑、雕塑比重,最好能将这些文化设施集中在一个区域展示,不要到处都是。在建筑设置方面,一定要兼顾会后利用的特点,最好采用一些临时性的材料,或者可拆卸的建造方式,不能所有建筑都建成永久性的。我设想的园博园是清晰的空间结构、完整的空间框架和完全融入环境的各个展园,每个展区、展园都能够突出所在位置的特点,要考虑到全园的整体性和艺术性,避免各自为政、整体缺失的情况出现。 最后是关于园博园的养护管理问题,在建园之初就必须充分考虑。现在的各个园区和展园除了建筑雕塑以外,几乎都有大量的假山、水景等等人工小品,也几乎都没有考虑到会后的利用和养护管理问题,基本上在会后都成为没有什么功能作用的摆设,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多困难。我们看到昆明园博会里的一些建筑物都被改成洗脚屋了,而且效益也不是太好。水景的建设也是问题,像深圳园博园如果将所有的水景都同时开放,恐怕连供电和供水都成问题。所以说在局部造园手法方面必须要兼顾整体要求,使得各个园区、展园之间能够各有分工,相互弥补。我建议在展园的主题和布置方面也要统一考虑,使得每个展区和展园能够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希望每个展园的规模都不要太大,使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必须概括提炼出自己的特点,各自的特点加在一起,可能就构成了整个园博园的特点了。 以上就是我根据这些年参观学习的体会,谈的一些问题和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3)
第 3 楼 学生 发表于 2008-12-23 12:48:33中国的园林行业太乱,领军人物太少,真正能为园林事业展望的也少之又少,大家要努力啊,朱老师是个很好很好的老师! 第 2 楼 孙进贤 发表于 2008-11-11 15:28:12专家说的好,领导们看看吧 第 1 楼 文斌 发表于 2008-7-3 13:27:24几点建议都能引发不少思考,国内园林行业,不单单是园博会确实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群众参与评论的积极性似乎远不及其他行业来得热烈!很高兴看到还有很多致力于该行业的专家学者,在尽自己的努力提高行业的精度与知名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该行业的发展也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