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宽容的风景园林-学术思想|风景园林师-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走向宽容的风景园林
[日期:2008-11-26]  来源:景观中国  作者:李景奇   发表评论(0)打印



  2.5 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需要融和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与新的学科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美学理论;功能理论;环境美化理论;田园城市理论;休闲游憩理论;绿地空间结构理论等),要加强下述理论与价值观的学习,吸收借鉴环境伦理学与生态哲学等新的观念,为设计学科提供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与支撑。

  (1)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nics)

  环境价值论(Axiology)在哲学层面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点强调:①自然的权利;②环境正义;③社会变革。现代环境危机与科学技术决定论的流行密切相关,讨论环境伦理问题,必须解决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人文价值定位问题。科技不是什么凌驾于伦理和法律之上的事业,科技本身也负载着价值。

  科技服务于人的途径不是为自己披上价值中立的外衣,而是自觉反省自己的价值导向。这并不是哲学家在一厢情愿地为科技制定规范和指引方向,而是由当代人类生存境遇所显示的结论。科技若不能来一次根本转向,人类就会在生存危机中越陷越深。现代科技的强大救不了人类,根本方向不变,科技越强大,人类越危险。

  (2)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以人为本,人的需求与满足,人类中心主义,humanism

  (3)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

  生态中心主义,以人与自然协调为目标,Environmentalism

  (4)休闲文化与旅游学(Tourism, Leisure)

  人生价值观—生命的意义,philosophy,Life axiology

  (5)可持续发展理论(Urban and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人类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有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根源。牛顿-笛卡儿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人类实践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建设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但是,它以生命和自然不可持续发展为代价实现人的持续发展,损害了生命和自然的多样性;以多数人不可持续发展为代价实现少数人的持续发展,导致社会不公正,损害后代发展的可能性,这样导致人类社会以及整个“人-自然”系统的生存危机,使人类陷入困境之中。

  (6) 当前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对风景园林的贡献

  近年来风景园林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大地景观规划设计发展迅速,使得风景园林发展日新月异,学科地位与学术地位不断提高,国内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面临土地资源短缺,水资源紧张以及人地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景观设计领域的专家仁人志士,应用3S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以传统园林为基础,以中观与宏观尺度为设计范畴,以生态学理论、游憩理论、城市发展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己任,以国际学术交流为视野,为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景观规划设计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我国在自然哲学、山水美学及古典园林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对世界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良好土壤。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人地关系失调,环境恶化,自然文化遗产遭到蚕食等问题,以及专业人才的奇缺,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发展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的有利时机。

  目前我国(包括台湾地区)设立景观设计专业的学校主要包括建筑类、农林类、地理类、艺术类4个方面,应坚持由此产生的多样性,并强化各个学校的办学特点,培养多层次的景观设计专门人才对于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非常有益。

  2.6 当代风景园林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在人定胜天与人应顺天的矛盾演化中,风景园林师的主要工作与任务是创造天地人和、情景交融的游憩与生活境域。风景园林师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在与相关领域相互邻接、交叉、渗透当中,将接触到许多外部因素,除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门的技能外,更应该在市场经济与商业炒作流行的今天,把社会责任感要放在首位。当代风景园林师应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强烈社会责任感;(2)良好的职业道德;(3)训练有素的业务能力;(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5)良好的生态价值观;(6)良好的社会关系沟通与协调能力。

  风景园林学发展应该加强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协调人与土地的关系,注重社会公益的体现并且弘扬地域文化。风景园林专业应该培养具有良好生态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的优秀规划设计师

  3 正视现实,理清思绪:处理好“风景园林学科”、“风景园林专业”与“风景园林事业(行业)”三者的关系

  我们现在有关学科的争论,有些内容混淆视听。把学科、专业以及行业的性质,研究内容、目标与功能混为一谈。

  我们要科学地发展“风景园林学科”,正确对待“风景园林专业”的飞速发展,实现“风景园林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就是正确处理好风景园林学科、风景园林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事业的关系。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具有严谨的概念范畴与缜密的理论体系,需要解决自然或者人类社会的一对矛盾。包括基本概念与概念体系,基础理论与理论体系,相关技术与技术体系。学科发展应具有恒定性与前瞻性。

  “风景园林专业”是社会发展与人类环境和景观建设需要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功利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专业会随着政治需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时而热俏,时而风平浪静,时而备受冷落,打入冷宫(风景园林本科与硕士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取消就是例证)。风景园林专业和其他很多专业一样,都有过类似的遭遇。从20世纪中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由于建设的需要,煤炭、地质、农林、师范专业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到近年来空间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公共管理、经济学、计算机、数控、建筑与城市规划等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持续走热。

  “风景园林事业”是一项美化人类聚居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修复人类生态破坏,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政府主导性公益性事业。由建设部的园林绿化处与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负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各地方政府建设厅、建设局、园林局具体负责落实。是一项政府主导的非盈利性公益事业。

  学科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实践,为人类服务;专业发展需要学科的理论指导,有明确的方向;专业实践更需要行业指导,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要正确处理好“风景园林学科”、“风景园林专业”与“风景园林事业”三者的关系,他们有着不同的性质与功能,更有着不同的目标,所以不能混为一谈。

  4 讨论与结论

  (1)在中国,风景园林作为迅速崛起的学科,其学科也正在快速发展,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学科基础理论都不成熟,没有必要长时间只研究名称问题(造园、造景、风景营建、园林、风景园林、景园、景观建筑、景园建筑、风景建筑等)而不深入研究内容。不是谁吞并谁,不是你死我活,应该提倡百家争鸣,有一个比较宽的学术环境。

  (2)Landscape Architecture 诞生在美国,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内容、研究范围、设计方法也在发展和充实,在美国国内专家学者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本学科也正处在不断创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各个学校各具特色,有些侧重植物栽培园艺造景,有的侧重景观设计,有的侧重工程设计,有的侧重城市设计,有的侧重城市自然保护与文化遗产保护,有的侧重大地景观规划。所以在我国目前也应该突出各自学校的地域特点与学科特色,没有必要都成为大而全的、没有特色的风景园林学或者景观学。

  (3)“风景园林”学科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各个国家所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的历程各异,因此各国的专家对本学科的认识会不尽相同,也不会完全相同,这是完全正常的。因此不要盲目接轨,也不要轻率对译[5]。

  (4)风景园林学科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心理、历史、艺术、城市规划、建筑、旅游、林学、观赏园艺等学科,专业内容十分繁杂,当代风景园林学科似乎更像一个大的学科群,而不是一个单一学科,需要我们从事风景园林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要不断更新知识,扩大学科面,加强相关支撑学科的协同研究,创建当代风景园林学科新的构架[7]。

  (5)信息化的社会,网络时代的今天,风景园林需要继承与创新,我们必须吸收国内外相关科学技术与艺术成果,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使得风景园林沿着科学的、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6)摒除门户之见,站在培养优秀风景园林、景观从业人员的立场,以学生为重、以专业为重,摒弃成见,团结起来,共同为这个行业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与学术研究。不同学派和流派的产生是学术理论百家争鸣、艺术风格百花齐放自然形成的结果。学派和流派纷呈,从来都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发展和进取的标志[6],也是学科发展的动力,一言堂,一个学派不利于学术的发展与创新。

  风景园林界的前辈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博大的思维,驾驭风景园林的“不变与变”;风景园林界的后起之秀,更需要在继承传统园林艺术与文化的前提下,深刻领会风景园林的“变与不变”。

  当下风景园林学科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遇到了千载难逢的盛世时代,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争论。这是风景园林的幸事,也是风景园林学科、专业与事业(行业)的春天。当下从事风景园林研究的仁人志士,如果不求同存异,不从大局出发,没有抓住风景园林大发展的绝好机遇,反而会失去当代风景园林发展的大好时机,那将是风景园林界的不幸。

  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走向宽容,实现包容是我们当前风景园林以及景观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刘家麒,李嘉乐,孙筱祥. 对“《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导读”一文的审稿意见[J],中国园林,2004(5):P9~13.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3]李景奇.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1999 (3):P57~60.

  [4]李景奇.21世纪我国风景园林领域若干前沿问题研究[J].中国园林,2001(4):P18~21

  [5]李景奇, 秦小平.当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危机与发展契机——论当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创新与发展[J].风景园林通讯,1999 (3):P149~156.

  [6]金柏苓.学则有派[J].中国园林,2005(3):P28~29.

  作者简介:李景奇:硕士生导师 ,副教授 城市规划系副主任

  社会兼职:

  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

  武汉市城市建设高级职称评委

  武汉市科技项目咨询评估专家

  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人

  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区规划;旅游规划;城市生态规划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