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干峙:风景园林事业的一些回顾和前瞻-学术思想|风景园林师-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周干峙:风景园林事业的一些回顾和前瞻
[日期:2009-09-25]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会上发言

  中国风景园林网 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高层论坛9月22日下午在济南市山东会堂影视厅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做了《风景园林事业的一些回顾和前瞻》的发言报告。以下是他的发言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借此高层论坛之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很有意义,很为重要。

  下面我想从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教育科研3个方面谈一些我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城市园林绿化

  如果用一句话概况建国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那么我想应该是“政策支持,稳步发展,成就裴然。”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一贯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讲工作开展比较顺畅,可以讲是稳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用于城市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园林绿化工作得以全面迅速开展。

  “园林绿化”一词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倡的。解放前中国的园林主要是指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是奢侈品。供全体市民游览的公共园林数量极其有限。当时的上海已是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然而只有3-4个公园。北京虽有皇家园林的基础,然而主要的公共园林只有中山公园一处。近代的城市规划,在英国、法国等提出了“邻里单位”、“林荫大道”;前苏联讲建设社会主义城市,提出绿化城市的概念,在我国南京、上海等地新造的住宅区中就有所体现。从建国后第一个5年计划开始,就将绿化系统和公共绿地的概念付诸实施,从此申国有了科学意义上的园林绿化事业。对城市进行公共绿化,并且发展绿化系统(也括小游园和文化休息公园)。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目标,一直沿用至今。

  城市绿化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文明环境。城市园林既是自然环境,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的主要去处,主要也括古典园林、新型公园、植物园以及动物园等。古典园林还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物遗产。避暑山庄、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古典园林作为私家园林的代表,还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各城市中很多新型公园,成为城市中调节热岛效应、群众休闲文化娱乐场所。此外植物园以及动物园也是公共园林,成为普及科学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阵地。

  城市绿化显著地改变了城市面貌。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增加投入的同时,城市内林业的覆盖率也大幅提高。这些都是最近20-30年的事。1992年以来,全国新增公园面积近16万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近27万公顷;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近73万公顷,增加绿化覆盖面积近94万公顷;截至2007年底,全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98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1.30%,绿化覆盖率35.29%。

  从我们生活中就可以看到绿色城市己经成为公众接受的一个目标、概念。很多城市的绿化变化给人印象非常深刻。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树长大了。很多五六十年前种的树,树的高度就会超过五层六层甚至于七层房屋,许多街道、厂区以至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过去不大能看到的林荫道,就是申问一条绿带,两旁还有分隔带分隔快车道与慢车道,同时人行道旁的行道树生长茂密。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绿化,国外城市由于土地私有,公共事业不发达,大部分城市都没有。纽约没有,伦敦也很少,唯独中国才有,给我们的城市面貌带来了很大改观。

  城市绿化的建设管理队伍也大大发展了。现在,小城市都有像样的园林绿化设计队伍(如张北、腾冲八大环境的绿化也有明显提高,如陕西黄土高原地区面貌也有改观。

  二、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在美国叫“国家公园”,我们用英译时,也往往叫NATIONAL PARK。用“风景名胜”四字,是70年代末定的。主要是为了突出我国所独具的大自然和历史文化结合的内涵。我国的风景名胜资源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自198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审定公布了6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截止2009年,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已达187处;截止2007年底,省级风景名胜区约达到480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10万余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13%。(美国国家公园大概为2.6%左右)。已基本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并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风景名胜行业。在这些风景名胜区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达20处,占我国世界遗产名录(共38处)申相当大的比例。其中也括泰山、黄山、峨眉山一乐山、武夷山、庐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青城山一都江堰、龙门石窟、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五台山(最近批准)等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区。

  多年来,风景名胜区在国家重视与正确领导下,在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法规体系,科学规划景区、依法保护资源,推动精神文明、构建和谐景区,促进国际合作、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风景名胜区不仅对发展我国旅游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公众的资源保护意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制度的建立,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共资源领域发生的重要的历史性的成就之一。

  城市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区在适应经济发展而同步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不少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风景资源和文物古迹都遭受了破坏。文革结末后,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建设性破坏,一方面是由于发展工业、发展经济而侵占风景园林资源;另一方面,是发展经济,侵占风景园林资源,侵占土地。盲目修建了宾馆等旅游服务设施。这些损伤,一旦形成,往往多年难以恢复。(太湖水、昆明滇池都曾发生严重污染,最近千岛湖蓝藻指标发出警报)。

  环境污染和侵蚀资源、土地2大问题,在全国舆论的督促下,情况有所好转,如桂林市关停了一部分污染环境的工厂,搬迁了一部分侵占风景点和公园的单位。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将进占景区的12个危害最大的单位搬迁了出去,并维修了大批古建筑。江苏省政府连续发出文件,制止在太湖风景名胜区内围湖造田,停止了对风景名胜影响较大的20处采石点,对景观影响大的墓地,也予以迁移。峨眉山、普陀山、武夷山等也采取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制止住了对风景名胜区的大规模侵占和破坏。90年代以来,各省、市、自治区组织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管理、旅游等部门,对各自的重点风景名胜区展开调查、评价工作。一些省、市、自治区在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定之后也抓紧了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审定工作。到1987年底,省级风景名胜区已有107处。一些市(县)也在调查当地的风景名胜资源,审定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风景名胜区体系逐步形成。

  三、教育科研

  人才培养,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园林事业取得的长足进展,就是建立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上的。建国初期,园林方面只有极少数专业技术人员。当时只有2所大学,每年十几个毕业生。风景园林的教育科研完全是在白手起家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目前,在本科层次,也括园林(园林教盲人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学、风景园林以及一些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学科院系中开设的侧重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的4年制的城市规划专业等多个专业。在研究生层次,包括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观赏园艺、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MLA)和在相关1级学科下自设的2级学科等几种类型的学科点。

  截止2008年底,风景园林类本科专业点约182个,城市规划约为154个、建筑学约为219个。就2000-2006年的半平均增长率来看,风景园林学科的木科专业点约为16.4%,城市规划约12.4%,艺术设计约13.2%,建筑学约7.9%。

  至2008年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类(含自设二级学科)硕士点32个、博士点19个,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类硕士点61个、博士点24个,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MLA)试点单位25个。

  人才培养不仅要有数量更要重视质量,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要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科的科研水平。

  学科的发展除原有的若干基础专业以外,我认为还需要整合、融合,要将建筑、规划、植物、管理、历丈等诸多学科融合联系起来。从我国实际情况未看,可以建立广义园林环境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结合,建立一个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申心的学科群。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长期实践证明了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事业,已经不只是经济建设中一项配套性事业,而是具有文化、教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意义的综合性事业。

  风景园林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内容丰富,难以尽述。希望这次会认,能研究讨论这些问题。

  最后,还有2条建认,可供大家参考:

  (一)要把城市园林绿化提高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走向健康城市化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距宜居城市越来越远的现象非常突出。北京市夏季高温,市区与郊区温差、雨量差惊人,已经危及旧常生活、疾病防治和生活的基木务件。

  (二)城市人口、建筑密度必须降下来。日木尚且能控制(东京小于2),但我们也要做到。建设部大院就有经验教训。但我们还是应严守规划的容积率等指标。必须改变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局面。

  一个绿色的世界正在向我们招手,亿万人民正在企求一个美好的绿色环境。我们当负起历丈使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