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景园林师 → 风景园林师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刘敦桢
刘敦桢(1897 09.19 - 1968 05.01),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1897年9月19日生,湖南新宁人。1913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16年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次年转入建筑科,1921年获学士学位。1922年回国任上海绢丝纺织公司建筑师,并与柳士英等肇建了第一所中国人经营的华海建筑师事务所;1923年又与柳士英等创设了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并任讲师,为国家培养了首批建筑工程方面的人才。1925年任湖南大学土木系讲师;1927年任中央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30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著有《佛教对于中国建筑之影响》、《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大壮室笔记》、《明长陵》、《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易县清西陵》、《河北西部古建筑调查记略》、《河南北部古建筑调查记》、《西南古建筑调查概况》等论文,为中国古建筑研究树立楷模,1933年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兼文献主任;1943-1949年在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创立中国最早的建筑系,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1949-1968年任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主任。1951年当选南京市人大代表;1954年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任命为一级教授和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外,还担任全国和省、市建筑学会的理事、理事长等职。1957-1959年间,曾代表我国建筑界和文化界出访波兰、苏联和印度。“文革”期间,深受迫害,身心遭严重创伤,1968年5月10日含冤而逝,终年71岁。
刘敦桢所创办的华海建筑师事务所,在上海等地做了多项设计。后来他又在长沙设计了湖南大学教学楼和市内名胜天心阁,在南京设计了一批民用建筑以及中山陵前的光化亭、中央大学学生宿舍、食堂和中央图书馆阅览楼等。1960-1966年,对南京瞻园的改建,是他最成功也是最后的建筑制作,也是他对园林研究的具体实践。 刘敦桢在中央大学建筑系的建系方针为:综合欧美与日本等国建筑学专业之所长,培养以建筑设计为主,加强建筑结构和建筑营造等工程知识,使其成为既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和较好的设计与表现能力,又能妥善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建筑师。并制定学制为4年,课程按学分计算。这些原则不但成为该系数十年办学的依据,而且还成为兄弟院校新建这一专业的重要参考。 刘敦桢对中国古建筑的辛勤研究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学术界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和声誉。他在1933-1937年间在华北六省进行大量科研调查,共写出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等35篇,约65万字;与其他学者合撰论文7篇,30万字。他研究了我国古代官式建筑(宫殿、坛庙、寺观......等)和“营造法式”、“工部工程做法”。抗日战争期间,他对云南、四川、西康等地古建筑的调查,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一大空白。1950年,他参加了南京市和江苏省的文管会工作,对南京城内外的古建筑和古墓葬,进行多次调查,写出了修整或保护计划。1952年,开始了对国内传统民居的调查和研究。1956年发表了专著《中国住宅概论》,在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这一领域全面开展研究的热潮。后来,又开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他率领助手们对苏州大、中、小典型园林、详细测绘,八、九年间绘制测绘图纸2000余张,摄影2万余幅,文字稿10万余字。此项工作因“文革”而中断,遗稿于1979年由他的助手和后人整理出版。出版后,蜚声中外,又被译成英、日文出版。他集中了建筑史学界和部分考古学界的老、中、青学术精英,主持、编写了《中国建筑简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历时7载,改稿8次,终于在1966年成书。该书至今仍是重要参考书,1988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刘敦桢一贯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治学,严于律己,诲人不倦,热爱祖国,淡泊名利。抗战前夕,日军占领了东北和热河,知道刘敦桢曾留学日本又有古建筑特长,要他去承德为伪满整修避暑山庄,先给大洋10万。他在日军的威胁下,毫不犹豫地严词拒绝。 刘敦桢毕生的科研成就,后人已将他的学术论文等汇编为《刘敦桢文集》4卷,由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 刘敦桢1986年4月30日卒于南京。 简历 1897年9月19日 生于湖南省新宁县。 1916—1921年 就读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机械科、建筑科,获建筑工程科学学士学位 1922—1927年 任上海绢丝纺织公司建筑师、华海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讲师、湖南大学土木系讲师。 1927—1933年 任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副教授。 1933—1943年 任中国营造学社专职研究员兼文献主任。 1943—1949年 任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 1949—1952年 任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教授。 1952—1968年 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兼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主任。 1968年5月10日 逝世于南京。 主要论著 1 刘敦桢.佛教对中国建筑之影响.上海:科学杂志,1928,13(2). 2 刘敦桢.法隆寺与汉、六朝建筑式样之关系补注.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2,3(1). 3 刘敦桢.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2,3(3). 4 刘敦桢.大壮室笔记.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2,3(3).1933,3(4). 5 刘敦桢.牌楼算例.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3,4(1). 6 刘敦桢.明长陵.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3,4(2). 7 刘敦桢.重修圆明园史料.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3,4(2,3,4). 8 刘敦桢.石轴柱桥述要(西安灞、浐、丰三桥).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4,5(1). 9 刘敦桢.定兴县北齐石柱.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4,5(2). 10 刘敦核.易县清西陵.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5,5(3). 11 刘敦桢.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纪略.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5,5(4). 12 刘敦桢.北平护国寺残迹.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5,6(2). 13 刘敦桢.清皇城宫殿衙署图年代考.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5,6(2). 14 刘敦桢.苏州古建筑调查记.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6,6(3). 15 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7,6(4). 16 刘敦桢.河北古建筑调查笔记.北平:刘敦桢文集.第三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23. 17 刘敦桢.河南古建筑调查笔记.北京:刘敦桢文集.第三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24—87. 18 刘敦桢.龙门石窟调查笔记.刘敦桢文集.第三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29—139. 19 刘敦桢.河南、陕西两省古建筑调查笔记.刘敦桢文集.第三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40—156. 20 刘敦桢.告成周公庙调查记.重庆:国立中央研究院专刊,1939年5月。 21 刘敦桢.西南古建筑调查概况.刘敦桢文集.第三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320—358. 22 刘敦桢.云南古建筑调查记.刘敦桢文集.第三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359—401. 23 刘敦桢.云南之塔幢.四川南溪李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3:7. 24 刘敦桢.川、康之汉阙.刘敦桢文集.第三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429—442. 25 刘敦核.中国之廊桥.科技史文集.第二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9—13. 26 刘敦桢.六朝时期之东西堂.重庆:说文月刊,1944年第四卷. 27 刘敦桢.苏州云岩寺塔.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7月,北京:文物出版社,27—38. 28 刘敦桢.访问印度日记.刘敦桢文集.第四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9 刘敦桢.鲁般营造正式·文物.1962年2月,北京:文物出版社,9—11. 30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教学稿).刘敦桢文集.第四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1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营造之特点与嬗变.刘敦桢文集.第四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2 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7. 33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34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35 刘敦桢等.中国建筑简史.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2.
编辑:Aggie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