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园竞秀 两岸情深-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双园竞秀 两岸情深
[日期:2007-08-20]  来源:建设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在前不久重庆召开的海峡两岸风景园林论坛上,我国著名古建专家、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罗哲文作了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台北、厦门两处具有浓郁中华民族文化的近代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引起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本刊对报告略作删节,编辑刊发,以飨读者。——编者
 
  台湾和厦门两地都拥有浓郁中华民族文化的近代传统园林,尤为引入注意的是有两处园林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可称得上是姐妹同胞、两岸争丽,这便是台湾省台北县板桥林家花园和福建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
 
  林家原籍是福建漳州龙溪,大约在清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其第一代始祖林应寅来到台湾,不久返回,但将其子林平侯留在台湾。后来林平侯大为发展,成为当时台湾首富。道光二十四年林平侯去世以后,其子林国华、林国芳兄弟及孙林维让、林维源兄弟继承祖业,最后选定在板桥兴建这座号称“大厝九色五,三落百二门”的豪华住宅和一座规模宏大、布局精美的宅第园林——林家花园。
 
  菽庄花园的主人则是林维源之后林尔嘉。林尔嘉从小生长在板桥花园,后来,林家举家搬往厦门,他在继承父业之后,时刻不忘那座精美的住宅园林。于是他便在厦门鼓浪屿海边选择了仔山山坡之下与海湾小港之间的一片空地,仿板桥旧居宅园,修建了这座菽庄花园。
 
  台北林家花园
  台北林家花园是一座具有闽南风格的中国传统南方私家宅第园林。此园造园的艺术特点颇多,在园林建筑上除亭台楼阁具有不同的造型之外,园内高低起伏的各式垣墙最为引入注目。特别是众多的矮墙用于大小建筑物之间,以之分景、隔景,起到隔而有分、分而不隔的效果。假山的堆叠方法是林家花园中的大创造,由于在台湾很难找到像江南园林中所用的太湖石,于是便采用了以水泥混合灰粉和浆汁等材料来堆塑山石的办法,在园中营造了大量的假山。
 
  汲古书屋景区从原来宅第进入园门之后,这里是第一个重要的区域。书屋的名称相传是仿明朝一位名士毛子晋的“汲古阁”而来。建筑面宽三间,前面突出一个有如抱厦的轩亭。亭子的造型甚是奇特,其顶部以硕大之斗拱承托着巨大的半圆筒形脊盖,系受南洋一些国家的影响。在书屋的前面,有一个宽广的月台,月台上摆设着皇家园林中“露陈”似的石凳架和单个座位,其上陈放花盆花草,想当年书香花香交融,环境甚是幽雅。在书屋的前面还有一个宽阔的广场,树高大,浓荫铺地,并有矮墙、庭石点缀其间。在书屋的右侧,有一座方亭,亭内有石桌凳,可供查书、读书倦困时散步坐息之用。亭子与书屋之间筑以似隔不离的矮墙,极富情趣。
 
  方鉴斋景区这一景区与汲古书屋紧密相连,是一组独成庭园的完整建筑,有如一些大型园林中的“园中之园”,和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似。这一景区的布局是以一个清澈的方池为中心,主体建筑方鉴斋的前面出一临水轩,伸入水池之中。在其对岸建水中亭子一座,作为戏台,构成了浓厚的水景园。水池的两岸,打破了一般传统建筑中对称的形式,而采用了灵活的园林建筑布局。在水池的左侧是一道通向来青阁景区的复廊,墙上原刻有周凯的书法和谢琯樵的画,可称作是高雅的书画廊。
 
在造园艺术上最下工夫的要算是斋屋水池右侧的景点了。岸边倚墙筑假山,峰峦层叠,石壁嶙峋,沿山有小径,山腰有小亭,入口山洞题“访梅”,出口处题“问柳’的名额。在沿山小径的中途,又别出心裁地架小石拱桥,拱桥的桥身上下起伏如驼峰,左右摆动如游龙。这一园中小园,被台湾专家称作是花园中最幽静、最富诗意的景区。
 
  来青阁景区来青阁是当年招待宾客下榻之处。当年取楼名时,为的是登阁四望,尽赏周围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色之美。来青阁是这一景区的主体建筑,在它的周围还有宽阔的广场庭院和一些陪衬的景点及小型建筑,在阁的前院和左右两侧,都以漏窗花墙予以分隔,这些庭院广场中设置花架花墩,摆放花卉盆景,供主客们坐息观赏。在阁对面有一座四方形歇山顶的空敞亭台,有一块名“开轩一笑”的匾额。在来青阁的右边,设计者又巧妙地安排了一个特殊景观——隔离景区垣墙,名“横虹卧月”。过此垣墙门便进入另一个景区“香玉移”了。
 
  香玉移和观稼楼景区这两个景区位于全园的中部,它们的功能,一是赏花,一是观看田园风光、农夫耕作图景。这两个景区前后相连,一墙之隔,中间介以花圃,甚是相得。
 
  观稼楼和来青阁是园林中两座高层建筑,它的体量虽较来青阁稍小,但在造型上却别具风格。为了便于登楼观稼,楼的二层设计为四周宽广的平台,屋顶也做成了“盂顶”式的平顶。观稼楼除了楼本身建筑造型别具一格之外,楼前的垣墙也极具特色,前院的围墙做成书卷的形式,高低起伏、造型优美。在围墙之外,还有一个海棠形的水池,池边也护以矮墙栏杆。这些矮墙、洞门、漏窗,构成了园林中墙垣艺术的一大景观。
  定静堂与月波水榭景区定静堂是这一园林中一组规模最大、整齐对称的四合院式建筑,位于园林后部的中心,左右两侧为两组独具特色的大小水面形成的园林景区所环抱。东为小巧精致的月波水榭,西为园中规模最大的榕荫大池和大假山。定静堂这组建筑是主人举行正规的大型宴会之处,礼仪性很强,因而在命名上采用了《大学》中“定而后能静”之句,以表示其含义。月波水榭位于定静堂的东侧,是一组别出心裁的设计,在一个海棠形的水池当中建一座双菱形的水榭建筑,有小桥与池岸相连。有趣的是登上水榭上层的石梯,利用了老榕树巨大的树干,好似从树中进入,绕道盘曲而上。
 
  榕荫大池景区整个景区的布局以大池为中心,是园中最大的水面景区,被称之为游园的最后一个高潮。
 
  厦门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也请了一些高明匠师、能工巧匠来实地经营操作,但主要的布局和设计都是由他定夺的。
 
  利用地形,巧于安排林尔嘉选择了鼓浪屿东南这块背山面海之地,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宝地”,为兴造园林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前面是波涛万顷的大海,东倚草仔山坡,坡下又有一个小小的港湾,西有湾仔后海滨沙滩浴场,西北便是鼓浪屿的最高景点日光岩,环境非常优越。“因其地势辟为小园”,这是林尔嘉菽庄花园造园的主导思想。我国古典园林是幽静之区,不能敞开面向大海,板桥别墅的家园也是有围墙封闭的,于是采用了把园的主要景观隐蔽起来的办法,把小园分成了“藏海”和“补山”两大景区的布局方式。
 
  利用原来的海滩奇石,不施斤斧,稍作安排,即成佳景菽庄花园位于海滩小港之处,自然的奇石矶滩景观非常丰富而有变化,是造园的绝好条件。当时有两种选择,一是把它们砍凿平整,利用石材修建亭阁,增大建筑物的容积和数量,一种则是把它们原状保存,不加斤斧,稍作安排,成为自然之景物。林尔嘉选择了后者。
 
  巧于因借“巧于因借”是菽庄花园的又一重要造园特色。此园所借之景主要有三。第一是借大海之景,这一借法非常巧妙,“藏海”是其一,“观潮"是其二。本来大海在海岛随处可见,就非园林之事了,为的是园中观海。所以要先把它藏起来。其处理的手法是在菽庄大门入口处设置一个封闭的庭院。种植树木花草,一堵黄墙迎面挡住了视线,一点不见大海的影子。然后从左侧月洞门转出去,经过茂密的竹林,“山重水复”之后,忽然碧海蓝天,迎面的四十四桥和上面刻着“海阔天空"的枕海巨石展现在眼前。继续前行,万顷洪波,奔腾而来,海中特别建了一座“观潮楼”以观海潮海景。第二是借山之景,在园子之中特意安排了多处观山地点,湖池西岸随处可见东面草仔山坡的自然山石和花树、亭台以及曲折石级的景色。安排极当的是把鼓浪屿最为突出的景观日光岩、月光岩借入园中,好似园中的一部分。第三是借了北山和草仔山上的建筑之景。厦门是很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式建筑很多,造型和质量都很好,它们就在园子的周围,把它们借入园中,也丰富了花园的内容。
 
  继承传统,仿照故园,不断创新菽庄花园是林尔嘉为了怀念故居家园而建,但是由于地形环境、经济力量、历史变迁等等条件,不可能完全一样。在台湾故园中,最大的一处景区就是榕荫大池,也是林尔嘉梦绕魂牵的一个重要地方,要完全照搬已无可能,于是采用了把它从海上分隔的办法。原来的跨池大桥在这里由于地盘限制和环境变迁也不可能照样仿建,便采用了贴水平桥曲折纵横的办法,更接近于江南园林的风格,与这里的空间环境也更为协调。在板桥故园的大池旁边,有一组高大雄浑的假山,在这里不可能有这样大的面积来重建,于是重新创意了十二生肖为内涵的十二洞天,假山的造型也有所改变,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在板桥家园中有来青阁、观稼台,以观看周围的庄稼禾苗、田野。这里有的只是大海、岛山,便改建为壬秋阁、观潮楼以适应鼓浪屿的具体情况。现在菽庄花园已成了到厦门游览观光必去的胜地。
 
罗哲文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