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国建筑的“五味瓶”-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品味中国建筑的“五味瓶”
[日期:2008-07-01]  来源:景观中国  作者:李先军   发表评论(0)打印



          --写在“国际建筑日”之际

  在7月1日“国际建筑日”来临之即,历经4年半时间的国家体育馆“鸟巢”于6月28日通过验收,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辉煌的一笔;同时,在中国的另一个重要城市上海,由美国Gensler公司递交的580米高的“龙形”“上海中心”方案成为最终实施方案,此楼高度将超过高度为420.5米的金茂大厦、高度为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和501米的台北101大楼,成为新的中国第一高楼,将再次书写中国建筑史上再次浓墨的一笔。

  回首近几年中国建筑的发展,有成功时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悲伤,有彷徨和教训,也有收获和希望,下面就让我们暂时驻足,去细细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而它也将为我们继续前行带来正确的指引。

  彷徨

  建筑是城市市民的居住场所,也是一个城市展现自我的直接表现。在物欲横流的经济浪潮中,我们很多的城市建筑被逐渐“吞噬”,而我们的借口也就是为了城市的更现代化、更“时尚”。

  在现实的中国,当建筑不再拥有任何“光环”的时候,它的寿命正走向终结。而这句哲理一次次被现实所验证:2007年1月6日,杭州市22层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楼被爆破拆除,它的寿命只有13年;1月7日,24层的青岛铁道大厦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它只存在了15年;2月12日,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在一声巨响中瞬间化为了一片废墟,而它也仅使用了18年;12月26日,号称“河北第一爆”的燕赵大酒店被成功爆破,而这个曾经无限风光的建筑也被人们仅仅使用了18年……,这种现象已经在中国开始变的习以为常,原本打算使用30年或50年甚至上百年的建筑,就这样匆匆的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过客”。

  就在近日举行的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与城市规划大师吴良镛先生沉痛的指出:“在西方往往只是书本、杂志或展览会上出现的畸形建筑,现在在北京及其他少数特大城市真正开始盖起来了,而中国也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家?”

  看一个城市,不仅仅是看其外在的表面,更要看到这个城市对待旧有建筑的态度,否则,今天在爆破地上新建的所谓“CBD”建筑谁有能保证不拥有被爆破的命运呢?经济是在发展的,人们的价值观是在变化的,但建筑本身是不会改变的。

  教训

  早在上世纪初,柯布西耶在其著作《走向新建筑》中就阐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建筑应该为普通人而建,应该考虑他们的需求”。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句话依然科学,因为这是一个建筑师最基本的职责。

  而“5.12”汶川特大地震,再次揪起了所有建筑人的心,这次引起人们关注的不再是华丽的形式、惊人的高度,而是建筑最基本的功能没有经历自然灾害的考验,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师的“失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在总结此次灾难教训时说:要减少这种灾难,必须经过三个步骤,首先是规划,其次是设计,最后是施工。必须科学的经过这三个步骤,我们才能避免或降低这种灾害带来的后果。

  在经过后期专业规划师、建筑师的考察后,发现当地很多建筑基本上没有经历专业建筑师的设计,都是当地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设计”的,而经历专业建筑师设计的学校建筑在这次大地震中,也成为受损最严重的建筑部分之一。所有的这些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专业建筑师的关注吗?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在一味的追求超眩、超高、超奇的建筑的同时,我们忽略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为更需要安全建筑的人们设计,其实,他们更需要大家的关注。

  收获

  虽然中国建筑有如此多的彷徨和教训,但也有令人高兴时的喜悦。在习惯了国家体育馆“鸟巢”、新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大剧院这种“奇异”建筑经常被评选为“某某建筑奇迹”的同时,国际知名旅游杂志——英国的《康德纳特斯旅行家》4月号评出的“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中,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的中国秦皇岛生态建筑“红飘带”榜上有名,这不能不说是给我们带来些许意外的“惊喜”。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建筑呢?何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康德纳特斯旅行家》方面表示,这次评选主要依据两大标准:“一是设计突破常规,二是突出生态环保理念”。

  作为唯一上榜的中国建筑——“红飘带”位于中国秦皇岛市汤河公园,以玻璃钢为材料,依汤河河流廊道而建,长约500米。《康德纳特斯旅行家》评价称,“这一构思保留了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将城乡接合部的一条脏、乱、差的河流,改造成一处魅力无穷的城市休憩地。”它虽然没有鸟巢或新中央电视台那种奇异的形式和华丽的装饰,但它是真正为市民考虑的建筑,并且这还是一个中国人自己独立设计的建筑,这不能不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世界人民面临逐渐增多的自然挑战和危机时刻,我们如何设计可持续和绿色建筑的呼声与日俱增,在工业时代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工业建筑也逐渐向绿色建筑转变,这是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不能再一味的无视建筑材料的浪费,来满足某些人自己的虚荣心,我们应该为整个人类负责。

  希望

  今年的“无锡论坛”将主题是“20世纪遗产保护”,旨在加强对1900年至1999年中国近百年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为近代工商业,红色革命、抗日战争,解放初期经济复苏、公社运动、大跃进运动、文化革命运动、改革开放等时期的代表性、典型性的建筑物、构筑物。这是国人第一次把遗产保护的目光投向了20世纪的工业遗产,就是说我们已经在开始保护刚刚过去生活的“痕迹”,这是令人敬佩和尊重的。

  “没有哪个历史时期,能够像20世纪这样,慷慨地为人类提供如此丰富、生动的文化遗产,而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时代,也只有文化遗产才能将20世纪的百年历史进行最为理性、直观和广博的呈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此前召开的以“20世纪遗产保护”为主题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这样说。

  著名建筑大师沙里宁先生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报复”。那么我们能从我们的“城市之书海”中看到什么呢?城市不仅仅拥有今天,它的昨天更值得大家关注,因为这是一个城市的历史。

  令人充满希望的是,我们已经将保护的视角转向了20世纪的遗产,这对于中国城市现存只有现代、没有历史的现象将得到彻底的改变,我们对此充满了期待。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