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城市:龙脉相承-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奥运城市:龙脉相承
[日期:2008-08-11]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詹正凯   发表评论(0)打印



  七座城市,宛若七色光,在这个夏天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最耀眼的中国图谱。

  从空中抵达北京的奥运游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身披龙的鳞片、气势恢宏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龙形的3号航站楼不仅承载着迎送各国奥运代表团的重任,更以其健康、活力的外形承载着北京城的梦想,在朱红色的立柱衔接老北京红墙的记忆之时,宏伟的建筑甫一建成便已成为北京新的地标。

  “当你到达一座从来没有到过的城市,首先吸引你的是什么?是建筑!”奥运城市的梦想,由新地标建筑导入,这些建筑艺术和其隐含的象征,往往成为这座城市今后成长的动力。

  “借着奥运到来前那股汹涌的建筑潮,北京在短短几年间从一片单调乏味的水泥森林摇身一变,成为吸引创新、宏大建筑的磁石。”7月18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一篇名为《奥运给北京竖起新地标》的报道描绘了北京城借助奥运的一系列变脸故事。

  这些变脸的故事对于每一个参与奥运的城市,都被视为一个非常恰当的表现机会。不仅在北京,在天津的奥体中心、青岛的奥帆中心、香港的奥运赛马场等,都能看到很多因奥运崭新矗立的新地标。

  每一个新地标的建成,都是一座城市梦想的新起点:无论是让人联想起古瓷器表面裂纹的“鸟巢”,塑料外膜看起来像是海蓝色的气泡的“水立方”;还是凭借其扭曲的环状结构重新界定了“摩天大楼”一词含义的央视新大楼,乃至像一只被钛金属包裹的飞碟的国家大剧院,它们为传统四合院的北京,注入了新鲜的城市元素,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使得其不拘泥于原有文化体系的束缚,从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契机。

  当然,城市的梦想在奥运的激情狂飙中也会带来成长的代价。

  有专家学者担心,造型过于突兀和怪异的新建筑会毁掉北京千年来传承的城市景观,并且在大规模的改造中对原住民文化和民俗建筑具有毁灭性。正在修缮保护的前门大街将是北京奥运会马拉赛的必经之路,它的建设者,来自北京引领房地产开发创新潮流的SOHO中国。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的这片老北京传统商业区正在旧貌换新颜,这个工程引发众多争议。“支持者说,这项工程向着拯救北京日渐消失的胡同又迈出了一步,批评者则说,这一地区正在被'迪士尼化'。”

  如何更好地把握奥运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契机?“奥运不是摧毁城市'旧世界'的通行证。奥运首先倡导的是尊重国家及其地方文化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干预国家传统与地方文化关联性的动因。”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院长张在元给予了北京奥运更多的企盼。对参与奥运的城市来说,奥运会并非终极目标,它只是一个梦想的开始。

  因而,奥运对城市的改变,便不单单是新的地标建筑,也不仅仅是宏大的商业配套,它最大的改变还是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北大教授张颐武在近期的一个论坛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时候,江南有很多大臣不愿意到北京来,因为北京一到早晨就很臭,那时候没有一个很好的排水系统。而1990年亚运会之后北京的公共厕所才开始大规模增加,并在此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奥运点燃城市的梦想,从北京到沈阳、从秦皇岛到天津、青岛,从上海到香港,每个城市都在借助奥运精神与契机,改变和改善它们城市的生态与文明。北京推出公共场所戒烟的规定,北京市委精神文明办发出禁止“国骂”的倡议,青岛、沈阳推出出租行业举止文明的公约等,他们把奥运看作检视城市发展与提速的标杆,从奥运场馆建设改良中的生态设计及后续利用上、从提倡市民的文明言行的活动中,从重视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的不断完善中,我们不难发现,奥运尚未举办时,这些城市都业已发生了相当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其意味深远——奥运对于城市的改变,一方面不能陷入北大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担忧的“一奥就灵”的心理,但从各种细微的变化来看,奥运对城市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它决不仅仅是一场建筑的革命,也不仅是一场简单的群众运动,而是城市的梦想藉着奥运起飞,带来城市人文和精神的激荡与大变革,从而为提升城市本身的品质和内涵补上基本功课。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