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北京奥运遗产多-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评论:北京奥运遗产多
[日期:2008-09-02]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俊侠 韩冰   发表评论(0)打印



  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这是闭幕式现场的焰火表演。

  “中国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罗格先生在闭幕式上对北京奥运会的赞扬,标志着本届奥运会的圆满结束和中国人百年奥运梦想的完美实现。从超一流体育场馆到白云蓝天,从文明排队到拥抱世界,本届奥运会给中国社会留下了诸多宝贵遗产。这些珍贵的遗产,值得后奥运时代的中国认真梳理、盘点和传承。

  体育遗产——多项突破改写奥运历史

  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余名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共打破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体育健儿们在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同时,也在人类体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美联社的报道说,北京奥运会上有87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奖牌,比悉尼奥运会多7个国家,创下了奥运会的新纪录。其中,多哥、塔吉克斯坦、蒙古国、阿富汗等12个国家首次赢得奥运会金牌或奖牌。非洲国家总共获得了40枚奖牌,是有史以来最多的。

  报道说,中国在这届奥运会上共获得51枚金牌,这是自原苏联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得55枚金牌之后的最好成绩。2012年奥运会东道主英国赢得了19枚金牌,也创造了该国100年来的奥运会最佳成绩。

  法新社在盘点本届奥运会时说,“博尔特犹如一道黄色闪电,连续打破世界纪录”;美国人菲尔普斯收获了8枚金牌使“这届奥运会永志难忘”;俄罗斯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伊辛巴耶娃“配得上'女王'的称号”;而中国则在“自家门口完成了通往世界体育强国的长征”。

  美国游泳队教练埃迪·里斯说:“这次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最快、最强、最难以置信的一届。”他认为,北京奥运会“是一次不可思议的经历”。

  俄罗斯作家斯韦特兰娜·谢利瓦诺娃注意到,北京奥运会不仅见证了世界体育的进步,而且推动了中国“全民体育”的热潮。她说,近年来,几乎所有城市的小区和公园都安装了运动设施。地方政府在各处设置了可以免费使用的篮球架、排球网、足球门和乒乓球桌。许多奥运场馆建造在大学校园内,奥运会结束后就能为大学生们所享用。

  精神遗产——国民心态渐显大国气度

  从申奥成功到奥运会圆满结束,中国在7年筹办奥运的旅程中经历了种种磨砺和考验,中国的社会心理从躁动逐渐走向沉稳,从情绪化日益走向理性,从“金牌第一”到开始关注“人”本身,一个泱泱大国所应具备的自信与包容逐渐在中国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香港《南华早报》说,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有人担心中国观众的爱国主义可能变为可怕的民族主义,特别是在中国对美国或中国对日本等敏感比赛上。但事实是,大多数中国观众展示了良好的体育精神。虽然他们很爱国,把欢呼声给了本国运动员,但他们在日本队或美国队得分时也同样鼓掌加油,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狭隘心态。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说:北京奥运会象征着一种视野的变化。中国现在强大起来了,并且开始重新争取“应得的”地位。儒教传统所强调的道德力量开始重新被提及,中国依靠道德榜样、礼仪规范和以德服人来赢得人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奥运会是一次告别中国百年民族悲情的契机。这家报纸19日刊发的题为《奥运会当告别中国百年悲情》的文章说,从为外国队的优秀表演喝彩和鼓掌,到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曾经想借奥运会要挟中国政府、但最终来参与奥运的一些西方领导人,“表明中国人正在超越百年民族悲情,开始具备一个正常大国国民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对中国的真正崛起,在国际舞台上担负大国责任具有深刻的意义”。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后发表的题为《北京的奥运胜利》的文章说,本届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无懈可击,成为中国人民向世界证明其能力和自信的“一次胜利”。

  人文遗产——中国和世界坦诚相拥

  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国融入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过程充满坎坷,中国和世界之间似乎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水晶墙”,而奥运会为中国和世界提供了全方位相互了解的机会。

  “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指出了本届奥运会最重要的遗产。他此前曾多次表示,通过奥运会,中国向全世界开放,全世界则关注、审视中国,双方彼此加深了解,这将带来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奥运会既是全球最重要的体育盛事,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技艺、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奥运会期间,两万多名海外媒体工作者和数以十万计的外国观众和游客涌入北京,他们既是来报道和观看比赛的,也是来了解中国的。此外,据全球知名媒介咨询集团尼尔森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约有20亿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通过接触与交流,各国媒体看到了一个真实、现代化的中国。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评论说:“世界正把发展的中国置于显微镜下,一些人正寻觅其中丑陋的东西。这种寻觅的结果可能是准确的,但绝对是片面的。全面了解中国需要透过中国的社会和历史的全景……专注于中国的过失并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法国《费加罗报》也发表题为《中国与西方坦诚相对》的文章说,在全世界,人们从未如此多地谈论中国,谈论这个庞大、神秘、全球绝大多数人还不甚了解的国家。媒体进行的大量报道与调查让人们看透了表象,穿越了长城……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关系全都改变了,西方再不能无视中国及其13亿人。

  “奥运外交”的成功无疑是中外交流的亮点之一。本届奥运会,有80多位各国政要聚首北京,创造了奥运史上的一个纪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撰文说,那么多政见不同的领导人在北京坐到了一起,其本身就是“和谐”的体现。法国《世界报》也认为,“奥运外交”让北京成为“世界外交的中心”。

  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奥运会为人们提供了到中国并观察中国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人看到了世界,有机会同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说:“奥运将把中国有机地纳入到国际社会中来,中国孤立于世界的时代从此结束。”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倾听中国开放的步伐》的文章说:中国还有很多缺陷,但只要这个开放的年代不再倒退回封闭,这个最近一个甲子经历迂回曲折、跌宕起伏、饱经风霜的民族,总会在积极向世界学习、努力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以更自信和从容的姿态迈向更加开放的未来。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