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发布 未来3年投资1万亿-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发布 未来3年投资1万亿
[日期:2008-09-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第十章 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体系的恢复重建,要坚持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整治、统筹调度的原则,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和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预防和紧急救援能力。

  第一节 灾害防治

  ——加强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监测,尽快治理险情紧迫、危险性大、危害严重的隐患点。

  ——加强地震、地质、气象、洪涝灾害等的专业监测系统、群测群防监测系统、信息传输发布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建设监测预警示范区。

  ——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恢复建设测绘基准点,建设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节 减灾救灾

  ——加强紧急救援救助能力建设,充实救援救助力量,提高装备水平,健全抢险抢修和应急救援救助专业队伍。

  ——加强救灾指挥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综合救灾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和灾情管理系统。

  ——结合交通网建设疏散救援通道,建立应急水源、备用电源和应急移动通信系统。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储备能力。

  ——完善各类防灾应急预案,加强城乡避难场所建设,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合理确定抗震设防标准,按灾情烈度提高灾区原有设防等级。

  专栏25 防灾减灾

  监测预警 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点10301个、地震灾害监测点324个,气象观测站和预警信息发布点264处

  救援救助 建设省市县灾害救援救助应急指挥平台,救灾物资储备库121个

  综合减灾 建设省级减灾中心3个、综合减灾宣传教育基地105个、城乡避难所129个

  地质灾害治理 治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8693处,其中搬迁避让4694处

  第十一章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 生态修复

  ——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以自然修复为主,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受损植被。

  ——在岷江、嘉陵江、涪江上游地区和白龙江流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恢复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恢复重建种苗生产基地、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及生态监测、动植物病害防控设施和林区基础设施。

  ——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心区域划定特殊保护区域,以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独特地质地貌和震后新景观为主体功能,兼顾旅游业和其他不影响主体功能的产业发展。

  ——加强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保护设施的恢复重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保护价值,受损严重、安全性差的各类保护区,要以保护为主,影响保护对象的生产设施等原则上不予恢复。

  ——恢复重建卧龙、白水江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异地新建卧龙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做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建立大熊猫主食开花预警监测系统。

  专栏26生态修复

  林草植被恢复 修复生态公益林48.53万公顷,退耕还林等补植补造12.47万公顷

  种苗生产基地 修复种苗生产基地1.26万公顷、苗圃用房和温室大棚43.1万平方米

  自然保护区 修复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49个、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12万公顷、自然保护区生活生产设施16万平方米

  风景名胜区 修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0个

  森林公园 修复国家森林公园17个、省级森林公园18个

  森林防火与森林安全监测 修复防火瞭望塔350座、通信基站和中继台152座、专业营房和物资储备库5万平方米

  林区基础设施 修复林区道路8202公里、给水管线2512公里、供电线路3643公里、通讯线路2829公里

  草地恢复 修复草地15.53万公顷

  水土保持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73平方公里

  第二节 环境整治

  ——加强对污染源和环境敏感区域的监督管理,做好水源地和土壤污染治理、废墟清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理。

  ——恢复重建灾区环境监测设施,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生态环境跟踪监测,建立灾区中长期生态环境影响监测评估预警系统。

  专栏27 环境整治

  饮用水源地保护 建设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设施323处

  土壤污染治理 高风险区和重污染土壤治理22处

  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保障 建设放射性废物库、辐射环境监测网点、辐射安全预警监测系统等

  环境监测 恢复重建环境监测设施和设备

  第三节 土地整理复垦

  ——加强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做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修复。

  ——对损毁耕地,要尽可能复耕,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损失。对抢险救灾临时用地和过渡性安置用地,要适时清理,尽可能恢复成耕地。

  ——对损毁的城镇、村庄和工矿旧址,以及其他具备整理成建设用地条件的地块,要抓紧清理堆积物,平整土地,尽可能减少恢复重建对耕地的占用,对废弃的建设用地,能复垦为耕地的要尽可能复垦。

  专栏28 土地整理复垦

  单位:公顷

  小计 灾毁耕地

  整理复垦 临时用地

  整理复垦 建设用地

  整理复垦 其他

  四川 145164 111880 6152 27132 -

  甘肃 15506 12403 345 1441 1317

  陕西 2826 1280 149 910 487

  合计 163496 125563 6646 29483 1804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