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撒江淮满目春 ——江苏省建设“绿色江苏”发展纪实-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绿撒江淮满目春 ——江苏省建设“绿色江苏”发展纪实
[日期:2008-11-18]  来源:国家林业局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林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随着林业各项改革的深入,各地在绿化造林工作中,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引导作用,相继实施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分类经营改革、国有林业场圃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非公有制林业,增强了林业发展的活力,调动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据森林资源清查,目前全省国有林、集体林和个体林比例为11.1%、18.8%和70.1%,林业发展活力大大增强。

  深刻体会

  江苏人深刻体会到,把握5个“关键”是绿色江苏建设成功的重要法宝。

  把创新思路作为顺利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关键。如何创新思路,充分挖掘潜力,拓展植树造林空间,是绿色江苏顺利实施必须破解的难题。一方面大力实施江河湖海防护林、丘陵岗地及沙化区植被恢复、绿色通道、城市森林与平原绿化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确保森林资源总量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充分发掘道路沿线、水系沿岸、村宅四周等绿化造林用地资源潜力,通过编制专项规划引导、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等措施,使找地栽树、见缝植绿成为全省各地的现实行动。

  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提升绿色江苏建设效益的关键。推进林业产业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是做好绿化造林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全省林业产业“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以杨树等板纸一体化、银杏等特色林产品综合利用、林种苗、业产业和森林旅游等五项重点林业产业工程为载体,加强引导和扶持。着力抓好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和示范苗圃建设,为保持全省林木种苗产业的综合竞争优势打好基础。强化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大林产品深度加工技术的研究,特别是高附加值的建筑人造板、农作物秸秆人造板、高效林产品化学精细加工等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调查研究,强化政策扶持,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增强林业产业整体竞争力。

  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绿色江苏建设水平的关键。结合江苏林业发展实际,重点研究推广林木良种选育、困难立地造林、森林防火、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林特产品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继续实施林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应用步伐,提高林业科技水平。加快建立适应全省现代林业发展的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绿化造林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技术保障。大力推进林业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林业科技人员带头创业,激发林业科技开发与服务的活力。

  把依法治林作为保障绿色江苏建设成果的关键。严格按照《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加强生态公益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加快林业法制建设,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保护进入地方性法规立法,抓紧制定《物权法》框架下的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木抵押贷款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强化森林病虫害的检疫检验和执法监督,坚决杜绝重大疫病人为传播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确保全省森林资源安全。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

  把深化改革作为增强绿色江苏建设活力的关键。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是促进林业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保持绿化造林机制灵活这一优势的基础上,把握住《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的大好机遇,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确保全省林权制度改革不落后,从而切实增强林业发展活力。规范重点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行为,加快推进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积极探索森林资源利用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继续深化国有和集体林场改革,在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积极盘活现有林地和林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继续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行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造林,进一步制定鼓励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

  继往开来

  绿色江苏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强调“绿色江苏”是全省最大的生态工程,要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修复。省长罗志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建设绿色江苏,加快绿化造林步伐,确保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绿色江苏建设又锁定了新的目标。到2012年,在全省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现代林业体系;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1%(2010年达20%),城市绿化覆盖率45%以上,林木总蓄积量8000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1200亿元;新增绿化合格行政村12000个,规划保留的重点自然村绿化工作要按要求同步推进;新建各种类型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37个,实现快速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健全森林生态网络,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丰富森林文化内涵,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按照“一区、二带、三网、四片、多点”的绿色江苏建设总体布局,重点组织实施六大林业建设工程。

  江河湖海生态防护林工程。一是建设沿江景观生态防护林。长江及其主要支流河道两侧各建设宽度不低于30米的生态防护林,沿江道路系统生态防护林带宽度10米~15米,长江两侧饮用水源取水口周围2公里半径范围内建设水源涵养林,沿江大型化工园区与人口集中居住区之间要建设生态缓冲隔离带。二是建设沿海生态防护林。从外到里分别建立滩涂防潮林、海堤基干林、堤内成片林、农田防护林和人居防护林等五道生态防线,实现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空间均衡布局和功效最大化。三是建设环太湖流域生态防护林。在环太湖流域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全面开展村庄绿化建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完成造林109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5%,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0%。其中,太湖一级保护区完成造林25万亩。四是继续抓好洪泽湖、高宝湖、骆马湖、滆湖等大型湖泊周边地区环湖林带建设。

  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丘陵岗地一直是江苏林业的主要阵地,实施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是构筑江苏“绿色屏障”的重要措施。要在全省范围内所有坡度大于6度、二级以上提水且生态区位特别重要、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丘陵岗地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宜溧山区、云台山区、宁镇山区、徐州石域山区及盱眙等丘陵岗地的荒山绿化,加快沿海高沙土地区、黄河故道地区风沙化土地造林绿化。完成植被恢复造林任务56万亩,其中丘陵岗地造林24万亩,风沙化土地造林16万亩,封育结合造林16万亩。

  优质速生丰产林与高效经济林培育工程。加快杨树等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新增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120万亩。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优先发展造纸原料林和用于木材加工的优质大径材。提高杨树集约经营水平,实施高度集约化经营和短周期轮伐,加快定向培育步伐。积极发展银杏等经济林果,建立高品质的名特优新经济林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大力发展森林食品和工业原料等名特优经济林种植基地。重点建设以泰兴、邳州为中心的银杏产业区,黄河故道优质水果产业带,沿江优质经济林果产业带,沿海优质果品产业带等。

  通道绿化工程。通道绿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土绿化工程,也是绿色江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市县级干道和江河沿岸两侧为主体,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护路(岸)林带,形成集景观效应、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于一体的绿色长廊。全省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每侧建设林带宽度30米~50米,省道每侧建设林带宽度20米~50米,市县级干道及江河沿岸每侧建设林带宽度10米~30米范围之内,有条件的地区宜宽则宽。完成造林面积96万亩。

  村庄绿化工程。村庄绿化依然是绿色江苏建设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苏南、苏中地区村庄绿化总量普遍较低。加快农村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充分利用村庄中的闲置土地和宜林地块进行造林绿化。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加强环村林带建设,在村庄周围规划建设环村防护林带,并选用一些生长速度快、干型高大的乔木树种进行种植,以增加村庄的总体绿量和绿化覆盖率。力争通过3年努力,让全省所有规划保留村庄都达到绿化合格村标准。

  湿地修复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程。开展全省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编制全省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搞好天然湿地的保护工作。重点保护沿海、沿江的天然湿地,在建设和保护好现有国家级、省级湿地和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对已受破坏的太湖、洪泽湖、高宝湖、骆马湖等重点湖泊湿地及其前置库等开展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不法行为。在珍稀野生动物的集中繁衍区和栖息地、以及珍贵野生植物的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有效的保护。

  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是我们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建设步伐,推动全省林业和生态建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契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是对林业发展再次吹响的号角。把握住当前的大好机遇,有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省上下的同心协力,有江苏林权改革和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有全省人民良好的生态绿化意识,有长期以来江苏林业发展具备的动力和活力,我们坚信,通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蓝天白云、清新宜人的绿色江苏一定能够实现。(信息来源自国家林业局网站)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