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监管、监察与实施 洱源推进六大工程保护洱海-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抓监管、监察与实施 洱源推进六大工程保护洱海
[日期:2009-02-03]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洱源,因高原明珠洱海发源於此而得名,境内3条入洱海河道常年水量约占洱海常年径流总量的70%左右。洱海保护治理是重点,也是关键。

  近年来,云南省洱源县委、县政府根据洱海保护治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遵循"依法保护,综合治理;依靠科技,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责任到人,一抓到底"的总体思路,以入湖河道水质提升为目标,抓宣传教育、抓监督管理、抓执法监察、抓项目申报与实施,扎实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弥苴河2007年水质有1个月为Ⅲ类,2008年有5个月为Ⅲ类。

  目前,洱海仍然是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洱海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树立了一面旗帜。

  中共大理州委、州政府於2008年7月把洱源确定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加快推进以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是洱源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洱源县以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为中心,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舞活全省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龙头。

  以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生态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治污力度,实施截污、治污、净污工程。大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生态小区、绿色宾馆饭店等系列创建活动,逐步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公厕、果皮箱等基础设施,不断减少生产生活污染。加强工业污染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削减现有企业的污染存量,以最严格的措施控制新上项目的污染增量,严把环保准入门槛,严禁高能耗、重污染企业落户洱源,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做好洱海水源地生态修复、流域湿地建设和河道生态治理,发挥生物净化水质的功能。建立城镇、企业、农村环境监测点,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理污染。

  以改善环境为目标,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果,努力加快农村户用沼气池和太阳能中温沼气站的建设,加快农村能源替代,降低森林资源消耗。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四旁植树和宜林灭荒行动,突出抓好水源地森林和入洱海河流河道防护林保护和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高质量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林农积极性,大力发展林果业。

  到2012年,全县种植核桃70万亩,华山40万亩,梅果12万亩,不断增加森林资源蓄积量。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鸟吊山、茈碧湖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加大洱海流域矿山治理整顿力度,寓生态建设於资源开发之中,融资源开发於生态建设之中,科学、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

  以宜居环境为抓手,推进生态家园建设

  以"洱海源头、生态家园"理念规划县城发展,力争到2010年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进一步完善集镇道路交通、农贸市场、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保护洱海源头水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深入开展"保护洱海

  洁净

  绿化家园"行动月活动,以宣传环保专项整治成果、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推进洱海源头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试点县工作为重点,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推进集镇绿化工程,使绿化率达到40%以上,每个镇乡建成一个集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生态公园。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实施净化、绿化和美化工程,整治村容村貌,做到通村路有行道树,自然村有环村林,推广农村沼气或清洁能源,提倡家畜家禽圈养,推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点收集,实现水清、景美、民富目标。

  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集成技术,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逐步建成生态农业发展基地。推广运用农业新科技,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革牲畜养殖方式,引导养殖户从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以沼气工程或生物有机肥生产为纽带,因地制宜地发展链式农业生产,加强农业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

  以循环经济为目标,培育和发展生态工业。围绕"一园三区"的格局,调整优化工业生产布局,在洱海流域内始终坚持限制和禁止发展对水源有污染的产业,把有可能造成污染的产业调整到流域外的其他区域。把乳制品生产、梅果加工等无污染的食品工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保鲜储运业、农用车装配工业布局在邓川工业园区。坚持"工业生产园区化、园区生产生态化"的方针,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节能减排降耗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融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运行和环境管理体系为一体的生态工业园区。把矿产加工摆在洱海流域外的区域,积极带动发展循环企业。加快绿色能源建设,大力发展水电和风电项目。

  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培育和发展生态服务业

  以"洱海源头、回归自然"为品牌,重点开发"山"和"水"旅游资源,发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开发以鸟吊山旅游区兼顾凤羽历史文化名镇景区为代表的"山"资源,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以茈碧湖、西湖为代表的"水"资源,打造"高原水乡"生态观光旅游区;开发以大理地热国、下山口温泉为代表的地热资源,打造"地热王国"生态休闲疗养旅游区。通过生态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实现洱源生态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以提高文明程度为归宿,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围绕发展先进文化,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板报、宣传栏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价值取向,普及生态知识和环保法律知识,引导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

  建立健全生态教育机制,完善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让生态道德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加强全县中小学学生生态知识的教育,培育和提高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强化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成本意识。

  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中,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增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作者为洱源县委书记、县长)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环境  监管  洱海  监察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