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织造府复建背后:官商学历经25年利益博弈-国内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江宁织造府复建背后:官商学历经25年利益博弈
[日期:2009-02-17]  来源:南方新闻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红学家的金陵春梦

  而江宁织造府遗址又在何方?在会务的策划者中,中国红学会理事、江苏省红学会秘书长、南京大学副教授吴新雷,在南京最早从考证的角度研究了曹家历史及遗迹。

  1983年11月,中国红楼梦学会和江苏省红学会联办“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这是文革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红学盛会,红学大家周汝昌、冯其庸等无一缺席。身为南博办公室主任的徐湖平,负责起会议的接待工作,从此与周、冯诸大家相识。

  在这次大会上,红学家们发出了在南京大行宫江宁织造府遗址建立曹雪芹纪念馆的倡议。

  寻找曹雪芹的根

  为什么要如此关注江宁织造府遗址呢?周汝昌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江宁织造曹家是曹雪芹的根,《红楼梦》的源。

  而江宁织造府遗址又在何方?在会务的策划者中,中国红学会理事、江苏省红学会秘书长、南京大学副教授吴新雷,在南京最早从考证的角度研究了曹家历史及遗迹。

  在他的印象里,当代红学家中首先研究江宁织造府与曹家的就是周汝昌。周在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中,特辟《南京行宫》一节,考出织造府衙署在利济巷大街,乾隆十六年以后,织署改成了乾隆下江南的专用行宫。

  而在江苏省红学会副秘书长、南京日报记者严中的印象里,在1958年,周汝昌在《雨花》杂志第6期发表的《曹雪芹与江苏》一文中,就提出了在大行宫兴建曹雪芹纪念馆的构想。

  在1983年之前,周汝昌并未到过南京。而从1951年起就在南京大学读书工作的吴新雷,对曹家遗迹的研究,便有了地利之便。

  1975年,吴新雷看了《新楼梦新证》后,大受启发。执着于学术的他,一面查文献资料,一面到处考察,几年间,跑遍了南京城。他根据《上元县志》结合《江宁府志》查出,“大行宫”,就是因此地曾作为康乾行宫而得名。经过多年探讨,断定曹家进行文化活动的中心西园,其遗址在大行宫小学周围。

  在吴新雷寻找曹家遗址的1970年代末,南京一家工厂的工人严中,也看到了《红楼梦新证》,这个自学成才的青年,“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大开眼界,由此产生了对曹雪芹江宁织造家世等问题的浓厚兴趣。”1981年,他在《金陵百花》上发表《京宁何处大观园》,开始了“考红”的第一步。

  1982年,已调到南京日报的他,因为靖本《红楼梦》的采访,结识了周汝昌先生,从此拜在“解味道人”门下,悟出了“考红”必须从曹氏江宁织造家世的血泪史入手。

  在这次大会之前的11月15日,周汝昌通过严中在《少年之声报》上建议在大行宫建立曹雪芹纪念馆。

  1983年大会的一个议程,就是去看大行宫遗址。11月底的一个下午,天已经很冷了,吴新雷拿着大喇叭,带着200多名红学家,浩浩荡荡,来到大行宫小学一带参观。大伙情绪很高,都说要到曹雪芹家里去看看。

  位于太平北路19号的大行宫小学,周围商店、住家密密麻麻,低矮的平房和楼房挤挤挨挨,其南为中山东路,其北为长江路,其西为碑亭巷。这个属于老城环境整治待改的地区,有一个空灵的地名:大行宫。

  65岁的周汝昌,也随众人来到大行宫,并在女儿和严中的陪同下,参观了大行宫和利济巷等地。严中说:回京后,周汝昌写《神往之地—南京》,谈及凭吊曹家西园遗址的心情时,“百端交集”。此后不久,严中拾赠西园残石一方,周汝昌如获至宝,并赋诗云:“残砖曾共吊西园,真有池山寄梦痕。数尺劫灰沉水骨,一奁钗影恍花魂??”

  1984年的大发现

  在1984年以前,吴新雷虽探得西园遗址就在大行宫小学一带,但并未获实证。而在这年8月17日,历史性的机遇来了。

  时隔多年,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韩品峥,仍记得市妇联打来的那个惊喜电话。“我们这里发现了红楼梦的东西了”。

  8月17日上午11时,大行宫小学东南角,市幼教馆工地上,白下区建筑公司一队在施工中,突然挖出一批假山石。一位陈姓施工员向南京市妇联报告,市妇联工作人员随即想到了这可能与曹雪芹家有关。

  她们的及时反应得益于当时保护文物的东风。韩品峥当时在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在他的记忆中,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排在第三,随即开展了全市性的文物普查,从1982年7月到1983年,每个区都成立了普查小组,发文征集各种文物,玄武区在普查中,特别强调了要调查有关曹家的文物。位于大行宫小学后面的玄武区文管会,在1984年7月17日还在居民区贴出通告,指明大行宫小学是江宁织造府旧址的一部分,动员群众寻报资料。

  韩品峥接到妇联的电话时,已是8月18日,他立即派人赶往现场;市文管会、玄武区主要领导也被惊动了。

  8月21日,韩品峥陪同吴新雷、南京工学院古建筑专家潘谷西、南京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季士家等来到现场。

  “挖出来的是一拢假山石,垂直于太平北路,南面离中山东路还有几十米??此前,我们发现过曹家在南京的东西,但都没有保留下来。好不容易发现了江宁织造府的实物,我们下决心要把它保护下来。”韩品峥回忆说。潘谷西提议,在假山丘陇的两侧挖两条探沟以辨明其类别。

  8月22日下午,南京市两位副市长来到了现场,决定市妇联停止在此建房,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市里承担,文管会要组织挖掘,请专家鉴定,尽快得出结论。

  挖掘于当天下午开始。当探沟挖到1.6米时,发现石基北侧的下层有多种条石衬底,并有木桩遗迹,证明这是西池南河沿的原貌。另外还挖出色织染料、黄蜡、有“大清雍正年制”字样的残瓷碗底,有“怡”字的残瓷碗底,饰有五爪蟠龙图案的瓦铛和滴水等。

  吴新雷推究这些文物被盖在地下的原因,是由于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进攻南京时,江宁行宫被毁,原址的东部后被划入天王府东西辕门内,西部废为民居。直到1928年至1931年,因建造中山东路和太平路,其十字路口正处于织造府大行宫的中心,所挖土方四散堆积,西园遗址遂被埋入土层。

  1985年,吴新雷写了《江宁织造府西园遗址的新发现》,呼吁条件成熟时,继续进行发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曹雪芹江南之家纪念馆。

  大行宫小学的挖掘发现震动了红学界。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趁来南京参加学术会议之机,特地来到现场拍了照片。周汝昌接到严中从现场拾到的一块假山石后,喜而赋诗:西园残石可怜生,犹带苔斑黑亦青。

  后来,这块地被划归南京市文管会,韩品峥经常从文管会所在的成贤街,骑自行车过去看一看,为这块地被保下来而高兴。

  记者|谢海涛  见习记者|洪鹄江  苏南京报道摄影|孙炯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