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一座与森林和谐相融的城市-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威海:一座与森林和谐相融的城市
[日期:2009-02-23]  来源:威海新闻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2月21日,威海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型广场宣传暨万人签名”活动在市区人民广场正式启动,威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就此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威海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等指标都已迈入沿海城市的先列,在我国沿海乃至各大中城市树立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样板。”“希望威海早日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真正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沿海城市的范本。”……当日,莅临活动现场的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办公室主任曹清尧高度肯定了我市绿化建设工作。

  播撒绿色不停步

  “创森”掀开新篇章

  城市森林代表着城市的形象,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威海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因此“环境”成为我市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张牌。

  地级市成立20余年来,将威海打造成“林海相依、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的和谐城市、宜居城市,一直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因此,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威海始终把生态绿化放在首要位置。

  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到“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再到今天的“国家森林城市”,威海人爱绿、护绿的情结从未褪色,撒播绿色的脚步也从未停过。

  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的需求,我市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原则,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优化人居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构筑了“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镇村林果化”的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

  在威海,城区绿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每个小区如何绿化,相关部门都要多方征求市民意见,最终的结果由市民自己说了算。建设以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建设单位庭院、居民小区、屋顶绿化等附属绿地,也是为了方便和优化普通市民的生活。目前,威海中心市区已建成20多个大型绿化广场、60多个主题绿地。

  此外,培育以林业资源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成为威海打造绿色城市品牌的重要渠道。多年来,“樱桃节”、“农家乐”等郊区观光、采摘、休闲旅游活动,促进了我市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全市各级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仅文登“樱桃节”就吸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00余万元。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4%,城市绿地率41.4%,人均公园绿地24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迈入沿海城市的先列。威海趟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2008年,威海被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威海经验”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

  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威海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国内大中城市以及日韩等地的众多投资创业者、高端人才纷纷主动融入这座精品城市,外地游人也纷至沓来,“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成为威海当下最响亮的城市品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为威海的城市品牌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强有力地提升威海的城市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让城市中遍布绿色

  为市民造“天然氧吧”

  森林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关系着气候安全。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是一项有益当代、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

  据专家研究,一辆中级轿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14亩人工林就能全部吸收;一座2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厂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48万亩人工林就能全部吸收;干燥季节里,每平方米面积的树,每天能向天空散放出大约6公斤的水分;100公顷的阔叶林,一年能蒸腾出35吨—40吨的水;森林里的湿度比城市高38%,公园的湿度比城市中其他地方高27%;狂风受森林阻挡之后,风力一般可降低40%—60%,最大可降低49%—68%;有防护林带的农田较之无防护林带的农田地区相对湿度提高16%,粮食亩产一般提高20%左右……

  城市森林更关系着市民的身心健康。因为森林不仅具有释氧固碳、净化水质、减弱噪音、吸附尘土的功能,而且还提供了人类生存60%的氧气。森林释放出大量的负氧离子,能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森林,相当于为市民提供一个巨型天然“氧吧”,据测定,70分贝的噪音,通过40米宽的林带能降低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可降低噪音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未绿化街道可降低噪音8—10分贝。

  威海在城市建设中,按照“自然融入城市,城市归于自然”的原则,变“在城市中建森林”为“在森林中建城市”,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林地,并在千公里海岸线上,种植等生态防护林,形成了“海在城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独特景观

  北京来威出差的李森栋先生告诉记者,看看这里蓝盈盈的天和大小珍珠落玉盘般的公园,再想想北京那漫天的灰色,他瞬间对威海产生了依恋,回京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妻子商量,在威海海边安个家。从心理因素上来说,威海林海相连的绿色景观,的确可以让城市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和幸福指数大大提升,这也是很多外地来威人员普遍反映这里“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重要原因。

  植绿护绿并举

  全民参与创建

  2008年4月,我市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后,全市上下“爱绿、兴绿、植绿、护绿”意识不断增强,市民踊跃种植“纪念树”、营造“纪念林”;部队、企业、学校、社会团体也积极营造军民共建林、青年林、学生林等,以树寄情、以树铭志、以树载史、以树育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自今年起,针对城区周边荒山越来越少的实际,我市将包山头绿化及时改为包村庄绿化,实施村庄5年绿化工程,全市每年完成村庄绿化300个,用5年的时间,使全市85%以上村庄基本达到绿化标准,并纳入专项考核。林业部门也将对过密过疏、分化明显、病虫害严重的低质低效林区,采取补植和综合改造等措施,改造林分结构,使树种多样化,促使其形成复层混交林,抗病虫害能力更强,以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森林质量,同时增强其景观价值。

  除了专业部门的不懈努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还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参与。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林业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都难能独自承担,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市民、社团、企业等都负有保护生态、参与生态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2月21日,在威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万人签名活动现场,来自塔山居委会的6位居民,在巨型条幅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第二天,塔山居委会就自筹冬青、法桐等花草苗木100余株,于当天下午,由塔山社区热心居民殷树山夫妇组织社区老人及塔山中学学生在各小区“见缝插绿”,栽花植树。

  自1981年以来,殷树山夫妇共义务栽植花树木14万株,为城市默默留下了一笔笔绿色财富。

  创建活动还催生了人们护绿的责任感。2月20日,在文登市米山路中段,记者发现,3位环卫工人正合力用长竿“摘”挂在树上的白色垃圾。因为白色垃圾在树枝上缠得很紧,3人奋力向上跳了十几分钟,才将它们摘下。

  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契机,我市广大市民正摒弃以往那些不环保、不科学的做法,重新建立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出人人争当绿色“卫士”,争当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积极参与者、促进者的浓厚氛围;广大企业也在积极转变生产方式,承担生态责任,争取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让绿色成果全民共享。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