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为世博造房子? 中国工人:我们是在造艺术品-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怎样为世博造房子? 中国工人:我们是在造艺术品
[日期:2009-03-27]  来源:中国上海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距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揭幕临近400天,黄浦江前的造城工程正如火如荼。无论是已经封顶的中国馆、刚刚开工的众多外国自建馆,还是建造进程各异的各类主题馆……都是今天最吸引目光的所在。

  谁也无法低估世博建筑的价值。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埃菲尔铁塔,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原子塔,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的东方车站……这些优异之作,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世博会本身,成为人类共同的瑰宝。

  今天,位于上海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成为全球建筑思潮和建筑技术的展现地。而数万普通的中国建筑工人,正把世界最优秀建筑师的作品变为现实。怎样为世博造房子?记者日前走入世博园区,探访了部分在建的场馆……

  中国馆:“东方之冠”形象呼之欲出

  卢浦大桥上,总能看到有人兴奋地对着工地指指点点,“看!那就是我们的中国馆!”

  近距离仰望,69米高的中国馆主体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呈拱斗形,落落大方而威严自具,“东方之冠”的形象呼之欲出。因尚未披上红色的外衣,裸露的混凝土和钢筋使它显得格外肃穆,不张扬,不炫耀,朴实低调中自有一份宏伟大气。

  在工地现场,记者见到了上海建工集团中国馆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副经理、工程师夏正华,50多岁的夏正华是中国馆施工现场指挥之一,曾参与建设过上海宝钢工程、上海8万人体育场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2007年12月18日中国馆开工建设后不到一个月,他开始负责中国馆项目施工难点协调指挥工作。

  建造这样一座凝聚了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建筑,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工期紧。”夏正华言简意赅地回答,中国馆总建筑面积达16.01万平方米,包括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三大结构与作用不同的馆区。夜以继日的工作之后,中国馆的主体工程如期于去年12月30日封顶。“预计今年国庆前,我们的展区就可以交付展馆部布展了。”夏正华说,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内部一结构的混凝土工程和二结构的砖墙工程,将于3月底基本完工,玻璃幕墙也已经开始挂样了;内部装饰方面,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进行国家馆的内部装饰设计,水、电、风、煤气的设施设备都在按计划安装……

  “按时完成计划”,这几个字背后有着许多人的默默努力。“你一定要写写一线工人,没有他们的努力,怎么会把工程做得这么好啊”。工地上负责综合管理的马龙飞说,在中国馆一线工地上奋力的大约有1700人,这一人数还在不断地增加,其中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

  “为了赶工期,春节时我没有回老家,不过,我在工地食堂见到了韩市长!”来自四川的工班长杨加洪提着安全帽,带着腼腆的笑容,试着给记者递烟。他告诉记者,已经在上海工作了16年,去年5月1日起,开始在世博工地工作。杨加洪的工作是制作木头模具,将混凝土灌入模具之后便能成型。支撑起中国馆主体建筑的四个大筒柱,有他们木工班的汗水。

  中国馆和世博轴、主题馆、世博中心和演艺中心所组成的“一轴四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建筑得以保存。

  非洲国家联合馆:一万多块“积木”搭建的钢结构

  “我上哪能拍个全景?”站在钢结构已基本完工的非洲国家联合馆前,一位苦于无法把这个大家伙装入镜头的北京记者,问宝冶建设世博会CI标工程项目部副经理连厚舫。

  高15米、占地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非洲馆,是在建的9个联合馆中最大的一个,目前还是裸钢搭建的长方形建筑,整体看起来非常低调厚重。其实在效果图上,这个馆十分活泼可爱,外立面有大幅手绘图案,非洲风浓厚。

  非洲馆为全钢结构,总共用了约3000吨钢材。“钢构件达1万多件,最大的一根桁架跨度48米、重24.9吨,用了两辆吊车安装。”连厚舫向记者介绍,拼装这些构件,是整个工程中较难的部分。“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条条钢材往上垒、焊牢,接口的精度要求很高,控制起来不容易。”连厚舫说,宝冶建设参与过北京奥运会鸟巢施工和建设,在钢结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铺瓦铺墙,还有内部装饰、水电、通风……”连厚舫告诉记者,非洲馆开工于去年9月,预计今年10月完工。在工地现场,看不到太多工人。“我们实行的是流水作业、交叉工作。”正进行地面防渗层铺设的班组长罗加强告诉记者,“活不算难,就是作业要求很高。”罗加强从非洲馆最初的土建开始就参与了,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施工过程中各种检查频频,包括国外的参展方,隔三差五到现场过问施工进展。尽管工程量大、工期紧,但罗加强很满意自己的工作,“待遇不错,优秀的工人一个月能拿三四千元,住宿、伙食,条件都很好。”

  非洲馆对面,同样由宝冶承建的5个租赁馆也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这些租赁馆面积从500平方米到2000平方米不等。记者参观了其中的突尼斯租赁馆,现场的工长高和生指着灰白色墙面说,墙面瓦不好铺,铺坏一张,整面墙都得重来。另外,租赁馆的屋顶还铺了一般钢结构房屋不太使用的底瓦,“一块块镶进去,特别费事。”

  “我们不是在造房子,而是在造艺术品。”现场的工人大多很憨厚,来自四川的杨森林是最能说会道的一个。他自豪地对记者说,能到世博工地干活的工人,都是技术过硬的佼佼者,并经过了半年左右的培训,不管是质量安全,还是文明施工,要求很严。阳光下,他指着大工地一般的世博园区,对记者说:“多夸夸咱们农民工!”

  法国馆:设计不搞定绝不施工

  法国馆的工地紧挨黄浦江,要造在一个人工湖之上。现在,工人们已基本造好了湖底,正在开挖两个湖底地下室。法国参展局的建设项目经理赵全泽说,在水底下造地下室,那将是完全密闭的空间,难度不小,需要“慢工出细活”。

  作为世博会自建馆之一,法国馆由法国建筑师费利耶设计。设计效果图很美,“回”字形的“感性城市”似乎漂浮在水面上。建筑物四周被雪白的网线“包裹”,其顶端和内壁有规律地点缀着中、法两国的各种植被,乍看之下像是古旧砖墙上斑驳的爬山虎,仔细端详却有独具匠心的现代感。

  赵全泽告诉记者,法国馆有三大亮点:其一,整座建筑物将会呈现一种“湖面漂浮”的状态,出于技术和安全的考虑,水面高度仅有30厘米,这种设计类似于国家大剧院,但法国馆想再精致些;其二是包裹在建筑物外的“网线”,它们的材料是新型的玻璃纤维加强混凝土,虽然显得很轻盈,却能防风抗震,对建筑物结构起到加强作用;其三,法国馆集合了园林和美食两大元素,内壁上垂直的园林是设计师费利耶的得意之作,被称为“垂直的凡尔赛宫花园”,其中的植物都是经过多次试种、反复确认的,而在世博会期间游览者还可以在法国馆的“第六感”餐厅享受到法式美食和浦江美景。

  这一艺术作品的具体建设工作,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承担。经常泡在工地的赵全泽,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设计师和建设方之间担任沟通的“桥梁”。他说:“设计大师对于建筑效果是吹毛求疵的,确保建筑效果和设计完全相同是我最主要的工作,如果工人们对房子的设计心中没数,就决不会施工。”在开工建设前,法国设计方和中国建筑方已经有过多次“会晤”,在建设过程中,双方也安排了密集的例会,法国方面有质量监督人员常驻工地,保证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我们特意在南汇建造了一个1比1的模型,重点细致地做了六七个部分,比如钢结构、花园、展示厅等,作为具体的参照效果。”

  据悉,法国馆的主体钢结构将于6月1日封顶,预计10月中旬可以开始布展,内部设计也正在紧张进行中。目前,除法国馆外,德国、卢森堡、澳大利亚、西班牙、荷兰和英国馆等自建馆也已开工。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