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区科学规划建设揭秘 为城市的未来奠基-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博园区科学规划建设揭秘 为城市的未来奠基
[日期:2009-05-05]  来源:青年报  作者:朱燕亮   发表评论(0)打印



  在距离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开幕一周年之际,横跨黄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正从规模巨大的集中连片工地变身为最具未来憧憬的世界文明舞台。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表示,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成功地策划了世博会的主题。上海世博园区的规划建设,是在为城市的未来奠基,更是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而畅想。

  “三环相扣”的长远决策

  吴志强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2004年成为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认为,三四年前,上海开展的“世博大搬迁”,并不是只为了建设一个会期半年的世博园区。此举不仅让世代居住在危棚简屋中1.8万多户居民的生活条件迈上了几个台阶,而且为280多家企事业单位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开辟了新空间,进而“拔掉”了城市中心区的几大污染源,让上海多了一个生态良好、交通便捷的新城,可谓“一石数鸟”。而如果没有世博会,仅搬迁一两座工厂都是难以想像的。

  明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被铁栅栏围起来的世博园区,将举办“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盛会之后,围栏一拆,这里将自然融入上海大市政,扮演起上海商贸、展览、文化、会议中心区的角色。而大片临时场馆拆除后的二次开发,又可刺激新一轮经济发展。

  坚持“公共利益优先”

  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丁浩介绍,上海世博会既是世博会有史以来占地面积最大、参展规模最大的一届博览会,也是通过改造利用老城区办博的一次“特例”。在总建筑面积达220万平方米的世博园区中,老建筑保留、再利用的比例达到了近六分之一。

  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坐落着几乎与世博会历史一样悠久的江南造船厂。其中“最老资格”的一部分近代工业建筑群已被永久保留下来了,正被改造成企业展馆、办公楼、指挥部和仓储物流基地,阶段性服务世博。

  不仅是代表性工业建筑,世博园区周边一批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居民楼,也从最初的规划“红线”内被“抠”出来,大约1万户居民因此免于搬迁。

  鉴于上海世博园区将成为一个云集有史以来最多参展方、最多参观者的高密度“地球村”,组织者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确定了多个领域的“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绿色簇拥科技“亮点”

  在中国馆、主题馆、南市电厂等场馆屋顶,太阳能设施即将大面积安装,总发电能力将达近5000千瓦,从而成为中国太阳能集中应用规模最大的城区之一。由40家上海企业联合建设的“小东道主馆”,屋顶采用太阳能集热屏超低温发电新技术,超过200千瓦的输出功率可支持展馆日常用电需要。

  鲜为人知的是,整个世博园区早在规划之初就进行了风流模拟试验,以得到最佳的风向数据,进而指导整个园区最大程度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少用或不用空调。如此大规模的试验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编辑: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