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城市发展变迁史 打造南京“民国遗产廊道”-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见证城市发展变迁史 打造南京“民国遗产廊道”
[日期:2009-06-02]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佚名   发表评论(0)打印



  80年变迁,中山大道已成南京重要线型遗产——

  一条中山道,一部南京史。昨天,是孙中山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当年专为迎接孙中山灵柩而建的中山大道,也走过了80个年头。作为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全国最有影响的道路,南京的中山大道不仅展示着民国历史和文化,也见证着当代南京都市的繁华。它就像一根金线,将民国烟云与六朝古都的历史紧紧串联在一起。

  如何将这根“金线”打造成南京的“民国遗产廊道”,已成为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道“新课题”。 一条大道,记录城市发展变迁史。

  中山大道是民国时期南京开辟的第一条大道,自1929年4月2日建成通车,迄今已历80个春秋。中山大道北起下关江边,东出中山门与陵园大道衔接,全长12001.94米。南京出版社编审卢海鸣对南京民国史有着深入研究,据他介绍,由于道路很长,国民政府在1930年以鼓楼、新街口为节点,将这条道路分为三段:北段由中山码头至鼓楼,取名为中山北路;鼓楼至新街口之间为中段,叫中山路;新街口至中山门之间为东段,称作中山东路。

  80年过去了,这条民国时期的城市轴线,已成为当代南京重要的线型文化遗产。中山码头、首都饭店、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国民政府监察院旧址……据卢海鸣介绍,中山大道的北、中、东三段沿线现存的重要民国建筑达40余处,大道两侧500米之内,更是几乎囊括了总统府、梅园新村、中央商场等绝大多数重要民国建筑。岁月变迁,大道两侧如今已高楼林立,山西路、鼓楼、新街口、大行宫等商业、金融中心均散布于此。

  资源多样,线型遗产需整体规划

  市规划局、文化(文物)局曾委托南大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展开过一次大规模的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共查到2029处文化资源,其中20世纪文化资源1000余处,而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多达871处。

  “南京在过去100年间,尤其是前50年的文化遗产很有典型性。”南大历史系教授贺云翱介绍说,在20世纪前半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中,南京都占据主导地位。“相比六朝文化、明朝文化,南京的民国文化遗产无论是数量还是等级,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代表性。其中,中山大道则更具典型意义,它将许多重要民国文化遗产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民国文化风景线。”

  然而,在800余处南京民国文化资源点中,被列为文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的只是少数,“民国遗产虽然年轻,却比古代文物更易碎。”贺云翱表示,作为南京重要的线型文化遗产,如何将中山大道沿线民国遗产资源进行整体规划保护,对于凸显21世纪南京城市的文化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道适合采用遗产廊道保护模式。”贺云翱解释说,对于活态文化遗产而言,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有效的方法。“遗产廊道是指将历史文化内涵提在首位,同时强调经济价值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追求遗产保护、区域振兴、居民休闲、文化旅游等多目标的保护方法。”

  北段规划,打造“民国遗产廊道”

  实际上,围绕中山大道的遗产规划保护也在摸索着。不久前,《南京下关滨江地区规划设计》出炉,中山大道的北端中山码头作为规划重点,纳入南京“外滩”发展蓝图,中山码头将改为过江的士码头,游客不换车便可纵览长江风光。

  而随着中山码头停止航运、城市内环路和快速路的不断完善,中山北路的功能置换也成为可能,南京“民国遗产廊道”也呼之欲出。鼓楼区去年委托规划研究单位展开设计,希望整合中山北路沿线民国建筑、湖南路商业街、山西路广尝玄武湖等资源,“规划的核心是凸显民国文化,在总体格局上,将严格遵循突出中山北路沿线民国建筑‘遗产廊道’这一理念。”鼓楼区一位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规划方案将中山北路定位为以民国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休闲商务聚合轴,在功能结构上,从南向北依次分为金融办公、文化创意、旅游服务、高教/生活服务、门户/居住服务等5大功能区,“争取在未来,让中山北路成为南京文化大道、商业大道和林荫大道。”该负责人表示,规划拟在云南北路和狮子桥一片形成“民国文化休闲区”,与军人俱乐部、江苏议事园等建筑相融合,同时拆掉院墙和违章建筑作为公共空间,通过步行道连接成一个步行街区。

编辑: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