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6月17日: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日期:2009-06-16]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1)打印



  背景资料:

  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人类过度耕种放牧和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加剧了荒漠化对人类的威胁。

  荒漠化现象的加剧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197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全世界与荒漠化作斗争。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世界荒漠化问题会议,提出了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行动纲领。1994年11月1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同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委员会)的建议,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近年来,许多国家逐渐意识到土地荒漠化的严重后果。不少国家将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国情制定并实施了防治荒漠化的具体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全球荒漠化现象依然很严重,荒漠化治理还需各国坚持不懈的努力。

  国内动态: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首次实现净减少 历史性转折

  防沙治沙出现历史性转折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首次实现净减少 年均缩减7585平方公里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前夕,我国防沙治沙工作传来喜讯: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防沙治沙出现了历史性转折——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首次实现净减少,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近1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7585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据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介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防沙治沙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我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批准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颁发了《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这些政策措施将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带入了“工程带动、政策拉动、科技推动、法制促动”的快速发展新阶段,有效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推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贾治邦表示,我国依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仍高达263.62万平方公里。我国的防沙治沙暨荒漠化防治工作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需要长期努力,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努力建设我国北方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地走 科学发展道路,坚持不懈地抓好防沙治沙工作,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使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又电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秘书长吕克·尼亚卡贾近日签署荣誉证书,授予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以表彰他在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及防沙治沙事业中的贡献。

  我国确定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主题

  6月17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确定为“防沙治沙与构建和谐社会”。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日前发出通知,各有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相持阶段”林业工作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宣传工作要围绕“防沙治沙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贯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根主线,围绕国家林业局确定的防沙治沙五件大事,重点宣传我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取得的成绩;防沙治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夺取“相持阶段”攻坚战胜利的重要意义,我国防沙治沙取得的成就、经验及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防沙治沙战线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通知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把宣传作为防沙治沙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增强宣传的主动性,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防沙治沙信息沟通。

  国际动态:

  潘基文致辞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使三分之一的地球表面受到影响,并对多达10亿人的生计、福祉和发展构成威胁。在长期干旱、饥荒和日益深化的贫穷面前,许多人唯有一种选择:逃离家园。据估计,环境问题造成的移民人数已达到2400万人。到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增至2亿。

  今年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纪念活动着重强调,荒漠化对国家和区域稳定构成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过去40年里,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农田已经荒芜,被人遗弃。近四分之三的地呈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气候变化是一个肇因,但并非是唯一的肇因。我们尤其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农业作法以及水资源管理方式。农业和畜牧业占用70%的淡水使用量,并造成80%的森林砍伐。对用作动物饲料和生物燃料的农作物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不进行可持续管理,这将给这些稀有资源带来进一步压力。

  全球目前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不可持续。所带来的后果包括:更多的全球粮食危机(例如2008年发生的粮食危机)、荒漠化持续、土地退化和长期干旱。通常,穷人是最先深受其害、也是最后摆脱危机的人。

  最近结束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十七届会议强调指出,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是全球性问题,必须对此采取全球性对策。今年12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将在哥本哈根举行会议,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协议,届时可以提出这一对策。全面、公平的放缓全球变暖协议,还必须协助发展中国家适应业已产生的影响。协议尤其必须提供充足、可预测的融资,为改善土地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可持续农业提供支助。

  值此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之际,我们应认识到放任荒漠化问题加剧带来的安全威胁。我们还应认识到,通过遏制气候变化,我们可以为扭转荒漠化趋势、提高农业生产力、减缓贫穷和加强全球安全助一臂之力。

  相关活动:

  青海将办09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

  在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青海省将举办第二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09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和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去年,青海省首届举办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得到国内外文化界的关注和认同,已成为青海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文化活动品牌。

  今年“6.17荒漠化和干旱日”,青海省将举办第二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09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及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截止目前,已邀请到世界三大男高音高唱家之一的何塞·卡雷拉斯和恒河、莱茵河、多瑙河等孕育世界文明的主要河流国家的著名歌唱家到青海参加活动。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已有40多个国家的著名诗人和100名国内一流诗人确定来青参加诗歌节的各项活动。本次活动紧扣生态立省主题,弘扬建设生态文明旨意,对树立青海对外开放新形象,扩大青海对外宣传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1)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09-6-16 20:42:54
55555~~~~~22222<<<<<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