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稀老人为治沙工程捐树10万株-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甘肃:古稀老人为治沙工程捐树10万株
[日期:2009-06-18]  来源:西部商报  作者:姚伟   发表评论(2)打印



梦想让西北地区都变绿

    梦想让西北地区都变绿

    52年前,还是年轻小伙的韩世和凭着一腔热血,从辽宁来到西北支边。如今已是76岁,却还在为那个52年来深埋在心中的梦想努力着,老人希望整个西北地区能够早日绿起来。韩世和是甘肃有色地质勘察局离休人员,1991年离休后,本可以安度晚年的他,并没有放弃心中朴实的梦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多年来,老人奔波于西宁、兰州两地,凭借不懈的精神,自费培育出了适合在西北干旱地区生长的“林康四翅滨藜”种苗,并自愿为我省河西地区的防沙固沙工程捐赠10万株树苗。

    5年反复试验 终发现适合品种

    1991年退休后,老人便开始投入荒漠治理中。由于一直从事地质工作,老人并不熟悉植物种植技术,于是购买了大量农业书籍,自学种植技术。老人还先后从各地引进十多个品种的树种进行培育,但成活率都不理想。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世和老人遇见了一位山西省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该研究员教给老人很多植物种植的技术。1998年,老人得知四翅滨藜比较适合在干旱地区生长,便打算引进试种,但四翅滨藜有近20个品种,没有人知道什么品种适合在甘肃土壤种植。后来,老人干脆引进了所有能引进的十多种四翅滨藜品种,但都面临一个问题:过冬时大多数都会因为天气寒冷而死亡。直到2003年,韩老经过5年的反复试验,终于从十多个四翅滨藜品种中发现,林康四翅滨藜具有多种优良特性,所有树苗在兰州经过两个严冬后,依然活了下来。

    省领导非常重视老人建议

    2006年,韩世和将这一成功实践向温家宝总理推荐,信转回后,省领导徐守盛作出明确批示:甘肃省林业厅要继续做好四翅滨藜试验示范工作。2006年11月16日,他又提笔给省领导徐守盛写信,再次提出在我省大力推广种植这种树的建议。见到韩世和的信后,徐守盛很重视,专门指示当时任省长助理的程正明给予回复,并对韩世和老人多年来坚持治沙、防沙,绿化荒山荒漠表示感谢。省长助理程正明在信中告诉他,当时正值冬季,希望他保护好这些种苗,2007年开春将立即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推广。

    韩老告诉西部商报记者,为了让甘肃热爱绿化的人们,尽快认识、掌握引种、育苗、栽植造林的技术,他将不计报酬地转让,培训种植林康四翅滨藜,保证随到随教以实现他的心愿。他这几年给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和民勤治沙工程捐赠了不少树苗,这一次,他将再次无偿捐助10万株的种苗,以用于河西地区的防沙治沙。

    最大心愿:让“林康四翅滨藜”扎根陇原

    在韩世和老人的家里,西部商报记者见到了他精心培育的“林康四翅滨藜”。老人生活比较清贫,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老人告诉西部商报记者,几年前,他左眼患上了白内障,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东西。他为了完成最大心愿,放弃了治疗,一心放在了“林康四翅滨藜”的培育和推广上,他希望能看到自己亲自培育的“林康四翅滨藜”在我省扎根。

    韩先生自己培育的“林康四翅滨藜”树苗

    76岁的甘肃有色地质勘察局离休人员韩世和,自费捐献10万株防沙树苗,在张掖至山丹之间建起了一条绿色通道。昨日,老人专程来到西部商报社,向记者表述了他的想法,希望通过本报能唤起更多人的绿化意识,进一步改善西北的生态环境。   (来源:西部商报)

编辑: | 阅读:
【 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2)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09-6-28 10:09:17
...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09-6-28 10:07:58
根治沙漠的计划

我们国家走了几十年治理沙漠的探索之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从根本上并没有解决沙漠的治理,而是部分的解决了沙地治理。治理沙漠的几大难点:一、投入大,见效慢。二、投入大,回报难。三、没有较可行的大规模治理沙漠的技术,国家投入的大量资金,在年复一年的重复治理中白白流失,为了彻底解决根治沙漠的问题,我们有一个方案,请领导考虑。
我们的方案是:人为的在沙漠中建立沙漠屏障,利用现有的围板治沙专利(专利号:ZL200820125716.4)进行沙漠治理。围板专利装置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实用,其功能有:1、遮阳,围板装置放在沙漠上会形成阳光的阴影,能减缓沙漠水分的蒸发,利于植物生长。2、固沙,围板只要放在沙漠上,流沙就在也流动不起来了。3、防风,围板的高度在60-100厘米之间,再大的风也掏不走围板内的沙子。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利用沙漠中风的作用将微尘草籽等自然的带到了围板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板内就会形成覆盖层,流沙被永久的埋在了下面。以上正是利用了沙漠的风多沙动和阳光充足的沙漠特点。这些围板还可以重复使用20年(使用围板3—5年治理好沙漠后,将围板转移到下一个治理地点)。如果,在围板内直接种草、种树、种经济作物,如:甘草、苁茸等,围板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成活率将大大提高,还可以将城市农村的垃圾填放在围板中,让其在围板中自然腐化,形成覆盖层,变废为宝(高度不要超过30公分)这样也可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利用围板在沙漠中支撑作用,将来还可以放置太阳能电池板,小型风力发电机等等。以上的防沙治沙工作已经把握好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兼顾;整体布局、长远规划;分区治理、突出重点;防、治、利用全部结合起来了,完全符合国家科技部提出的防沙治沙技术方案。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沙漠中种草种树的成活率低,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屏障保护,才造成反复治理的现象。围板专利技术是一种实用技术,它可抵御沙漠中恶劣的自然环境,比目前的治沙办法要先进,使用围板技术治沙可一次性根治沙漠,围板还可以反复使用,降低了治沙成本,是一劳永逸的治沙装置。

为了降低治沙成本,向沙漠要效益,除了种草、种树、种经济作物外,我们进一步设想在沙漠中建立一种新的殡葬模式,让每个家庭、每个人在无形中都参与到治理沙漠中来。

具体的做法是:在沙漠中建立一个较大规模的公墓,利用围板的方式,建立家庭墓地,不搞火化设施,将尸体直接埋在沙漠中回归自然,把人生的最后奉献献给国家,工作人员则可以把殡葬场景拍成录像存入电脑,永久保存(也可生前约定)供子孙们日后瞻仰,也可把利用围板发的太阳能电用在围板墓地。使其形成独特的场景。沙漠墓地可实行买卖方式,做为私有财产拥有产权。可以转让买卖等等,方法很多。总之,是为了募集资金用在治理沙漠上。取之于民用之民用,当然建立这样的治沙模式,没有政府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我们提出此方案,请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也希望有关单位或个人与我们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招商引资、利用项目融资、申请国家贷款等等。
最后希望,有识之士加入我们的团队。

联系人:王晶(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
联系电话:15134924517 15947580486
E-mail:3.14wj-x77@163.com

附加说明:

围板是集固水、固肥、固沙和改良沙化土地结构于一身,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还具有环保作用,一次性投入可反复使用15~20年,使用围板治沙可带动多个行业发展,如:上游行业:冶金,水泥厂、预制板厂、运输业、种植业等,下游行业:太阳能及风能发电、药厂(种植甘草等经济作物)、旅游等等,形成一条产业链同时拉动了大批人员就业,也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宝贵的耕地,减少空气污染。这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绿色环保治沙方法。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