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温室热”引发多重隐忧-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北京“温室热”引发多重隐忧
[日期:2009-07-06]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徐筱璇   发表评论(0)打印



    去年一年北京市花卉保护地面积近乎翻番,温室建设快马加鞭;今年又有众多项目上马,但经营前景及对产业影响很不明晰

  前不久,几位花卉专家考察了北京顺义一家新成立的农业示范园的两万平方米现代化联栋温室。让专家们吃惊的是,该温室为异形温室,高度过高,多处环节不符合花卉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加温成本因此大幅增加,该温室投产前需进行多项改造。也正因如此,该园建成已满一年,至今招商进展缓慢。投资方坦陈:在开工建设前缺乏科学规划和专业人士的指导,用途、目标不明确是导致目前进退两难的主要原因。

  在北京周边,像该农业示范园盲目投资的例子并不鲜见。由于近两年政府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建设,大量业内外资本投入花卉生产行业,温室面积急速增加。在设施明显改进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初露端倪。

  据北京设施建设临时办公室(由北京市农业局、园林绿化局、农委三个部门联合成立,简称设施办)统计,截至2008年底,北京花卉保护地种植面积达882公顷,比2007年增加了431公顷,近乎翻番。其中,智能温室面积为94公顷,增加了15公顷;日光温室为345公顷,增加了168公顷;遮阴棚为184公顷,增加了151公顷。

  这种急速升温的温室建造热潮到底有怎样的背景?会对未来行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扶持政策助推“温室热”

  北京市各级政府出台多项鼓励政策,是近两年北京花卉保护地面积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2008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旨在对以“两区两带多群落”为主的地区进行政策扶持,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按照《意见》规划,全市2008年至2012年每年新建设施农业面积(包括花卉、果品、蔬菜等农产品)约4万亩;到2012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有望达到35万亩。

  所谓的“两区两带”,即大兴区和房山区的南部设施生产区及顺义区和通州区的东北部设施生产区,以及横贯昌平、密云、怀柔、平谷4个区县的山前特色设施产业带和延庆、怀柔、密云3个区县的山区设施蔬菜产业带。对于这些地区,市级财政资金对新建符合要求的日光温室,每亩扶持1万元到2万元;钢架大棚,每亩扶持4000元到6000元;智能温室,每平方米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200元。

  此外,《意见》还提出实施“百村万户一户一棚援助型设施农业推进工程”,即全市每年确定100个有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性和资源条件的村,其设施主体建设资金由市级财政资金给予80%资金扶持,日光温室每亩最低扶持标准为4万元,大棚每亩最低扶持标准为1.5万元。

  另外,如第七届花卉博览会等大型会展活动的带动,也是促进保护地面积增加的一大原因。2007年至2008年,七博会主办地之一顺义区的保护地面积翻了一番,从61.3公顷上升至120.8公顷,仅北京鲜花港的新建智能温室就达18万平方米。

  除了市级的补贴政策以外,顺义和昌平等区级政府也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比如昌平区就有北方四镇的沙滩地改造项目资金。两级政府的补贴相加,每栋日光温室(面积为400平方米)可达5万元。昌平区林业局透露,今年初全区的新建保护地规划为500栋日光温室,按照目前审批的情况来看,面积将超预算,预计年底将达到800栋,约为32万平方米。

  过热引发多重担忧

  多项鼓励政策无疑给花卉保护地设施建设打了一剂强心针,然而“温室热”也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警惕和担忧。

  首先,新增的大面积温室能否生产出高品质、适销对路的产品,是否会加剧目前产品结构性过剩的状况?北京一家专门生产蕨类、小盆花的企业老总担忧:鼓励农户生产后,将有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涌入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小盆栽领域,这对原有生产企业将形成较大冲击。这些新入行种植户的产品品质如果得不到保证,还将引起激烈的低价竞争。尽管保护地设施在理论上能提高花卉产品质量,带来经济效益,但如果市场定位不明,继续跟风种植,管理技术跟不上,将会加剧结构性过剩的局面,农民的收益也将无法保证。

  另外,奖励政策引出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目前已出现有人专门靠新建温室来获取政策补贴、然后出租经营的现象。为了将利益最大化,他们不惜降低温室生产标准,用材偷工减料,给承租方的生产带来种种麻烦,承租方很可能需要花费更多资金进行改造。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农业示范园建设过于集中,温室面积建造过量,也出现了招商引资困难的情况。

  监管引导应双管齐下

  当记者就此情况询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卉处处长王春城时,他说:“政府对于设施农业建设的鼓励政策是以市场为导向,农民为主体。虽然有各项奖励、补贴,也只占小头,大部分还得由企业或农户自行承担,他们在投资前会反复考量市场情况和自身实力。但只要是市场行为,就不排除有部分盲目投资、建设的情况。对于那些已经上马的项目,在建造时一定要明确市场目标,谨慎投资,并且寻找专业的园区规划及温室建造合作伙伴。”

  王春城还说,自2009年初,设施办承担着保护地建设规划、验收的工作,对各区县政府上报的新建保护地进行审核,管理下拨款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保护地建设的工作。

  另一方面,政府也在积极引导科学生产,在鼓励建设温室的同时建立配套服务体系。比如,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高品质、高效益的花卉产品;采取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市选聘农技推广员、农产品经纪人,进行技术扶持和营销扶持。昌平区林业局党委委员杨春起告诉记者:“昌平区对新增温室的生产目标有明确的规划,即在三个土质区域分别生产一花三果(百合切花、莓、苹果和柿子),形成产区集群优势。另外,在温室建造方面形成了一套标准,新建温室必须经过验收,达标后才能下放补贴。”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