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让城市更美丽-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环境艺术:让城市更美丽
[日期:2009-12-21]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胡春明   发表评论(0)打印



  环境艺术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近日,由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9中国环境艺术年会暨《环境艺术等级证书》颁证典礼日前在北京举行,首批全国环境艺术从业人员荣获艺术等级证书,首批300名环境艺术师诞生,标志着我国城市环境艺术向职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据悉,全国环境艺术从业人员专业名称是“环境艺术师”,共分为环境艺术大师、资深环境艺术师、高级环境艺术师(高级)、环境艺术师(中级)、助理环境艺术师(初级)5个级别。环境艺术大师和资深环境艺术师由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简称环境艺术委员会)组织认定、评定;高级环境艺术师、环境艺术师、助理环境艺术师3个级别,通过考试考评考查确定。

  关于什么是环境艺术,专家表述是:“环境艺术是利用各种艺术方式和技术手段,对实体环境进行总体艺术设计,以创造空间形态美的一种综合艺术”;“环境艺术是以美学、道德和生态问题为基础的公共行为”。环境艺术具有自身独具一格的特征,与相邻行业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等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整体关系的综合表现是环境艺术的宗旨,环境艺术要解决的是从环境整体出发,在艺术创作中做到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和谐,达到整体艺术效果。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大恒说,城市环境艺术是建设文化领域开拓的创新型行业,至今己有20多年的历史。环境艺术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大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感性阶段或者叫启蒙阶段;时间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这时期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认识水平的提高,在规划、设计、建筑、文化各界中的有识人士开始从生态学、环境美学、环境建筑学等方面研究环境艺术。

  第二阶段为理性阶段或称为发展阶段;时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在这一时期,有两个因素促进了我国环境艺术的发展:一是1981年第十四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召开,主题确定“建筑、人、环境”。二是1992年10月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成立,开始了在全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环境艺术研究与实践工作。

  第三阶段为环境艺术行业形成阶段或称产业阶段,时间是上世纪末至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对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历史人文景观的环境艺术的意识显着增强,人们对环境艺术的意识显着提高,对环境艺术的需求进一步增大,环境艺术市场己形成规模和体系;同时,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住宅、社区、校园、街道、商业、文体场馆、城市广场、公园、公共场所等各个方面都注重环境艺术设计和追求环境景观和品位,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环境艺术市场需求。全国教育系统各大专院校也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环艺人才,环境艺术专业被教育部列入正式学科;在全国城市规划、设计系统普遍成立了环境艺术设计院、所,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各类环境艺术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的企业迅速发展起来,遍布全国各地;一个以科研、教育、规划、设计、施工、市场、经营为一体的新兴的环境艺术行业己成熟,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问,成为一个朝阳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环境艺术年产值在千亿元以上,且呈几何级数增长趋势。

  现代城市环境艺术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环境艺术委员会会长张元端说,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艺术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对环境艺术的重视程度普遍有了提高,涌现了众多喜闻乐见、异彩纷呈的精品。从政府到民众都越来越认识到环境艺术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越来越认识到环境艺术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在艺术家和建设者们的辛勤努力下,我国城市环境艺术水平大步提高。环境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文化艺术名片,成为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必备条件。

  二是科技发展推动和支持环境艺术的创新。如雕塑中“七彩金”,水景中的音乐喷泉。环境艺术照明也在科技的支撑下,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创造不同环境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

  三是环境艺术的需求正在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扩延,提升了我国城市环境艺术的整体水平。

  四是环境艺术布局由点向线(如道路两侧、水系两侧)和面(如广场、街区、城市)发展。

  五是环境艺术的审美取向越来越向“人工环境自然化”发展。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张元端也指出,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城市环境艺术刚刚开始受到普遍重视,目前一些城市,甚至是一些大城市,环境艺术水平还不高,总体表现是:

  一是缺乏环境艺术总体设计。一些城市的街景和天际轮廓线不美,城市色彩不丰富;一些城市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艺术精品和艺术标志物;杂乱无序、尺度不当、摆放位置不当、艺术效果较差等现象比较常见。一些住宅小区虽然很重视环境艺术,但因规划设计不到位,意境不高雅,流于景点的堆砌。

  二是个别环境艺术作品过于抽象和另类。特别是个别雕塑作品,没有很好考虑当地居民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甚至抽象和另类到令人看不懂的地步。城市环境艺术是公共艺术,应该能与公众交流,被公众感知和认可。不是大众认可的作品,就不具备在公众场合存在的资格。

  三是环境艺术作品雷同和重复较多。建筑造型缺乏变化和特色,造成所谓“千城一面”,出现了城市形象的“特色危机”。

  四是一些环境艺术作品没有体现出本地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环境特色。艺术家努力表现自己思想、风格的艺术品,却往往脱离了城市的文脉与人民的精神风貌。此外,不恰当地照搬国外的名作精品,也成为环境艺术的不和谐之音。

  生态与节约

  对于下一步城市环境艺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专家学者也都提出了建议。

  首先,城市环境艺术要着力营造“生态美”。

  从环境艺术的角度看,所谓“生态美”,就是由于环境内部生态结构健全、生态系统平衡而表现于外部的美感。

  生态结构健全的人居环境,都会给人以一种生机蓬勃的外在美感,即“生态美”。“生态平衡”产生了“生机”。生机盎然的环境,产生了“美感”。生态失调的环境,都是生机窒息的环境,都是不美的环境。美化环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但应将“生态美”作为最高境界,作为首要的和主要的美学取向。荒芜不毛之地如果说也有其审美价值的话,那只能是一种“病态美”。这种美只能引起人们的伤感叹息,使人心情抑郁,有碍健康。

  张元端说,品评环境优劣应把握的尺度,按其重要性可依次排序为:生态尺度、舒适尺度、美观尺度。而生态尺度是品评人居环境的根本尺度,应当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基础上求舒适、求美观。例如,有的城市和住宅小区喜欢搞大草坪,且不说坪的建造和养护费用都很高,就说生态效应,也是乔的造氧、吸尘、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功能更好。高大乔木所形成的林荫大道、林荫广场,亦更宜于居民休憩和观赏。所以,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是“乔木、灌木、草坪立体绿化,以生态效应好的乔木为主”的绿化方式最具有生态美。

  其次,城市环境艺术要力求经济、节约。

  环境艺术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要符合资源节约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符合“节能省地”的基本国策,发展节能省地住宅、节能建筑、节能省地园林、节能光源等,尽可能降低建造成本;要尽可能减少建成后运行、养护、管理的费用。

  最后,城市环境艺术审美观点要与时俱进。

  强调时代感,就意味着审美对象在形式上是会“过时”的。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一旦“流行”,就意味着要过时。这既是艺术发展本身的规律,也有市场的推波助澜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种形式的产品畅销以后,必然很快会出现另一种新形式的产品来与之争夺市场。而从审美心理来看,也存在欣赏者(消费者)对老产品形式的“审美疲劳”现象,希望新形式产品出现。例如,欧式别墅住宅盛行多年以后,现在又出现中式别墅住宅。

  因此,一方面要强调民族、地方特色和优秀传统的继承发扬,另一方面又要跟着时代前进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例如,低层古民居的建筑形式非常美,但应用到现代高层建筑上就有困难。这就需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古典和现代的关系。欧式住宅的受欢迎,必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即审美的倾向性。为此,我们要对“西式”民居和“中式”民居从内容到形式全面地进行比较研究,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进行“形式美”的创新。在环境艺术创作中要做到“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摒弃“唯美主义”。例如,以建筑为例,如果脱离了生态、功能、舒适、安全、经济、实用等“内容美”,只是在建筑造型和景观美化上做文章,但建筑内部环境却不如人意,甚至很差,那就会走入“唯美主义”的误区。没有了“内容美”,也就失去了“形式美”的审美价值。 本报记者  胡春明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