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内涵-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提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内涵
[日期:2010-03-04]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关于提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内涵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由上海市政府研究办理

  提案人:屠杰等

  内容: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如何提升既精深又普及,既历史又现代的中国文化内涵,这对打造创意世博、和谐世博、快乐世博,向世界兑现奉献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承诺,完美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源于工业革命萌芽之际的世博会,至今已经先后举办了40多届,主要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19世纪中后期展示工业革命成就;20世纪前期,科技繁荣与呼吁和平;到了20世纪后期,世博会主题更趋多元,表现科技、生态、文化、人文等,并从更多地追求进步的理念到“可持续发展”等类似理念,更多地关注人文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来提升世博会文化内涵,这是世博会恒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世博会的形式是展会,表现手段是科技,其背后支撑的则是文化。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内涵应该包括五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国元素”和充分反映现代社会经济崛起、文化繁荣、科技创新、民族兴旺的新的“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是多种意义的涵盖,是中国文化的升华,并表现在多方面。“中国元素”应该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得到高度体现,让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国元素”,以其旺盛的生命、民族的自信和人民的欢乐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世博会从创办的第一天起面对的就是创新,创新是世博会文化内涵的主要精神之一,是推动世博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法国人在巴黎世博会的浪漫创意,增加了艺术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世博会的展示理念,尤其是创新建造的举世瞩目的埃菲尔铁塔,开了世博会的历史先河,所引领的现代建筑风潮至今不衰。在世博会上创新体现得越多就越符合世博会的主题。提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内涵,首先表现在文化、经济、科技、社区、城乡互动五个方面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文化阐释上。其次,要让更多的海外观众在亲和中接受与喜爱“中国元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文化内涵展示就必须要有大的创新。这需要学习借鉴吸取世界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学习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拿出让世界惊奇的创意。“中国元素”只有剥落一切表皮,才能在世博会凸现晶莹真境。

  建议:

  1.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要充分利用开幕庆典、开园仪式、闭幕式、中国馆日和传统节庆,以及大量的文化演艺娱乐活动,真实、科学、有效地诠释和展示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繁荣昌盛的现代文化和中化文明魅力,以提升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内涵。要利用世博会的契机,增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用文化的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平等友好、富有感性的交往,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演绎中国文化要依照求真、求理的自然法则,更好地把握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关注“接受文化”的问题,让世界各国人民乐于接受,参与互动,流连往返,交口称赞。

  2.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布展要改变以往中国馆内容古板与千篇一律,借助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使展示方式更加亲切、幽默,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要向世界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深厚的文化沉积,特别要多展示现代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尽量减少用古代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要提高创新性,加强互动性,使广大的海内外参观者产生认同感,激发兴趣,加深印象,达到“成功、精彩、难忘”的办博效果。

  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要内外结合,动静结合,积极培育和发扬饱含中国元素的海派文化,如石库门文化等,充分展示中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要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演绎延伸到世博园区之外,充分形成园区内外文化互动,交相呼应的创新格局,形成园区内外联动的狂欢高潮,从而向全球充分展示城市文化的元素,凸显城市文化的魅力,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把世博会办成饱含中国文化内涵的欢聚、沟通、展示与合作的世界性的文化盛会。

  上海市人民政府(函)2009年6月29日以沪府函〔2009〕63号文函复: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内涵的提案》收悉。我市领导十分重视,批请上海世博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办理。现将办理意见函告如下:

  一、关于利用世博会各类活动平台,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和文明魅力,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建议

  世博会是展示全球多元文化的大舞台。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演艺活动,对全面展示中国文化,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对打造创意世博、和谐世博、快乐世博,向世界兑现奉献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庄重承诺,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将充分利用各类庆典和园区内的各类演艺场所,举行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演艺娱乐活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世博会组委会、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市正精心组织策划一批具有浓郁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合理的演绎,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近年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为依托世博会这一平台,增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以文化的方式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平等友好、富有感性的交往,并把握文化的“差异性”和“共通性”,使各国人民乐于接受、积极参与,有关方面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尝试以“主题、首演、时尚、奖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土特色、名人名团、同城效应、科技含量、街头巡演、开闭园活动、艺术节庆、艺术展览、合作、创新、启迪、创意、传递、互动、合理”等20个关键词为引领,为组织者遴选演艺节目、参展者申报节目提供依据,并充分体现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二、关于把握重点内容、运用科技手段,完善中国馆的展示方式,突出亲切幽默、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建议

  将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通过文化创意和对中国元素的创新运用,让国内参观者对本国文化有一个惊喜的“再发现”,进而感悟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同时,让国外参观者感到展示内容亲切易懂,体会中国哲学、中国智慧和城市发展道路的普世意义。通过结合主题、面向未来的科技亮点和展示手段创新,增添时代感和未来感,以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深厚的文化积淀,使中国国家馆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以及国家形象的一个良好平台。

  在中国馆的建筑设计上,我们突出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主题,结合中国深厚的城市发展传统,展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让参观者感受中国城市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领悟“师法自然”的中国城市发展智慧。采取在中国古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斗拱”形式,设计了冠名为“东方之冠”的国家馆,寓意“以柔克刚”。因其在形态上近似传统粮仓,还为世博主题添加了“民以食为天”的生动注脚。在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上,以地区馆的平和舒展,映衬国家馆的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嵌入中国哲学对“天”与“地”关系的理解,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在中国馆展示设计上,我们正以“寻觅”为主线,立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历程,追溯历史,展望未来,从人文视角展现中国城市发展特点、挑战和应对之道。对享誉世界的《清明上河图》进行富有创意的再现,展示中国古典城市发展的巅峰,借此回溯中国城市的传统智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展馆核心层设立了‘一个集合装置艺术和多种媒体的体验型影院,通过一场经历震撼、思索、惊喜的情感体验之旅,带领观众领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生活的巨大变化,努力使人觅得并感悟“中华智慧”的精髓。目前,我市有关方面还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进行沟通,希望引入中国最具亮点的创新科技,将中国馆最后一个展区设计成为概念性广场,让人从中感受现代科技和中国式生活方式的结晶,感受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三、关于世博园区内外结合、动静结合,培育和发扬饱含中国元素的海派、民俗文化,凸显城市文化魅力的建议

  上海世博园区内的各类活动由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关组织机构负责举办,园区外各类活动主要由上海市举办,具体由市文广影视局牵头落实。

  对上海世博会的“动静结合”的建议,有关方面已予以考虑。“动”的一面,通过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等得到体现。“静”的一面,通过举办艺术展览,对来自全球民间的各种艺术门类的作品进行展示反映。

  上海各文艺单位将紧扣世博需求,进一步整合资源,进行节目对接,积极培育和发扬饱含中国元素的海派文化。一是上海创作力量将参与重要活动策划;二是上海文化单位将参与世博活动征集;三是上海文化资源将参与世博“上海周”活动。此外,我市还将进一步搭建平台,努力扩大世博文化效应,包括建立市场共享机制,将世博活动辐射到园区外乃至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各地巡演;建立社区联动机制,把精彩的世博活动引入社区,与市民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和交流,生动演绎城市社区的和谐互动等。

  上海世博会期间,其它省(市、区)还将通过中国馆、地方馆展示以及参与各种文化演艺活动等,充分展示本地区文化特色、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特色。

  衷心感谢你们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