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科学传奇: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博会科学传奇: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
[日期:2010-04-06]  来源:文汇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距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25天之际,文汇报推出“世博会的科学传奇”系列专版,由科普作家赵致真先生执笔并授权,披露翔实珍贵的世博会影像资料,讲述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存续发展变迁150多年的历届世博会,正是向世人着力展示这些变化的舞台。作者以这两条脉络为“经”和“纬”,交织出一幅幅独特动人的画卷,既增进公众对世博会的兴趣和了解,又系统地普及科学知识,全面介绍近代科技发展史。

  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由赵致真先生为总导演、总撰稿的20集大型科普系列片《世博会的科学传奇》日前已摄制完成,本月起在中央电视台4套、9套、10套和武汉电视台首播。

  如果要为人类现代文明设定一个“坐标系”,那么1851年伦敦世博会可以当作很合适的“原点”。我们不妨说工业革命造就了世博会,或者说世博会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帷幕。

  150多年来,各国的世博会达200余次之多,从来没有一种人类活动像世博会这样规模宏大、历时长久和影响深远。世博会是“四海献瑞,万邦朝贡”的“文明总动员”,荟萃了全球最杰出的创造和最珍奇的瑰宝,云集了一代最智慧的头脑和最远大的梦想。1876年美国独立100周年,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1893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1904年“圣路易斯安娜购地”100周年,1915年巴拿马运河开通……纪念这些“头等大事”的“不二之选”,全都是举办世博会。舍此“封顶盖帽”的最高级形式,人间再找不到更隆重和盛大的庆典方案了。1900年全世界总人口仅为16亿,法国人口仅4000多万,但乘着原始交通工具涌向巴黎世博会的公众竟超过5000万。早期的3届奥运会都曾依附世博会以聚集人气和树立品牌,奥运会能有今天的辉煌,不应忘记世博会当年的“提携”和“帮衬”。

  想要认识近代人类的进步吗?有条捷径,那便是认识世博会。“一切始于世博会”的名言能得到广泛认同,正因为世博会的发展历史也是人类近代文明的编年史。

  早期展品“以大为美”

  “以大为美”的理念几乎贯穿了早期历届世博会。从世界最大的考利斯蒸汽机、埃利斯蒸汽机、克鲁梭气锤、“十足类”火车头、威斯汀豪斯发电机和通用公司电动机,到数层楼高的管风琴、天文望远镜、乃至克虏伯大炮,都隐喻了科技的强大和人类的力量。把最大的煤块、锌矿石、材、银锭和钻石运到世博会,是为了把观众“吓一大跳”,而50英尺高的汽车、80英尺高的轮胎、14吨的打字机、数英尺直径的大灯泡,甚至用1万头牛的奶制成22000磅的大奶酪,都让“好大喜功”的人们感受到“格列佛漫游大人国”的愉快。

  世博留下许多“世界第一”

  历数那些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发明,几乎都是首先在世博会上登台亮相,此后才风靡全球的。

  有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电报、电话、电灯、留声机、无线电的发明者都是早期世博会最耀眼的明星,但莫尔斯、贝尔、爱迪生、马可尼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让电流干活”,至于电究竟为何物,那是法拉第、赫兹、汤姆逊和麦克斯韦们的事。因此世博会很大程度上是发明家和企业家的舞台。

  然而科学理论如果不从实验室的象牙塔中转化为面向市场的实用技术,将永远无法变成生产力并造福人类。世博会留下了许多“世界第一”,人们熟知奥迪斯“安全电梯”和莫尼尔“钢筋水泥”一举成名的故事,惊叹巴贝奇差分机的智慧,敬仰本茨和戴姆勒“始祖汽车”的殊勋,艳羡胜家缝纫机、雷明顿打字机的成功,同样津津乐道于蒂芙尼“钻石之王”和劳尔兹镀银餐具被拿破仑买下1200套的佳话。从鲁米埃兄弟的电影、柯达公司照相机到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机,从跨越生命全过程的婴儿箱、铁肺、X光机和火葬炉,直到萨克斯管、拉链、明信片、铅笔、圆珠笔、尼龙、鲁比克魔方;乃至蓝带啤酒、热狗、冰淇淋、爆米花、口香糖,以世博会为“跳板”走进大众生活的“好东西”是一份厚厚的清单,连公共厕所也是从首届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里诞生的。

  如果把一种发明看成文稿和排练,那么到世博会展览才是最高规格的发表和公演。

  两件“无价之宝”

  说到世博会对现代科技发展最深远的影响,也许还不是那些“多如恒河之沙”的展品,而是推进全球科技交流的国际活动。

  1867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各国钱币和量具,法国“末代皇帝”拿破仑三世的一大善举,便是亲任主席召开了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国际会议“世界货币大会”并试图统一度量衡。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国际会议开始系列化,农业和森林、鸟类保护、国际医学大会、国际气象大会、战争时期志愿救护者大会等分别举行,最重要的成果是国际专利大会颁布的第一个国际专利保护法,为全世界制订了意义深远的“游戏规则”。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由法国作家雨果发起的着作版权保护大会直接带来国际版权法的诞生,国际邮政大会整合了各大洲封闭的通信体系,国际盲人大会则推广了世界统一的“布来耶盲文”。

  1889年巴黎世博会闭幕后,更是留下了两件“无价之宝”,那便是世界计量大会用90%铂和10%铱合金制成的“米原器”和“千克原器”,从此以后,1米到底有多长、1千克到底有多“重”,全由这两个“命根子”说了算。谁家的复制品有了“三长两短”或“畸轻畸重”,就要到巴黎来矫正。

  世博珍闻

  中国来的“棉花先生”

  怀着一腔忠愤的实业家和读书人曾苦心甄选、万里迢遥将中国的精华送到世博会,希望为东方这片土地争光。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中国商人徐荣村的荣记湖丝获得大奖,此后颐生酒、茅台酒、张裕葡萄酒、常州梳篦和不少工艺品与原材料多次在世博会赢得殊荣。

  鲜为人知并值得大书一轴的是,18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上,中国送展的棉花压倒群芳,特别关于种植、纺织全过程的实体模型和中英文对照的展品简介,征服了所有同行和观众。美国学者坎德尔在《新奥尔良历史》一书中写道“这是整个世博会的最优秀的展览,足以让自夸先进的欧美国家无地自容。”中国向各国公众普及棉花栽培技术和农业科学知识,在世博会“讲台”上风风光光当了一回“先生”。

  向公众打开科技“暗箱”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博会是规模最宏伟、吞吐量最巨大的科技馆和科普课堂。除了展览最新科技产品,世博会历来注重演示生产流程。从信封、肥皂、牙膏、火柴、玻璃、啤酒、罐头、砖头、皮鞋生产直到橡胶制造、汽车装配、汽油提炼,让公众知道柜台和商店里的东西从哪里来;展馆里仿真的玻璃蜂房、开动的透明蒸汽机,血脉奔流的透明人、结构完好的透明电话、电视、汽车等让观众懂得了种种“暗箱”里的玄妙机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尼亚加拉水电站、胡弗水坝、阿尔卑

  斯隧道等活动模型则让人对这些巨大工程豁然于目和了然于心。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以科学为主题,美国第一个天文馆在这里对公众开放,200英尺高的“温度计大楼”数里可辨,科学馆里数百件展品全由科学咨询委员会甄选,分为数学、生物、地质、物理、化学、医学6大类。新问世的门捷列夫周期表、经典的地质年代钟、侃侃而谈的机器人,直到原子结构和爱因斯坦相对论,让“门外汉”也能流连忘返。最叫人兴趣盎然的展品是历史上6种着名的“永动机”,它们的“伪科学”秘密在公众面前暴露无遗。

  历届世博会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对科学的热情和向往。许多世博会建筑日后成了科技馆,当年的展品也成了珍贵的馆藏。

编辑:just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