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新加坡馆:“城市花园”之来龙去脉-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博新加坡馆:“城市花园”之来龙去脉
[日期:2010-04-08]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水的心结

  “我们首先在基地看太阳的方向,风的方向,甚至下雨的情况,慢慢塑造展馆的建筑造型,以无形的东西去抓住有形。”陈家毅说,比如朝南开的“大口”便是为吸风和迎客而设的,有效促进了馆内通风和温度调节,避免了大量能耗。铝板立墙悬空吊挂的结构非常特别,这样室内空间更加开阔,光线也更变化多端。

  屋顶看上去像一顶帽子,而实际功能也有遮阳效果。“铝板幕墙下半部分稍微向内倾斜,在艳阳高照的夏天,可以自我制造一环影子。上半部的幕墙则刻意挑出,像帽檐一样的造型,以阻挡下午猛烈的西晒太阳。幕墙的五线谱线条,也蕴藏了大小的隙缝,可让空气自然流通。”

  这些都基于奥雅纳和陈家毅建筑事务所采取的自然式设计的方式,即不是依靠耗能巨大的空调系统,而是通过展馆设计来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陈家毅说,这也是新加坡身处“热带”的建筑传统。馆内采用空调的仅限于有限空间,例如主展厅。而这些空间也包裹于展馆外墙内部,从而通过减少阳光直射的吸热降低空调的冷却负荷,但又容许微风拂过,让缓坡和楼梯上的访客感觉舒适。除幕墙的遮阳作用外,展馆将安装低能耗却能使封闭空间内的大量空气流动的大直径风扇,以保持穿过空间的空气流动,在最热的天气中或者自然空气流动停滞时加强舒适感。

  除尽可能多地保持空间自然通风,奥雅纳的分析还显示,幕墙的斜度和上部边缘能帮助最小化太阳热能吸收。同时,缓坡到幕墙的距离足够远,由铝板吸收太阳热能产生的辐射温度是可以忽略的。

  “在新加坡这个面积狭小的岛国,自然资源方面很匮乏,每个新加坡人都深深懂得能源的有限与可贵。”刘安健说,如著名的新加坡标志性建筑“滨海艺术中心”,楼体采用外墙保温技术,戏称为“榴莲头”的窗户,会随着光线的角度改变方向,以便室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此外,由于新加坡几乎没有淡水来源,“化腐朽为神奇”的水循环计划更是新加坡节能的最重要一环。

  水也谱写了“城市交响曲”的序曲。入门处的广场喷泉带来一段悦耳的旋律,环绕它的是一池冷却水,协助降低室内气温。室外和屋顶园林的部分,也埋藏了许多及时喷雾的设备,可随时喷洒雾水以降低温度。这些水回收后经过滤继续循环利用。

  对于新加坡这个面积不到700平方公里、四周被海水环绕的岛国,水有着深刻的含义。新加坡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倒数第二位,480多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靠存储雨水及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陈家毅说:“这么多年来,水这个课题是新加坡心头的结,但我们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在新加坡,打开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可能有几种源头:国内雨水收集、进口水、新生水和海水淡化。这就是陈家毅口中的“成绩单”,新加坡的“四大水喉”。

  新加坡曾于1961和1962年与马来西亚签署了两份长期供水协定,2011和2061年分别到期。两国后来协商讨论延长供水的可能性,但谈判不那么令人满意。新加坡人深切感到,在“水”这个关乎自身生存的资源问题上,减少对进口依赖非常迫切,“水安全”成为国家战略。

  在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工作了20年的供水署署长陈玉仁,清楚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缺水,大家提着水桶、脸盆到街上公共水龙头排队接水的情形。他说,李光耀曾说过,所有的政策都要服从于水的政策,为此,新加坡开始谋划“维持可持续性的水供”新策略,以提高2011年以后供水的可靠性和自给自足能力。公用事业局在2000年成为国家的水务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整个水的循环。2002年,新加坡拟定了国家“四大水喉”计划,开源与节流并举,确保水供多元化。

  “四大水喉”的第一来源是雨水收集区。新加坡明确规定,在做土地规划时,都要规划集水区。目前新加坡拥有17个蓄水池和一个暴雨收集池系统,占该国总面积的2/3。包括市中心在建的滨海蓄水池和堤坝,陈玉仁称它为“都市的蓄水池”,将是城市化面积最广的堤坝,占新加坡面积的1/6。

  新加坡最出名的水源是“新生水”,也是“四大水喉”中最具战略性的。这是一种回收水,以先进的膜技术与紫外线消毒,将经过二级处理的生活污水进一步净化而生产。陈玉仁告诉本刊记者,新加坡早在70年代已经在研发,2003年开始推广使用。新生水的水质已经超过饮用水的指标,不过新生水在新加坡还主要用做非饮用水方面,例如工商业系统,还有一小部分新生水注入蓄水池,作为池水的直接供应。目前新生水产量在25万立方米,是新加坡日需水量的25%。陈玉仁说,2011年每日供应量将占新加坡日需水量的30%。

  2005年9月,新加坡拧开了第四个水喉。第一家海水淡化厂启用,每天可以生产13.6万立方米的淡水,可满足全国10%用水量的需求。该厂获2006年全球水务奖最佳海水淡化厂奖,被评价为“挑战了海水淡化价格昂贵的国际观念”。

  新加坡馆内喷泉、冷水池、喷雾等系列元素将人们带入新加坡的水故事。陈家毅说,我们不会用营销的方式来说新加坡的水神话,而是潜移默化地告诉人家什么是未来城市舒适的环境。

编辑:just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