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被指引发西南大旱 官员称说法偏颇(图)-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桉树被指引发西南大旱 官员称说法偏颇(图)
[日期:2010-04-0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素有“抽水机”之称大面积种植桉树未必是罪魁祸首却可能雪上加霜

  我国西南省份的旱情仍在持续,面对灾区人民的缺水困境,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积极募捐,支援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另一方面,一场对这场旱灾的总结与反思已经展开。

  老天不下雨,是引发这场旱灾的直接原因,其根本属性是“天灾”。但在人力可为的范围内,人类的某些行为习惯亦被认为是制约抗灾的重要因素。对此,社会舆论聚焦到了两点之上: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

  在西南省份大面积种植的桉树,成了众矢之的。桉树生长极快,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丰厚的经济回报。人们不禁要问,它凭什么能长这么快?在“长得快、回报高”的背后,是否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桉树,是否真的是所谓的“抽水机”?

  眼下的这场争论只是历史的重演,事实上,这在中国已是个老问题了。

  雷州半岛昔日旱灾

  桉树除旱?还是桉树致旱?

  回顾历史,人们已多次在旱情出现时把怒火“烧”向桉树。

  2006年,雷州半岛大旱,相当一部分人把账算到了桉树身上,桉树被贴上了“抽水机”、“抽肥机”、“霸王树”等贬义标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雷州半岛,植被稀少、台风为患、连年旱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差。1954年,广东省成立粤西林场,在薄弱的生态基础上引种桉树,在湛江地区所辖的5县市内办起了10个林场。至上世纪90年代初,共营造5.4万公顷人工林,其中,桉树占80%。

  在这一范例的推动下,雷州半岛几乎所有的低丘平原、沿海常有台风的区域及铁路公路干线两旁,都被广泛地种上了桉树。据统计,整个雷州半岛的人工林面积已达18.6万公顷。

  2006年旱灾后,人们对雷州半岛桉树的指责是一个悖论:一方面,以桉树为主的人工林种植的确大大改善了新中国成立之初雷州半岛旱灾频发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人们又把50年后的那场旱灾归因于50年来的“前人栽树”。

  2007年,本报记者曾从湛江市区驱车前往雷州,看到公路两边种满了桉树,高矮不一。细细一看,桉树周边的地表上有绿覆盖,并非传说中的“有桉树的地方寸草不生”――有不少人称桉树为“抽水机”、“抽肥机”。

  据了解,桉树的生长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纬度要较低,二是温度要较高。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等南方省份符合这两个条件,因此都比较适合种植桉树。

  数据显示,2009年,桉树已遍布我国南方17个省的600多个县,总种植面积近4000万亩,活立蓄积量超6000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巴西和印度。

  其中,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是桉树栽培的重点省区,合计超过3000万亩,占全国桉树栽培面积和蓄积量的80%以上。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