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名重庆干部欧洲“取经” 学建"城市森林”-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24名重庆干部欧洲“取经” 学建"城市森林”
[日期:2010-06-07]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作者:罗静雯   发表评论(0)打印



  《重庆市森林工程促进条例》正在加紧制定完善,该条例的通过实施,不仅让“森林重庆”建设有了一部重要的法规,也标志着我市与瑞士首次开展的合作管理培训子项目取得了一项重要成果。

  中瑞合作管理培训,是两国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开展的最大合作项目,采用先进的“行动学习法”,培训干部更好地解决公共管理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我市子项目一期选择了“重庆城市森林建设管理对策研究”,作为核心课题。

  今年以来,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常去鸿恩寺森林公园。每每经过进门处那块介绍桂花种类及其所蕴含文化底蕴的题刻石碑,他都要会心一笑:“这是我们培训班学员建议搞的。把森林公园作为森林文化载体,让市民耳濡目染,真正理解城市森林的涵义。”

  市交委公路建设管理处副处长郝祎,如今有个习惯———经过绕城高速时,会观察有无大型立交附近存在裸露泥土:“看能否免费提供给社会企业作为苗圃基地。参加培训后我意识到,应该多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森林建设。”

  张洪与郝祎所说的“培训班”,就是“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作为24名核心学员,他们取到的“真经”远不止此。

  用世界城市森林建设的办法,解决森林重庆的建设难题

  2008年9月,市委组织部接到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通知,决定将第四期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子项目交给重庆执行,要求尽快上报计划书。

  “能够争取到这个项目,既表明中组部对重庆的信任和期许,同时也考量着我市的宏观战略思路和科学决策水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该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和方法。

  彼时,“森林重庆”建设刚刚启动一个月,全市上下摩拳擦掌,但现实的差距却不容回避。市林业局在一份汇报中坦承,对照广州、贵阳等国家级森林城市,重庆城市森林的规划保障、土地保障、森林生态文化基地建设等严重滞后;城市建成区绿化、城周森林生态屏障保护管理跟不上,迫切需要引进国内外先进理念、建设模式和管理办法。

  反观瑞士等欧洲国家,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森林与城市和谐共生,那里现代城市的经营理念,林业经济发展的创新措施,正是我们绝佳的学习蓝本。

  当年11月,一份题为《重庆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的计划书报呈中组部。计划书对课题研究的目标方向、路径方式等等,作了系统的规划,提出要通过学习世界城市森林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操作办法,解决影响和制约重庆城市森林建设的难点问题。”

  计划书得到中组部和瑞方项目负责人的首肯,认为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对接度”。

  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就此“花落重庆”。

  “头脑风暴”,绝不仅仅教会大家如何“种树”

  去年10月,在完成国内5次集中培训、3次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24名核心学员赶赴欧洲。19天马不停蹄,19天的深入探究,带给大家一场场“头脑风暴”。

  “瑞士的森林经营严格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并不盲目追求观感。他们更多采用乡土树种,让针阔林混交,常绿落叶树搭配。”市林业局种苗站站长向国伟感叹说,欧洲在森林培育中多遵循“近自然”理念,重视森林自身成长规律,哪怕是倒伏的树也不人为搬移,留给小动物或菌类栖身,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我们揣摩思考。

  途中,向国伟写下3万多字的考察日记,收集了大量资料。

  市政府研究室法规处处长余淳珍,则对瑞士森林建设完善的法制体系兴趣浓厚。

  “1876年瑞士颁布第一部森林法,明确规定:建设用地如欲砍伐树,必须另行营造相同面积林地予以补偿。1971年和1998年修订的《宪法》,均对森林保护设有专门条款。”

  余淳珍说,正因为有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保障,20世纪,瑞士森林面积始终保持在国土面积的1/4以上。1950年以来,尽管农牧业土地有所萎缩,森林面积却持续扩大,“这种立法的前瞻性和严谨性,都给了我们重要启示。”

  时任市林业局副局长、现任巫山县代县长的何平,谈及欧洲各国在林业综合经济效益开发上的经验时,一再表示“受益匪浅”:“瑞士、德国等国家,都没有简单把森林防护作用和森林采伐利用综合开发对立起来,而是采取异龄林循环经营、择伐作业,并通过建筑、家具、能源综合利用,积极延长林业产业链。”

  何平说,作为能源相对匮乏的瑞士,正积极研究用林木作为替代煤、石油等的能源。目前该国森林与木材工业的经济地位直追传统的钟表业,“森林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森林重庆’建设在这方面也要拓展‘视界’,将森林建设作为新时期低碳经济和资源战略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新颖的干部培训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头脑风暴”不仅仅限于国外,整个培训模式都让学员们觉得新鲜:从课程设计、授课方式,到定期修订计划、分组“无定论”研讨,都和过去的培训迥异。

  “比如课堂不再是单纯的‘老师灌输学员听’。”市水利局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副站长江东举例说,授课方会抛出针对重庆城市森林建设的问题,要求人人发言,且不能重复前面的观点,“每堂课程,几乎都是在大家的讨论、争辩和碰撞中度过,每个人都必须有独立思考的意见。”

  这种全新的学习研讨方式,锻炼了学员们的反思能力和“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自觉———一旦跨入实际工作,更习惯于多角度思考,找出更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国内培训期间,专家Muehlethaler(穆特勒)在一次讲课中举例称,为防止污染,瑞士人采用塑料袋收集宠物粪便。何平礼貌地举手:“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用纸袋收集粪便,然后将粪便口袋埋在植物根部,不仅能解决污染问题,还能肥沃土壤。”

  这个建议引来同学们一阵喝彩,穆特勒也连连称赞“Good!”

  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学员们就这样用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衔接在了一起。

  何平说:“仅植物在不同地段如何搭配方式,各小组就派生出七八个子课题。”

  不少学员感叹,参加这次培训,可谓经历了一次“浓缩式”的干部教育培训新平台。

  就连学员构成,培训班也独出心裁,没有清一色选择市级部门,学员职务也包括了副厅级、正处级和副处级干部。

  有关负责人一语道破个中缘由———中瑞合作管理培训,注重的是提升一线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公共管理改革,因此调训时更青睐在一线的业务骨干。这本身就是对我国已有干部培训模式的一种创新。

  不断扩大的“连锁效应”

  “与重庆联手开展管理培训项目,是一次积极的、成功的合作。”在6月4日举行的项目结题仪式上,中瑞项目瑞方主任谢德乐如此评价。

  令他尤其高兴的是,许多学员已将“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的模式渗透到更多细节,不断提升自己和本单位干部的绩效理念、创新思维和开放意识,辐射出一系列“连锁反应”。

  市林业局科技处处长李辉乾,促成北碚区申报全国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示范区建设”项目,如今已基本通过审核。

  市园林局科技处处长周智勇,正准备召集全市公园的负责人开一次座谈会:“针对公园免费开放后,如何科学处理公园容载量和客流间的矛盾,让市民更好享受公共绿地,发动大家来共同思考,共建共享。”

  另一个“连锁效应”则是学员所属各部门间形成更良好的沟通联动,在建设“森林重庆”中开始“无缝对接”。

  在推进绕城高速沿线绿化建设时,郝祎主动请林业部门为高速集团参谋,针对不同地貌设计绿化方案:“开阔区域和悬崖边坡适宜的绿化模式各有不同,必须因地制宜,这是培训给我的重要启示。”

  “调训学员时,我们就计划通过项目搭建平台,让来自不同部门的学员共同研究综合性课题,使大家多换位思考,减少一些执行中的‘中梗阻’现象。”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周念忠告诉记者:“看来这个目的正在逐步实现。”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