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生态魔方”转出治理新天地-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成都青白江:“生态魔方”转出治理新天地
[日期:2010-10-09]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李海 高航   发表评论(0)打印



   

    “城市建在森林里”,这是超越治理一般意义的全新理念,它彰显的是青白江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新理解、新思路。

    “森林长在城市中”,这是突破环境建设一般范畴的全新模式,它彰显的是青白江人对城市管理的新方式、新途径。

    初秋的八月,走进青白江,但见一幢幢粉刷一新的楼房,在葱绿的树林中时隐时现。而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也被鲜花和绿浓浓地点缀着,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写真油画。

    “这是区委、区政府生态立区战略决策强力推进的结果,更是区上以生态建设治理城乡环境的结果”,青白江区干部群众几乎都能说出其中的奥秘——

    一套体系 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合力而为

    作为四川的冶金、建材工业基地和中国西部铁路物流中心,青白江确立了“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物流兴区、商贸活区,建设成都北部新城,构建和谐青白江”的发展战略,把“生态携产业齐飞,环保与建设并重,新城共山水一色,文明伴和谐同行”作为生态与工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体系。

    高效运转的领导机制。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的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和以区委书记任指挥长,区长及攀成钢公司、川化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副指挥长的生态区联创指挥部,做到了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健全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环保监管制度。特别设立了乡镇(街道)专职环保监管员,解决了过去基层环保工作薄弱的问题。

    覆盖全面的规划体系。聘请国内一流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 《青白江区生态园林城区建设系统规划》。编制了“环城绿带、道路绿网、水系网络、公园绿心、防护林带”的总体规划,确定以高大乔构建生态园林城区主体。以道路网络构建城市绿地框架,融合已有绿地,打造“城市绿肺”;结合水系保护,建设城市湿地,打造“城市绿肾”。

    重点突出的工作体系。突出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两大重点,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制定和落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计划,推进生态工业经济发展。3年来,关停25家重污染企业,对13家纸厂进行规范治理,工业污染已成历史。按照“一乡镇一园区,一区域一主业”思路,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建成生态和经济效益良好的祥福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城厢珍稀食用菌园等10个生态农业园区,并实现农产品“三品”认证48个、GAP认证10个。

    五大工程 实现城市空间与景观绿化的无缝对接

    打造生态屏障。在工业区与主城区之间建设一条长10公里、宽80米的绿色屏障;在城郊结合部和老工业区周边植树60万株。目前,西南地区城市中心规模最大,集有氧健身基地、园艺植物园、救灾避险地于一体的城市生态走廊,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面积达1700余亩的工业生态屏障也已建成。

    打造景观道路。对城区主要道路、出入城通道实施了不同风格的景观绿化。

    打造节点工程。以建设邮票式绿地的方式,先后在城区修建了27处集生态休闲、娱乐游玩于一体的绿化节点,构成“环、轴、点、线、面”的主要框架。截至2009年底,累计投入资金4.7亿元,在城区栽植30万株乔木,城市绿地面积已达737.4公顷,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0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05年的6.16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17.94平方米,位列成都市前茅,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2010年3月,荣获全省唯一“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打造“透绿工程”。针对不同墙体,采用植物代替实体围墙、通透式围墙等方式,实施拆墙透绿。青白江区提出以“空间换绿地”的理念,少植草、多种树,确定以高大乔木构建生态园林城区主体,采取适度密植的工程方式,以庞大的树冠换取宝贵的土地资源。

    打造“城市绿肾”。在北部上风口开展了城市生态湿地建设,已规划建设1750亩,远景规划将达到15000亩。筹资5.5亿元,在主城区栽植30万株高大树木,实施西南地区最大的10公里城市生态走廊建设;投资1.5亿元倾力打造凤凰湖生态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在主城区工业厂区和生活区之间建设1200亩生态绿化隔离带;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1700多亩工业区森林公园。“森林长在城市里,城市建在森林中”的新型生态城市形态初步显现。

    七项举措

    实现城市管理与环境治理的全面到位

    强化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将每年的3月2日确定为全区 “环境警示教育”日,树牢环保意识;在公众信息网设立了互动平台和生态区建设论坛,畅通建言献策“绿色通道”;开展生态青白江青年志愿者“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清洁城乡大行动”、“义务植树”等专项环保公益活动;组织开展“十佳环保之星”评选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建设。

    创建市场,促进资源再生利用。已建成集“废旧金属交易区、废旧非金属交易区、废纸交易区、塑料交易区、分检区、堆放区、危险物品存放区”等七个工作区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市场,同时,建成3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初具规模。

    加大投入,夯实治理基础。以路通、灯明、水畅、境洁为目标,加大对城镇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旧村的改造力度。全力完善交通设施、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区计划投资7.4亿元用于城乡道路的新改扩建工程,计划改造道路152.44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资4.7亿元,改造道路78.36公里。

    增添设备,切实改善治水环境。主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1.88%。今年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目前,已完成城厢镇、祥福镇和清泉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1万米管网铺设工作以及坪家村等5个村的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姚渡镇等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可研。

    增添设备,实行垃圾中转。在2008年已建成587座垃圾房的基础上,于今年新增垃圾房326座,到位保洁人员359名,购置三轮车359辆,并在城厢等5个乡镇新建5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基本实现“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提升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

    科学规划,加快农贸市场建设。在完善11处已建永久市场规划的同时,高标准规划11处新市场,合理布局于全区9个乡镇(街道)。投入1200余万元在弥牟镇、祥福镇新建、更换、改造农贸市场,并计划在各乡镇场镇陆续新建一批大型综合市场,预计全年投入资金将高达800余万元。

    美化庭院,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以姚渡镇芦稿村为试点,对新型社区进行增绿、补绿工作,并对姚渡镇芦稿村新型社区的外立面进行改造。目前,姚渡镇芦稿村新型社区打造已初步完成,福洪杏花社区及龙王新型社区已进入实施阶段。同时,集中力量打造青白江区4条城乡统筹发展综合示范特色带,全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编辑:零度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