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探索立体化建筑节能之路 打造绿色家园-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南昌探索立体化建筑节能之路 打造绿色家园
[日期:2010-12-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南昌要建“奥地利低碳技术示范区”了!10月13日,南昌市各大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这则消息。

  在当天举办的“2010中奥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高峰论坛”上,南昌市政府与奥地利联邦交通、创新与技术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决定将在南昌选择合适的区域作为应用“奥地利低碳技术示范区”。

  示范区内建筑将使用奥地利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计理念。比如,一些房屋将采用高性能的隔热墙壁和天花板结构以节约能源;建筑的能源供应将使用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据出席论坛的南昌大学低碳生态科技示范园朱建航教授透露,示范区内将对建筑进行最优化调整,以使太阳能、地源热能等再生能源的接收利用达到最大化效果,同时将力求实现自然地冷却与通风,创造舒适的室内氛围。

  另一位出席论坛的南昌市建委负责人表示,对已在示范区内验证、适应当地需求的奥地利低碳技术,将在南昌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使用。

  事实上,南昌人对于“低碳”一词并不陌生。作为国内最早提出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之一,南昌一直走在全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沿。2009年11月,南昌市还举办了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既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也希望得到包括奥地利友人在内的各界大力支持。”南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俊卿在当天的论坛上表示,南昌将努力用好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平台和空间,用好国家赋予南昌低碳试点示范城市的政策和举措,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加快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研发、产业化推广,为全球低碳城市建设积累经验、作出应有的贡献。

  因地制宜

  打造“绿色家园”

  “从空中看,我们南昌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市,赣江穿城而过,绿色多,湖泊多,建筑大部分是临江近湖,植被茂密,奠定了我们打造绿色家园的自然基础。”谈起南昌的绿色建筑,周庆荣充满着自豪。

  周庆荣是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总工程师,十多年基层一线的工作实践,让他对南昌市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及建筑节能等状况了如指掌。

  “南昌市是从2005年开始启动节能建筑示范与推广工作的,应该说发展得很快,效果也很好。”周庆荣告诉记者,过去一谈起节能建筑,总是片面地理解为节约了多少千瓦时电,减少使用了多少资源,而南昌市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的理念,在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同时,从规划设计开始时就着手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友好协调,如何为人们带来健康、舒适的居住体验。

  为此,南昌市在城市规划上较早地选择了“低碳”、“生态”、“绿色”的发展模式,在功能区划上,一些环境友好的区域大多被确定为居住区。

  “近年来,我们在住宅小区建设上,充分考虑到了绿色生态的要求,比如我们确定的”湖“板块、”江“板块等,可以说,”靠江临湖“发展宜居住宅,是南昌实施绿色建筑的一大特色。为了确保江、湖不受人类居住干扰,我们还要求建筑体必须离水域80米以外,污水必须全部集中处理。”周庆荣介绍说。

  正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所有的绿色建筑都是在“当地气候环境”下的一种建筑形态。在南昌,建筑设计上也充分尊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一位在南昌发展多年的开发商坦言,在南昌讲究坐北朝南的采光效果,讲究通风透气的舒适性,这种主动型的节能选择,已经成为开拓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基础条件。

  不仅如此,在建筑施工上,南昌市建委倡导建材使用就地取材,并在5年前就实现了城区施工100%预拌混凝土的施工方式。据介绍,这种节能高效的预拌混凝土施工方式有望在南昌全市范围内推广。

  除严格执行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外,南昌市还启动了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成立了专门的建筑节能工作机构,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

  建筑节能

  向“立体化”要效益

  “南昌日照属于三类地区,因此我们在游泳馆建设上广泛运用了光伏、光热一体化的综合节能技术,即使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游泳池也能正常开放。”在南昌大学新校区,学校工作人员指着新建的游泳馆说。

  顺着手势记者看到,在游泳馆顶部布满了密密匝匝的太阳能光热管,沿着屋顶形成了漂亮的弧线,宛如起伏的波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据介绍,除了大面积使用太阳能技术外,游泳馆在建材使用上也力求低碳环保,比如在双层玻璃间充装惰性气体,即便在炎热的夏季,玻璃外层热得烫手,玻璃里层依然是凉的。

  在南昌高新区管委会,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建设场地,在红谷滩新区的住宅小区……记者在采访中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成片的太阳能光伏光热装置,让低碳城市南昌处处彰显着绿色、节能与环保的主题。

  不仅如此,南昌市还把目光投向了浅层地热资源,在对赣江两岸地热资源进行缜密勘查的基础上,南昌市制定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详细规划。周庆荣告诉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地下江水水温常年保持在19℃左右,与冬季南昌存在7℃至8℃的温差。“这么大的温差足够我们居民取暖了,但不是说有了天然的地热资源就可以无限使用,在正式开发利用之前,我们对南昌地热资源进行了科学评估与规划,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采访中,一位名叫邹尚云的建筑工程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1987年起,邹尚云就开始研究屋顶防漏技术,向有着“建筑癌症”之称的屋顶漏水发起挑战。经过十年努力,邹尚云创造性地提出了集防漏、环保、节能等功能为一体的屋顶综合防漏理念绿色生态节能防水。

  “我发明的这项技术叫”复合排汽排水植被屋面“,实际上就是通过在屋顶构建具有防漏功能的空中花园,使结构混凝土长期处于湿水养护状态,克服了材料收缩与温度应力的影响,无论是施工还是之后的维护,完全是低碳、环保、绿色的。”邹尚云说。

  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胡曾长期跟踪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她告诉记者,这一技术突破了以“堵”为主的屋面防水旧思维,突出以排为主,既解决了屋面漏水问题,又改善了建筑顶层的使用环境,达到防水、保温、隔热、绿化、节能的综合效果,还为雨水收集利用创造了条件,是一项符合我国南方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生态的建筑节能技术。

  从“要我做”

  到“我要做”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南昌市近年来竣工的新建筑,都是主动按照国家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施工的。”周庆荣说。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还只是停留在书本里的概念。南昌同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施一平对此深有感触:我们从1999年就开始尝试在建筑设计中推广运用一些节能技术,但因为成本高、效果不明显等种种原因,建筑节能的推广可谓举步维艰。

  施一平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2003年,他在为南昌某机关设计办公大楼时,引入了地源热泵的设计,但这一方案却因取水量超过主管部门审批权限而搁浅。两年后,在为这个大楼旁另一幢写字楼做节能设计时,同样引入了地源热泵设计系统,虽然计算取水量大了3至4倍,但这个方案顺利获批。

  “这个例子说明,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在不断深入,选择低碳、绿色、生态的生活、生产方式已成为普遍共识。”让施一平感到欣慰的是,过去为开发商做节能设计时,往往因为成本高而不得不放弃,而现在是开发商主动跑来找我们,而且强调不仅是节能低碳的住宅,还要是高舒适度的节能低碳住宅!

  南昌新地阿尔法国际社区项目经理程虹告诉记者,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确立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项目从启动至今一直深受关注,前来考察的人士络绎不绝,他们中既有普通南昌市民,也有众多开发商同行,他们反馈最多的意见是:我们要住这样的房子!我们要开发这样的住宅!

  据悉,该项目应用了包括水源热泵、新型外墙保温等最新节能技术,使用后将比普通住宅的耗能降低约60%;其运用的全热回收新风系统和智能化的垃圾处理系统,不仅降低了能耗,而且给人体带来了高舒适度……

  “从过去单纯注重外表美观,到目前更注重建筑的内在品质,可以说我们用二三十年的时间,走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建筑历程。”周庆荣说,南昌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和绿色建筑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超前引导与鼓励,离不开各级财政的投入与扶持,更离不开人们对绿色建筑认识的提升与观念的转变。

  据悉,《南昌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已提出了“十二五”和“十三五”的碳减排目标,确定了借低碳城市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思路,并表示要建设“看得见的低碳城市”。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表示,南昌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策应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才能合理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南昌特色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显然,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的大背景下,在打造“看得见的低碳城市”过程中,南昌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推广,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编辑:daodao712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