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揭秘皇家园林的前世今生-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颐和园》:揭秘皇家园林的前世今生
[日期:2010-12-27]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邢虹   发表评论(0)打印



   故宫代表“礼”,颐和园代表“乐”

  《颐和园》制作团队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以电视纪录片形式为颐和园“立传”的想法,早在拍《故宫》时就已开始酝酿。

  故宫与颐和园分别代表着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两部分:“礼”和“乐”。故宫是皇家宫殿,是中国的政治心脏,故宫所代表的“礼”,是庄重、威严、规则、政治和法律等;颐和园是中国最大、最有代表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相对于故宫代表的“礼”,颐和园代表的“乐”是轻的,代表了皇家政权中最人格化的那部分内涵。可以说,颐和园是中国文化中代表“礼”的“活化石”。

  据该纪录片总策划总撰稿、该书主编赵微、金明哲介绍,这次拍摄,一方面是想延续从《故宫》开始的“以物说史”的拍摄方法,为观众重现清朝由辉煌走向衰落的历程;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记录颐和园的历史、通过展现古代北京城的道路水系规划,揭示中国古代的经济观念、生态规划、城市理念等没有得到应有关注的话题。

  前身为清漪园,乾隆督造不忘“环保”

  说起颐和园,大家一般会想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其实,与颐和园关系更早的是乾隆皇帝。此次纪录片和图书也详细记录了这一历程。

  颐和园的前身,是乾隆历时15年,耗资近500万两白银于1764年建成的清漪园。清漪园与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一起,在北京西北郊连成了一片庞大的园林区,史称“三山五园”。乾隆南巡时带上宫廷画师,描摹江南美景与园林,对照《西湖全景图》寻找灵感,就是为了建造一座完全体现自己意志,实现万世一家梦想的“理想国”。除了参与设计外,乾隆还不忘“环保理念”。书里写道:“昆明湖的几个闸口,何时灌溉水田,何时放水给京城,何时开闸泄洪,乾隆都会过问。北京西山一带发现煤矿后,乾隆不让人挖掘,就是为了保护好这片自然山水。在乾隆的精心呵护下,西山一代形成了一个可以被视为环保典范的小气候区。”

  1860年,北京西郊的清漪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皇帝继位后,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兴起修园之意。重建工程的总设计师雷廷昌,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建筑世家“样式雷”的第五代传人,他把自己的心血和祖传的精湛技艺,都投入到修园工程中,而修复后的园林改名颐和园。

  由于当年建造清漪园的图纸、烫样等重要历史资料大部分已经毁于战火,清漪园的现存资料十分稀少,它的真实面貌更是无从得见。这次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发掘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信息,重新揭示了一些历史悬疑,为清漪园相关历史研究提出了新的素材、角度和视点。比如,在故宫信息中心发现了一张古图《万寿庆典图》,这张图描绘了乾隆母亲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的盛况,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清漪园的建筑形制,规模以及园林盛况。这也许是现存唯一一张全面描绘清漪园的图卷。再加上汇集各种史料,摄制组利用三维动画特技,首次复原了一个最接近真实的清漪园,重现清漪园鼎盛时期的园林胜景。

编辑:jo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