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居环境中的园林-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浅析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日期:2011-02-09]  来源:新浪地产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沧海桑田”说明水陆之变迁。既在滨水之处建城市,就要以人工疏浚淤积的泥沙,保证城市永不被水淹。杭州西湖如无人工疏浚,绝不可能保存目前风景如画的景观。2000余年前成功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从理论上总结了6个大字刻在石墙上:“深掏滩,低作堰”。现在一般滨水城市很少掏滩,而代以筑高堤防水,以至几乎每年低流量高水位的水灾令人揪心。遭天怒的水灾惩罚实在是人为的因素所致,有些水患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人患。人与自然要协调的正是这些内容。

  市区街道平直,到了丘陵地带的郊区就应顺从自然地形了。如果还是像市区主干道一样刚直不阿地通过去,山断坡而损谷,水断流而枯涸。不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且起伏有致的山林被破坏,代之以冗长、平滞、呆板的人工边沟和挡土墙,令人兴致索然。如果有“莫犯山林罪过,须陈风月清音”的座右铭常响耳边,那就会以“山迴路转”的原则选线。少量破坏的天然地形也要以人工还谷回坡,加以山林种植,补偿和回归自然的面貌,将路贯穿其中,那又别是一番景象。为什么一些先进国家开运河、选高速公路的路线必有风景园林师参与共同策划呢,道理在此。对于城市人文资源也一样,如没有周总理把关,北京的团城也会因城市街道拆建而遭破坏。没有古建园林专家上书,德胜门也要去一个角。据说南京中山陵也被路穿了一下。城市化并不注定要破坏自然和人文资源,这就需要城市综合性总体规划运筹帷幄了。

  现代交通发展带来了立交桥,从一层到多层,使热岛效应恶化发展。可以连顶带墙、柱全部以有吸盘的攀援植物绿化,还可以混交,藉有吸盘的植物带动无吸盘的藤本植物。要与交通部门协调解决所谓吸盘破坏墙面之虑。我在上海看到砖墙上布满中国地锦,50年来墙体无明显破坏,实践可证明真理。

  3 人居环境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建设

  一谈到人居环境,首先提生态,提出生态城市、生态园林等,主要强调物质环境建设。其实,中国特色很重要的内容是强调事物的综合性。相对而言,西方文化强调理性、重视科学分析,以致曾一度认为一切美都是符合数学规律的,研究景观着重视觉分析。以“天人合一”为文化总纲的中国特色则强调综合性。中国园林艺术从历史上讲,是从诗、画发展到园林的。苏东坡评价王维(字摩诘)的诗画强调:“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由此更可想见摩诘之园林定是凝诗融画之作。所以到明代计成总结中国园林的境界和评价标准时提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8个字。中国现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中国园林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这都与“天人合一”的综合性宇宙观一脉相承。其中“天开”和“人的自然化”反映科学性,主属物质文明建设;而“宛自天开”和“自然的人化”反映艺术性,主属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文学讲究“物我交融”;绘画追求“似与不似之间”;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充分说明园林是文理交融的综合学科。如文学之“诗言志”、园林之“寓教于景”等。中国人对景观的欣赏不单纯从视觉考虑,而要求“赏心悦目”,要求“园林意味深长”。有花有鸟的环境中挂一副“看花笑谁”、“听鸟说甚”的对联。径不但通幽,如果联想:“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古意就更发思古之幽情了。因此无论城市环境和景观、园林环境和景观都要强调综合性的功能。生态是环境效益之根基,与人之健康密切相关,但也不宜以某单项功能凌驾于综合功能之上。生态园林是指历史上一种以保护自然风貌为主的学派。其实生态学家诠释生态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既无褒义也无贬义的一种名词。世上既没有非生态城市和园林,那就也没有生态城市及园林。我们要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城市和生态良好、密切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便于休闲游览、景观优美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新型园林。作为人居环境,特别是居住小区,主要要求安全、生态良好、宁静优美、方便舒适、保障隐私、称意可心。要从居住文化中借景,而不宜沽名钓誉、轴线纵横、有节点必有盛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指因借地宜、人宜。必须根据用地的定性、定位,并结合自然、人文因素造景,达到“借景无由,触情俱是”的艺术效果。园林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学科,是科学的艺术还是艺术的科学呢?我认为是前者。钱学森先生建议园林归文化部是有深刻含义的。当然不同于文学绘画,是三维空间环境建设,而且植物种植设计必须具备生物学基础。

  4 植物造景的依托

  强调生态必同时强调生物多样性,园林和城市建设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如何落实却所言极少。植物造景必依托于人居环境的地形塑造。城市建设“三通一平”中之“一平”的提法是不妥的。因为植物群落主要是地带性和小气候条件所形成。大地形之山川和平原构成大气候条件即地带性气候,微地形起伏可以形成小气候环境。多样的植物有多样的要求,主要是光照、湿度、土壤和风的综合影响。各种和各品种的植物都有各自的生态习性。以地形为主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才能供不同的植物生长,其中包涵植物间的融洽性以形成群落关系。露地大气候带的自然环境是不可违背的,但在大气候条件下完全可以创造一定的小气候条件,供多种植物生长和发育。从现状看,作为人居环境主要部分的城市环境人工化、商业化太强而自然化不足。总的讲,绿地要以乔为骨架,灌木即使株数超过乔木也无可形成植被的骨架。灌木可分布林间、林缘或作灌木丛独立布置。地要因地制宜和相对集中,草本花卉总宜少而精,以林园围绕花园。也不一定到处提乔灌花草组成立体的植物群落,要因地制宜。草本花卉首先要变盆栽为主为地栽为主。发展多年生的宿根花卉、湿生花卉、水生花卉和岩生花卉。植物与地形、建筑、道路、场地、小品综合地进行景观设计。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我们先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才会为我们创造好的人居环境。

编辑:jo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