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博弈国家意志-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区域规划博弈国家意志
[日期:2010-06-0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以已审批的区域规划为基础,进一步编制区域国土规划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区域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政策意图落实到国土空间,并通过一系列刚性的土地管制手段予以实施

 


  历经5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日前终获国务院批准破茧而出。

  和仍在批准过程中的京津冀城市圈规划一起,作为率先启动试点的这两大区域规划,被外界形容为“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不是制定不出,而是难以推出”。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其难产过程正印证了之前普遍担心的各行政区域之间利益协调的难度。“这次的规划也只是前进了一步,更大的亮点在于明确了长三角的定位。”

  “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要依赖大都市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以及新的权力结构的形成,客观上需要建设中国进入世界的枢纽和世界进入中国的门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长三角地区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这一跨省市的规划制定得不易,落实起来更难”,参与规划制定过程的专家们表示,规划并未涉及实施规划的机构保障方面的内容,国务院要求发改委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这能在多大程度上弥合各方的诉求,还有待时间检验。”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到底会对区域内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会对各地渐起的区域规划产生什么样的示范效应?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参与规划制定工作的相关官员和专家学者。

  真正的区域规划是空间约束

  走进陆大道院士办公室,他的同事告知,陆老编著的《2050:中国的区域发展》销售告罄。

  与这本探讨区域发展研究命题的学术书热销相应,“十一五”以来,各地掀起了区域规划热潮。

  尽管两个先行试点的跨省市的区域规划刚出和尚待推出,但北部湾地带、江苏沿海经济带、辽宁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关中天水、鄱阳湖生态区、图们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等,一些地区性的区域规划已经“遍地开花”。

  如此景象,作为国家级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专家组组长的陆大道认为,这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一是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各地在经济实力上,在发展经济的权限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本地区发展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权限提高,“区域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不发展什么”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优化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先要知道怎么去发展,需要强调区域协调。

  二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规模迅速提高,使得区域经济实力和各种区域经济体系开始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得到加强。各地区逐渐认识到,城市群要在全国有实力,必须要一体化。

  三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在客观上需要建设国家进入世界的枢纽和世界进入中国的门户,需要以国际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的体量越来越强大,必须要有两三个城市群担当门户和枢纽,这客观上落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身上。国家发改委组织进行了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规划的编制,各地区纷纷效仿,希望成为在这三极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第五极。

  同样是上述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规划专家组成员的肖金成研究员认为,应该对热闹纷繁的各种规划、试验区等划清身份。在他看来,上述提及的北部湾地带、江苏沿海经济带、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等八个规划加上珠三角和长三角规划才能算作区域规划,而天津滨海新区、浦东、武汉城市圈、成都重庆综合配套改革区、长株潭一体化应该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范畴,主要是对一些政策先行先试。

  “另外,还有一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比如关于促进西藏、新疆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宁夏、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指导意见等”,肖金成认为,规划是制度性安排,是有明确范围的,约束力强,而指导意见是不具约束力的。”

  “真正的区域规划既不是发展也不是改革,应该是空间约束,明确规定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只是现在一些区域规划包含了一些改革的内容。”肖金成说,“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国务院批准了一个规划,这个地区就成为重点发展地区,国家政策资金都会大力支持,可以批很多项目,将来发展可以不受限制,这纯粹是误读。”

  瞄准“十二五”规划文本

  在肖金成看来,编制区域规划是为了促进区域科学发展,吸取过去盲目发展,不受限制,村村冒烟,想在哪里发展就在哪里发展的教训。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应该由国家来编制。事实上,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其中一个内容明确表示加强区域规划的编制,国家主要编制的范围是“跨省区的规划,重点城市群的规划和重点生态保护区的规划”。

  “有人认为搞这么多规划,都是重点,不就没有重点了吗?实际规划既有发展的内容,也有约束的指标,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肖金成认为,“‘十二五’应继续推进区域规划,而且多比少好,最好是全覆盖。”

  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各地区在中央做‘工作’,都意在进入国家战略规划文本。”陆大道提醒说。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区域规划反映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各地希望这种要求可以通过规划经由国家审批之后,进入全国‘十二五’规划的文本,成为所谓‘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陆大道说。

  “什么是国家战略?”陆大道说,“是这一地区的发展在全国大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包括大的支撑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在各地区的要求下,把不是国家战略的地区也搞成国家战略地区了。”

  “一些经济区域在地区有重要意义,但其产业规模、经济实力,在全国来说,谈不上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比如长株潭地区、中原城市群、苏北沿海经济带等,应该说对本省具有重要意义。还有的区域内的一些产业比如石油化工、制造业在全国有意义,与国家战略地区的产业有协作关系,但是不见得能发挥大范围的引领作用”。在陆大道看来,“现在各地区提出的国家战略区域,在各地区是重点,具有区域性的战略意义,但是不具有全国性的战略意义。”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区相互攀比,搞规划,通过沟通,做工作,希望发改委组织编制区域规划,再由国务院批准通过。有的已经批了,有的地区还在向中央政府要求编制区域规划,进入国家战略。”陆大道指出,“从全国来说,大家都是战略重点怎么行?战略重点应该是有标准的。”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天津滨海新区、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曹妃甸工业区的发展目标被纳入。“从‘十一五’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认为这是特别重要的‘砝码’,所以提早筹划把发展目标凝炼形成规划,希望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以谋求有更大发展。”同时,陆大道认为,“发改委5年前就开始编制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对全国其他地区有一定示范效应。一些地方感觉纳入国家目标,地位就会上升。在这种背景下,怀揣着进入国家战略梦想的区域规划就纷纷出炉了。”

  “如果把上述规划都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文本,并列起来都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就显出较多的不协调,不能准确而科学地体现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陆大道认为,不宜将各地区已经得到批准或者正在组织编制的规划区域都写进国家“十二五”规划中。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