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样建设生态城市?-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日本怎样建设生态城市?
[日期:2010-10-2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沈瑶   发表评论(0)打印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但是城市生态环境却没有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趋势日益严峻。由于日本很早就开始了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其经验加以借鉴。

  在日本,生态城市一词并不常用,取而代之是英文直译的“Eco-city”一词,还有一个官方的提法是“小环境负荷城市”,在1994年日本建设省城市局城市规划课监制的政策指导书中使用的就是这个定义。其中也明确了日本实现小环境负荷城市规划的3个基本思路:一是密集集约的城市规划;二是作为一个有机体进行呼吸,与自然进行对话的城市规划;三是环境与便利性相互协调的城市规划。

  日本建设生态城市采取的措施

  实现建筑低碳化。首先要实现新建建筑物的低碳化。在日本,近年来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办公部门,比如相比20世纪90年代,2007年日本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13%,而来自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碳下降了6%,家庭和办公部门分别增加了37%和45%。因此,如何实现家庭和办公部门的低碳化是日本走向低碳社会的最大课题。

  以办公类建筑为例,技术革新的关键在于减少空调和照明用能源消费,具体可运用减少空调负荷与照明负荷、提高机器设备效率、对实际建筑物中的设备是否按设计意图运转进行性能检测等方面的技术。代表性的建筑智能技术是BEMS(建筑物能耗一体化管理系统),这套技术能有效地促进能源管理,典型的实例是位于神奈川县的藤泽科技中心。

  日本的NEDO(独立行政法人—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也展开了引入BEMS的项目,收到明显成效。仅在2002到2008年间,NEDO展开的支援项目就达到了476件。2007年,靠此类项目直接减少能源消耗10%,二氧化碳排放7.2%。

  其次是对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学习美国的ESCO经验,即建立以节能为目的,包括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在内服务的公司,2007年日本因ESCO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少有109.5万吨。但是相比美国,日本ESCO的融资环境还有待改善。

  另外,建筑低碳技术的全面推广,不仅需要设计者和开发商,更需要建筑利用者的理解及对能源的实际使用。因此,日本建筑规划业认为,要实现建筑低碳化,需要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改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日本政府不但要推广低碳生活理念,更注重普及低碳技术并引导人们选择低碳物品。在日本,政府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住宅与家电上。在住宅方面,日本环境省委托东京工业大学的梅干野晃研究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测算了单栋住宅墙壁断热性改造、屋顶及墙面绿化后的效果,同时测算了住宅街区外部空间集约设计绿地、避免使用蓄热性高的混凝土、减少街区的空调使用后的效果,结果表明以2010年的技术大约可减少使用能源64%,预测以2030年的技术可减少79%(设定区域面积8000平方米,人口为60户180人)。政府用资金支援和减税等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展开低碳化住宅开发、鼓励住宅购买者选择低碳化住宅、建立确保住宅低碳性能的强制性基准。
  
  在家电方面,尽管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类型的节能家电产品,但价格还是比同类非节能型的家电要高,如何让民众购买节能型产品,成为日本政府与企业的一大课题。为此,政府出台了“绿色点数”政策,即消费者在购买节能型家电时可以获得一定份额的绿色点数,可用来购买其他节能型家电。

  号召民众广泛参与。日本政府在进行城市环境规划时积极倡导民众参与设计与维护,听取民众对环境规划的意见,鼓励民众参与自己生活周边公共环境的日常管理。这样做更能让城市规划符合大众的需要,更能培养出民众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和主动维护的意识,也能节省大量公共维护管理的费用。在日本,事关普通居民居住环境的城市规划项目已基本普及了这一过程,民众参与设计已经成为日本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实施绿色支援政策。绿色支援是政府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即对于注重生态环境营造的设计开发项目给予一定的植物资源援助,比如政府免费提供树,但施工则由开发部门负责,维护和管理则直接交由项目周边的居民负责。

  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

  充分发挥各方作用。日本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引导和支援,低碳设计和技术人员是建筑物能耗削减的核心力量,普通民众则在公共环境管理和转变城市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角色的分配是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要尽量让熟悉低碳设计和技术的专业人才做主设计,并建立专门的建筑节能审核机构对能耗进行检测和验证,并鼓励BEMS等专业技术的引进。传统的建筑设计教育领域也要进行相关的知识革新,加紧培养熟练掌握低碳技术设计人才。还要注重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生物多样性、生态学等相关知识的普及,增强其对生态城市的认识和理解,以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援作用。

  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在民众参与方面,现阶段让民众参与设计为时尚早,但引导民众参与公共环境管理却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如“门前三包”制度。在规划设计阶段的前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民众对环境改善的意见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设计者更好地理解民众的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公众关注公共环境的意识。目前,中国已有很多的规划设计研究人员开始对普通民众的需求进行调查,如何将这一环节尽可能广泛地渗透到实际设计环节中,是政府与开发企业、设计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日本千大学园艺研究学地域规划研究室 沈瑶)
编辑: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