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获2010中华文化人物奖-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获2010中华文化人物奖
[日期:2010-12-21]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刘艳   发表评论(0)打印



  “智慧东方——2010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日前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中国爱乐乐团首席指挥余隆、“(世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台湾京剧天后魏海敏、广东籍歌手朱哲琴、第16届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电视艺术家张丽玲、《苦难辉煌》作者金一南、摄影家郑云峰、“敦煌文化促进会”创始人孙玉龙、美术家王征共11人获此殊荣。“中华文化人物”评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全球华人,今年是第二届。

  “广东”成最受瞩目名词

  在今年的颁奖礼上,细心的广东观众发现,在11位获奖人中,有三位是与广东有关的,一位是“(世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一位是广东籍歌手朱哲琴,还有一位是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这使得“广东”成为本届文化人物颁奖礼上一个颇受瞩目的名词。尤其是72岁的建筑设计师何镜堂先生,世博中国馆的设计使得他被更广泛的人所熟知,而这位在颁奖礼上备受关注的建筑师就是广东东莞人,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专访

  何镜堂:中国馆穿红衣服,我压力最大

  “中国馆之父”何镜堂在颁奖结束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坦言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不仅承受着一定的工作压力,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谈中国馆有岭南建筑味

  记者:世博中国馆现在成为了文化符号,您有何感受?

  何镜堂:这说明国人对这个设计还是认可的,而且引以为自豪的,我当然感到高兴。但设计过程中我和团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记者:您承受的最大压力来自哪里?

  何镜堂:在最后考虑给中国馆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的时候压力最大。中国红的确很有中国特色,也很醒目,但能不能与“洋气”的海派文化相容?当时并没有把握,一旦不相容,这衣服可就不好换了。我们想过许多种颜色,但最终还是觉得红色最合适,虽然有些冒险,但还算成功。

  记者:您是广东人,您的建筑设计风格有没有受岭南文化的影响?

  何镜堂:当然有,但是这种影响是在宏观意义上的,我受岭南文化教育长大,养成了关注社会,从实际出发的思维习惯,这是我做所有设计的指导思想。例如做世博中国馆的时候,我考虑的是从中国世博会的角度出发,考虑中国馆的设计是否能与上海特定的地域和场合所特有的气质相容,绝不会把岭南建筑搬到上海。但世博中国馆外观架空和上宽下窄的设计具有通风防潮、遮阳防晒的功能,这方面借鉴了一些岭南建筑的设计理念。

  说广州要用好珠水文化

  记者:广州以亚运会为契机,在城市规划方面有了许多新举动,您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

  何镜堂:广州是一座拥有2000年历史的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将这种文化底蕴体现出来。在规划过程中,很多人提到“文化”二字,我认为有没有文化,关键在于有没有特色。广州的特色在于充分挖掘发挥珠江水文化的特质:

  一是老城区的肌理和格局要保护好,如荔湾、越秀等,不要大拆大建,重点要放在改善环境上。

  二是新城区的规划要体现生态宜居的理念。“海心沙”以北的新城区已基本完成建设,建成新型的、园林式的办公区;再往南则是生态园,这里的环境要保护好。

  三是“一河两岸”的规划要做好。珠江两岸接下来还要继续建绿化带和公共活动休闲区域。

 

编辑:anna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