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专家解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化
我国城市化发展如何突出特色? 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结合起来,选择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文化城市发展模式、宜居城市发展模式和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目前来看,资源环境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立足国情,汲取国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做到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城市在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应该根据本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以宜居城市为目标,以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为核心,创新发展方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发展模式,避免跟风炒作,急功近利,以牺牲生态环境发展经济。 一是选择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反思城市现有的发展模式,探索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对环境、资源问题应更为重视,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非常紧迫,建设低碳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未来实现碳减排的主要出路。 我国应该积极鼓励条件成熟的城市根据本市实际情况走低碳城市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然而各城市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建设低碳城市绝非赶时髦、喊口号、贴标签,切勿盲目跟风炒作。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避免低碳城市建设标签化、指标化。要充分认识到,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依然是城市的重点方向,城市低碳转型是一个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需要长期努力、科学部署、系统安排、统筹规划。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以高成本为代价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通过差别化路径实现城市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选择文化城市发展模式。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形成了各个地区特色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我国目前有600多座城市,但是纵观许多城市的设计和建设,似乎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各城市应保持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培育自己的文化内涵,力避千城一面。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许多城市在保持原有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正在努力培育自己独特的生态文化内涵,提升和创造生态文化气息。另外,从创新的角度看,节能、节材、低碳、生态也应成为城市建筑发展的一种文化。上海世博会已经充分展示了世界建筑的这一发展趋势。 三是选择宜居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的本质应是以人为本,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快乐,然而现在的城市发展往往过于注重物质,过于强调快速发展,而忽视了人本身的内在需求,那么城市该如何回归到以人为本的轨道?又如何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更加人性化,更加宜居? 环境宜居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目前中国城市来说,环境宜居性形象地说就是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空气,睡个安稳的觉,吃上放心的庄稼,在一个良好绿色的环境中生活”。这几点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对于城市来说,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务必时刻要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城市人居GDP超过1万美元,而河流黑臭、空气污浊的城市是一个宜居的城市。 四是选择生态城市发展模式。以往人类建设城市主要教训之一是使城市远离了自然。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干预改变了原有地域的生境,尤其是造成自然生境的片断化,导致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甚至消失,使城市环境与资源的保护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这样就导致城市环境的严重恶化从而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未来的城市发展真正使人的环保需求内化为人的精神需求,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生态城市是理想的和最具前景的城市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保持自然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为目标,使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是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追求的城市建设主题。生态城市建设不仅可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生态资源,促进城市中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还能发展绿色经济,提高绿色生产力,实现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市化道路如何选择? 我国的城市化道路,绝不能步西方发达国家对资源破坏的后尘,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蔓延后整治的弯路,必须走城市与生态、城市与农村、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有两件大事将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回顾英、法、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可以看到,每次城市化都带来了严重生态破坏、资源过度利用、城市文化遗产被破坏,以及空气、水、土壤严重污染等问题。我国土地资源少,耕地更少。城市用地与耕地、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国情迫使我们必须走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此外,中国的城市化不能也不允许走初级工业化阶段的城市化的老路,必须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 因此,我国的城市化道路,绝不能步西方发达国家对资源破坏的后尘,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蔓延后整治的弯路,必须走城市与生态、城市与农村、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什么样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适合中国? 中国的城市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太快了容易翻车,切勿搞城市化的“大跃进”。究竟什么样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适合中国并不是取决于我们的意愿,而是取决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把城镇化发展战略放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位置上”。可以预见,未来5年,我国需要破解城镇化进程中一系列难题,究竟什么样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适合中国并不是取决于我们的意愿,而是取决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首先,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还不能够满足快速城市化所引起的各种物质需求和配套措施。并不是让人都住在城市,聚集在一起就是城市化了,也并非仅是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上楼变市民”就万事大吉了,还要更多地关注城市化的质量问题,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以及城市化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问题。 城市化需要深入地考虑农民进城之后的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在这些问题本身就没有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快速城市化只会加剧这些社会矛盾。 其次,我国目前资源和生态环境不能满足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压力。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在目前粗放的生产方式和失调的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贸然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无疑将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代价。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程度严重,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欧美80%到90%的城镇化率、10亿左右的城镇人口规模,甚至我们永远都达不到那样高的城镇化率,不是我们不愿意,而是我国自然条件的限制。 总之,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统筹考虑中国经济结构、劳动力再生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需要时间和耐心,应当采取稳健的、更加安全的城市化战略。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中国的城市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太快了容易翻车,切勿搞城市化的“大跃进”。
编辑:joe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