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市景观应承载人文之美-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评论:城市景观应承载人文之美
[日期:2010-08-12]  来源:新快报  作者:陈煜堃   发表评论(0)打印



    城市景观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若第一印象不好,那么,就需要外人花很多精力时间去深入了解这个城市,试问又有多少旅客会这样呢?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广州的城市景观不好,可能就是第一印象的关系,如果我们能改变这个环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爱上广州。面对广州新的城市景观,如广州歌剧院、新电视塔“小蛮腰”等新城市景观的落成,我们应将它们的实际功用不断激活,并与旧城市景观进行整体重组,通过产业间的优化组合带动整个广东文化经济的飞跃。

    

  广东的文化是“生猛鲜活”

  新快报(以下简称“新”):要谈建设文化强省的问题首先就涉及到我们对“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而要从细处去落实的话,广东当前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又如何才能走出跟以往“文化大省”所不一样的路子?

  安庾心(以下简称“安”):若要谈对文化的认识和文化建设的细节落实等方面,我们必需从广东本身的文化特色讲起。如果说北京的文化是“大气醇和”,上海的文化是“精致开阔”,那么广东的文化便是“生猛鲜活”。事实上,以老广州为代表的一种广东文化早已风靡全国,如人们争相学说粤语、“叹”早茶、吃粤菜,其真正魅力无疑在于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一直以来,国人以此为时尚,很多因素在于这个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并与国际接轨,成了国人羡慕的“首富之区”。俗话说:“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因此,广东当前最需要加强的,并非只是各种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及文化产业,而是市民大众的公民文化素质及中小企业的转型。论前者,广东文化喜好将事实上的文化偏好变成商业,如将“逛花市”与“叹早茶”等本土文化特色变成商业行为并世俗化,从而淡化了很多本应值得深层挖掘的地方;论后者,在金融风暴中,损失最大的莫过于珠三角那些“三来一补”的中小企业。这种靠早期迅速积累财富的经营模式,造成众多企业主重商轻文,导致这次损失惨重,逼迫他们向知识型经济转型,如建立品牌。这两方面的文化建设各有轻重,前者以普及大众的整体文化涵养为主,后者以企业盈利模式而带动人们的思想文化高度与深度,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城区文化更受关注的是“重塑”

  新:在“经济文化建设”这样的影响下,要花大钱去做文化的粉饰似乎不可避免,而这笔钱该怎么个花才更有成效呢?

  安:花大钱去做所谓的文化粉饰,值得反思。譬如近年来在广州闹得沸沸扬扬的旧城改造,全社会都在关注恩宁路的拆迁,因为这一最具西关风情的骑楼街区可能就此消失。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各种新文化地标的建立,显然老城区文化的重塑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经济文化建设”的影响下,若需花大钱去提高广东的整体文化素养,不可单纯用“文化粉饰”来一概而论。让我们来看看西班牙海港城市毕尔巴鄂的文化发展复兴策略案例:在1991年,西班牙政府实施曾一度称雄海洋后而走向衰落的该地区复兴计划,旗舰项目便是1997年建成的古根汉姆博物馆,与周边文化机构共同组成了毕尔巴鄂城的文化中心。自此,该市成为欧洲新的艺术文化中心,所在的巴斯克省工业产品净值GDP因此增长了五倍多。

  这是文化产业主导旧城区复兴的一个典型案例。事实上,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在大拆大建的“三旧”改造工程与新兴地标中,如何对历史文化进行统筹梳理?如何确切以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如何实现梦想照进现实?这些都将是考验主政者的智慧。

  新:说到花钱,在当下文化建设中像城市景观这样的项目一定是少不了,一直从事景观建筑的您对于目前中国城市景观有何见解,是忧还是喜?而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广东是否处在领先水平,又有没有特色可言?

  安:与国内其它省市相比,广州应该属于走在前列。一方面保持了特有的地方特色,很多的景观都保持老广州特色,比如西关大宅,岭南园林皆具有现化风格,成为一种新的岭南风格的景观。另一方面,现在的广州接纳文化的能力很强,把很多的外来文化融入到广州文化当中。广州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也允许同一个人有不同的活法。比如说,广州允许“摆款”(铺张),也宽容“孤寒”(吝啬)。在广州,这个在大排档吃牛腩粉的人可能刚做完一笔大生意;那个在街头买削价商品的也可能刚花了几百万买了一套房子。由于这种兼容特性,在现在的广东城市景观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显现出它的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特质。

  城市景观更应承载“人文之美”

  新:对于城市景观的建设,有不少的声音认为那只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更多是供旅游观光的一种文化包装,从根本来说意义并不大,你认为是这样吗?城市景观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其文化意义和影响到底有多大?

  安:每个都市都应该有自己因地制宜的特殊的城市标志,但不见得就是建筑或景观,重要的是能让人觉得其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精神特色。像巴黎的铁塔,伦敦的桥,台北的101,都是有代表性的东西,让当地居民觉得是骄傲的象征而不止是旅游的包装。一个好的设计或景观建筑,不见得只是观光的产品,它更应承载人文之美。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具有标志性的城市景观不仅仅是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形象,更能起到迅速让外人了解认识这个地方的文化传统和功能特性。

  毕竟,城市景观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若第一印象不好,那么,就需要外人花很多精力时间去深入了解这个城市,试问又有多少旅客会这样呢?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广州的城市景观不好,可能就是第一印象的关系,如果我们能改变这个环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爱上广州。正如上面所说的西班牙政府重新复兴毕尔巴鄂市案例,这种文化产业型的城市景观主导旧城区复兴起到对文化与经济双双推进的作用,也间接为千年商都的广州提供指导。面对广州新的城市景观,如广州歌剧院、新电视塔“小蛮腰”等新城市景观的落成,我们应将它们的实际功用不断激活,并与旧城市景观进行整体重组,通过产业间的优化组合带动整个广东文化经济的飞跃。

  诚然,比起耗费巨资所新建的城市景观,我们对广东的古城特色风貌、文物古迹、历史传统文化进行统筹梳理显得更费精力与时间。而偏偏,这才是我们的文化历史的精髓所在。那么,我们应如何去继承和保护原有的历史文化景观?

  看看广州的历史文化景观,包括了岭南园林、骑楼街、东山大屋,西关大宅等等。这些对现在的人来讲,除了要保留这些文化景观及历史外,还必须要保留一些重点,比如尺度关系。所谓的尺度,是指建筑物之间具有亲和力的邻里空间,而西关大宅就是很有原创性和因地制宜的空间典型。至于园林的保留,不是单单去保留那些点,像梁园、清晖园等,并不是说单单是保存好这些园就够了,还要知道如何将这些园与周边的人文生态,以及园与园之间的人文关联有系统性地结合起来。

  广东人喜好将文化“市态化”

  新:您来广州已有数年时间,对于长期以来广东被指是“文化沙漠”的说法有同感吗?当前广东的文化生态是否成熟,又存在哪些优点和问题?

  安:在我看来,广州乃至广东地区所特有的一个岭南文化,或是老广们所津津乐道的“叹”文化,是需要外来人花心思与时间体会的一个“生猛鲜活”的文化特质。首先,广州长期因贸易的缘故向来与国际化接轨,这种“立足本土,兼收并容,合理改造,为我所用”的文化氛围,常常让外来人感到光怪陆离,摸不着头脑,但恰恰这也是岭南文化精髓之所在。其实,这都是可以从讲粤语、吃粤菜中体会出来。如粤语中就喜欢将外来语言本土化,发明诸如“打的”、“迷你”等译名,加上本土便有的各种特色,甚至连骂人的粗口话如“仆街”,它的历史渊源其实从“Sportguy”而来,代表那些不务正业的花花公子,进而演变成老广们表达不屑的粗口。其次,广州人不爱争论喜欢实干,并遵从自己的个性去干。在广州人看来,许多北京人争得面红耳赤的问题,都是没什么所谓的“假大空”,倒不如闭口不争论,实实在在去干活更“着数”。

  所以,被冠以“文化沙漠”一词,也正是因为广东人喜好将文化“市态化”、偏务实重商业的风气而来,这也难免有些尖酸刻薄了。显然这样的说法不仅忽略了改革者孙中山、康有为等人在此地的历史改革意义,并且不理解广府千年的历史渊源及老广们特有的文化特色,硬是将文化评估标准化,并且单一以思想与文化深度来评价它。

  不过话又说回来,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要想走向大气磅礴、灿烂辉煌,也并不容易。我觉得,广东人虽以本土独特文化为傲,而在深度的思想耕作中,却经常停留在快速的消费文化中便戛然而止,使这种“生猛鲜活”特色往往无法深入持久。在这种消费文化的大环境引导下,老广们若想进一步发扬广东特色,除了政府应考虑发展自己的城市文化建设,如真正落实建立文化强省的“七大工程”,并应大力引导企业主的知识转型与着力于大众的细水长流式的精神文化深度建设。

  人物介绍:

  安庾心,出生于1975年,南非籍华人,现居广州。南加州大学建筑系学士,哈佛大学景观硕士,现为某国际公司景观设计总监,作品包括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景观设计、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景观设计等。

  在谈到“文化强省”问题时,安庾心认为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件厚积薄发的事情。而对于像广州当前城市景观建设的急功近利,他则强调每个都市都应该有自己因地制宜的特殊的城市标志,但不见得就是建筑或景观,更应让人觉得要能代表这一城市的精神特色,这才能避免落入一种“文化包装”的误区。

编辑:水墨清侠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