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绿化养护非市场化不能提高效益-园林绿化工程动态|园林工程-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评论:绿化养护非市场化不能提高效益
[日期:2009-03-0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曹云   发表评论(0)打印



  绿化养护如何真正、持续提高效益,从而不仅让社会公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绿化成果、也为公共财政节约更多资金?毫无疑问,市场化应该是最优选择,甚至是不二选择。

  众所周知,城市绿化跟山区植树造林一样,讲究“三分造、七分管”。仅仅是栽几排行道树、建一片绿地,投入就可以了。但是,要让花草不仅顺利成活而且活得好活得久,看上去总是令人心旷神怡,甚至真正发挥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还得看后期养护。所以,耗资巨大的绿化工程实施了,能否留下成果,后期养护是关键。

  那么,谁来养?怎么养?养护资金哪儿来?养护效果如何评定?如此等等,无一不是问题。

  目前,国内城市公共绿化养护的主体基本上还是园林绿化局之类的行政机构,资金来源也基本上是靠每年的财政拨款。至于养护效果,不愿妄评,各人感受不同,但谁不希望“绿化越多越好、越美越好”?所以说,公众对更好更美的城市绿化的追求是永恒的、无止境的。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来不少城市绿化事业进步不小,绿地、绿化带、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日见其多,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也不断攀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理由追问:换来这些绿化成果花了多少钱?保持下去还要花多少?或者说,性价比如何?回答恐怕不容乐观。

  上周,一篇名为《请看一个小小的园林局一年是怎样花掉3400万的?》的博文排在新华博客杂谈版24小时排行榜榜首。该博文说的是一个中等城市的园林局一年如何花掉政府3400万元拨款,看完不由得让人对绿化养护资金浪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深表担心。

  文中谈到的这个园林局负责全市的绿化及维护任务,政府每年给他们拨款3400万元左右。该局共有职工600多名、8名局级干部,下辖绿化队、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7个单位,每个单位都有3个领导。据称,8名局级干部和下辖单位领导每人都配专车和司机,外加他们每人每年请客送礼及旅游费用等等,21名领导共需要经费支出约380万元左右。

  行政成本太高了?这肯定是不少人读后的想法,但这还远不是问题的全部。博文还说,因为缺乏管理,职工消极怠工现象普遍,为了应付完成任务只好大量雇佣临时工。于是,一个600多人的单位,竟然雇佣了1000多个临时工。

  如果拨付给绿化养护的公共财政资金就是以这种方式花掉的,那资金使用效率无法得到保证是毫无疑问的。博主的朋友就是该园林局的。他问朋友,要是让你自己干,觉得用多少钱能干好,得到的回答是“给800万元不但保质保量,还能落下300多万元的利润”。如果其朋友说的大致不差,这表明,3400万元的财政拨款是对500万元的工作成本下达的,或者说行政养护成本竟可以达到市场养护成本的近7倍!

  其实,按照经济学的常识,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远不如市场高效,对成本控制政府也远不如市场敏感。城市公共绿化要持续发挥效益,对后期养护长期投入是必须的,通过市场化运作从而节约资金、提高效益更是必须的,否则,将成为无底洞。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一个拥有良好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绿化公司肯定不会比行政单位干得更好?

  国内这方面的相关国际报道其实已经不少了。据这些报道,国外正是将这些工作采取招标的形式包给私营公司来干的,谁出钱少又保证质量就让谁干,一切按合同来。那政府相关行政部门的职责是什么?提出规划、主持竞标、进行检查,就是其职责。

  说到这里,不少人可能都会想起裁判。是的,政府就是裁判,不直接上场参赛,而是制定游戏规则、做出公正评判!有这样的市场化机制,绿化养护成本、质量还愁得不到保障?在国外,其实不仅绿化养护,其他不少公益事业也都可以市场化运作,政府根本不会也没有能力包办一切。

  要积极引导培育市场而不是扼杀市场。只有市场完善,公众对城市绿化养护财政拨款必须物尽其用、从而创造更加美好城市生活环境的希望,才有可能实现。

  相关链接:曝光:一个小小的园林局一年是怎样花掉3400万的?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