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规定:新的填海工程将从严审批适度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动态|园林工程-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海口规定:新的填海工程将从严审批适度实施
[日期:2009-03-05]  来源:南海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在许多老海口人的记忆中,万绿园曾是海边一片滩涂之地。家住金贸的老吴回忆,小时候一群小伙伴在那片滩涂淤泥上,捉鱼摸虾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1994年12月6日,万绿园首期绿化工程建设拉开帷幕。4个月后,这片海口城区最大的绿地建成。

  向大海要土地,海口不缺乏经验和勇气

  据了解,海口港二期工程围海造地已“向大海要地”约0.82平方公里,准备动工建设的海口湾灯塔酒店人工岛填海造岛面积约0.3平方公里,海口湾歌剧院人工岛建设面积约0.0667平方公里……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日前指出,今年中国围填海规模将控制在150平方公里,预计将拉动2万亿元投资,首次将围填海提到拉动内需的高度。

  海口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湾型城市的目标,向海面拓展城市空间,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从海甸岛到万绿园:

  “沧海变桑田”记忆并不遥远

  海甸岛和万绿园谁的面积大?专家告诉我们:明朝时海甸岛的面积和现在万绿园差不多大。后来,在泥沙堆积尤其是人工填海的双重作用下,海甸岛逐渐“长大”了。

  据《海口市志》记载,1970年,海口发动全市军民“围海造田”,将海甸六村、福安三村、白沙门上中下村、过港村等16个村庄及河流、滩涂等围成了面积达6.5平方公里的新海甸岛。

  那时还没有双休日,当时的海南区和海口市各机关的干部,放弃只有一天的休息日,自觉集中在工地上参加围填海劳动。

  但在那时,海甸岛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开发热潮中,海南寰岛公司又在海甸六路以北填了2.4平方公里的土地。到如今,海甸岛面积已达13.8平方公里,是当初面积的十几倍。

  “沧海变成桑田”的记忆并不遥远。海口人都知道滨海大道北边有个填海区,而填滩造万绿园更是一代人的记忆。

  20多年前,海口的金贸区还只有一个小渔村——玉沙村。现在万绿园所在地,当时还是南海之滨的一片乱石滩涂。很多住在国贸一带的人,都记得小时候在那片滩涂上捉鱼摸虾的情景。黑黑的淤泥,不远处的荒,很难让人与后来的热带海滨生态公园联系起来。

  “吹沙填海,建万绿园。”当时的海口市领导多次表示,像万绿园这样的位置,如果建设得不好,那么付出的代价将是沉重的。

  1994年12月6日,万绿园首期绿化工程开工。当时,海口四套班子、市直机关、企业家、中小学生、普通市民甚至海外乡亲,都为万绿园的建设捐款。

  由于需要进行大量土壤改良才能适应植物生长园林绿化需要,驻海口部队官兵、海口市民都亲自参加了万绿园填土工程。很多人自发过来,白天没空,晚上挑灯夜战的人数不胜数。

  尽管海口不同历史时期填海经历不同,但不容置疑的是它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使城市与大海融为一体,突出了滨海城市的特色。

  6项目正在或准备施工:

  新一轮填海从严审批适度实施

  “海口凡围填海等重大工程项目,属于改变海域属性的,我们均邀请专家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海域使用论证。”海口市海洋与渔业局郑道英局长介绍说,海口严格管理项目用海,从严审批、适度实施。

  据了解,目前海口在建的围填海项目包括海口港二期工程、美丽沙、新埠岛北部防潮(洪)堤岸、美源游艇码头等。海口现阶段准备动工建设的有2座人工岛,分别是海口湾灯塔酒店人工岛和海口湾歌剧院人工岛。这些项目都经过充分论证,做到科学围填海,尽量降低对海洋环境的不利影响。

  投资7.78亿的海口港二期工程已竣工部分营业,是我省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和海口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将建成2个集装箱码头,其中一个可停靠7万吨级的邮轮。

  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明,二期工程深水泊位扩建后,将形成向海湾凸出约3公里的半岛,东部平均水深6米的新海湾、深水航道及深水港池,将海口湾分为东西两部分,使得岸线长度增加和海湾部分海域保持海区环境等优点。

  美丽沙是目前海口最大的吹沙填海项目。工程于2007年6月开工,也许过不了多久,美丽沙约2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就可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埠岛以前的防洪挡潮堤是在上世纪70年代修筑的,全长12公里,均为无护坡土堤,防洪标准仅为5年一遇。经过30多年洪水的破坏,堤防决口几十处,失去了防洪挡潮能力。由于地势低洼,自1986年以后,几乎年年受淹,岛上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海南优联公司将按照规划,10年投入120个亿,彻底改变新埠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化、泛游艇、岛居型、国际化亚热带滨海旅游度假风貌新城镇。2007年10月1日,位于新埠岛北部的防潮(洪)堤岸正式开工建设。这项工程护岸部分全长5.38公里。目前Ⅰ标段主体工程已完工,Ⅱ标段也积极准备开工建设。建成后,该工程可抵御50年一遇的洪潮灾害,同时也将形成新的水系和景观

  海口湾中部的美源游艇码头项目也是一个大型填海工程,游艇码头防潮堤已伸向外海。

  海口湾灯塔酒店人工岛规划建设面积约0.3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约9亿美元,4.2亿元用于岛本体建设。岛上将建设项目包括顶级国际购物中心、超星级酒店等。灯塔酒店人工岛建成后,将成为海口湾核心滨海区的一个新地标,成为市民和广大游客生活休闲、文化娱乐的集散地。

  海口湾歌剧院人工岛也是同期开展的项目,人工岛建设面积约0.0667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4.5亿元。项目包含1200个座位的歌剧厅、5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和1000个座位的音乐厅等,届时将成为海口高层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目前这两个人工岛都已进入设计阶段。

  加快建设海湾型城市:

  海口应向海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海口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鲜明的特色展示城市面貌。从生产型城市向宜居型城市转变,从滨海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这是关乎海口未来发展的重大思路。

  海口市政协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就如何加快海口海湾型城市建设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课题组认为,目前海口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还比较弱,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应跳出单纯土地消耗型的藩篱,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

  在坚持“东优、西拓、南控、中强”的城市布局原则基础上,拓展“北伸”布局,彰显海湾特征。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吹沙造湾、填海造岛、填海造陆等方式,向海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使海口的城市规划真正体现“城在海中、海在城里、城海相依”的特色。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监测室主任李巧香认为,海口具备围填海造地的资源优势。

  海口市北面临海,海域面积830平方公里。近海海水清澈、常年风平浪静。大部分海底平缓,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60米-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上百平方公里。这些地理条件都为向大海要土地打下了良好基础。

  围填海造地一般要求水深5米-8米,海口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是最大的优势。此外,海口优越的区位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国际旅游建设等,都为海口围填海造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无论是市政协课题组还是专家,都一致认为,向海洋要地,对进一步促进海口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海口围填海规划设想:

  人工岛辅以栈桥连接是发展方向

  虽然目前有几个项目在开工或准备开工,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海口的围填海不仅规模小,而且以人工岛式和突堤式围填海为主的科学用海方向,还没有凸显出来。

  海口市政协加快海口海湾型城市建设调研报告建议,应在海口湾的北端,沿美丽沙向海口湾延伸,人工吹填3个小岛。

  而在金沙湾建设中,除了加快沿岸填海造地兴湾建港外,重点应在湾顶的东北小岬角外,向海湾内填出若干个人工岛,点缀于海湾之中,形成大湾套小湾,湾湾相扣的局面。

  东海湾(东海岸、铺前湾、南渡江出海口等)要利用东海岸北端向铺前湾延伸约10公里长的2米-4米的浅滩,吹沙造出7个人工岛,用桥连接,形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

  而一份由省内一家知名规划设计部门提交的概念性规划则建议,海口可在3个地段围填海。

  一是可在铺前湾进行岛屿吹填。选择海口的东部岸线东营段以北约3公里-4公里的白沙浅滩。设想分建成两个岛群共9个小岛,岛之间用桥连接,且有船停靠。

  另一个方案则位于海口湾西部浅滩中,为假日海滩前方。设想由一个主岛和4个副岛组成。岛之间用桥连接,陆岸与岛屿之间通过陆岛连接。

  还有一个方案则是位于热带海洋世界前方浅滩,设想人工岛类似一个贝壳,增加景观岸线的长度。

  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监测室主任李巧香认为,海口围填海规划,应该由海岸向海延伸式围填海逐步转变为人工岛式和多突堤式围填海,由大面积整体式围填海逐步转变为多区块组团式围填海。

  他分析说,采用人工岛式围填海造地应作为首选方式,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新形成土地的人工岸线,又可以不占用和破坏自然岸线。通过桥梁和隧道的方式连接人工岛与陆地,可以获得与延伸式围填海造地同样便利的交通条件。

  对于因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利用岸线向海延伸的围填海造地工程,要推广多突堤式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自然岸线,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新形成土地的人工岸线。

  而对于面积较大、用途多样性的围填海造地项目,可采取区块组团式围填海造地方式。

  向海要地谨慎推进:

  保护海洋环境应放在首位

  据了解,从13世纪开始,荷兰开始围填海造地,全国4.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25%是从海里填出来的。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日本从海洋索取了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行土地宏观调控,严把建设用地“闸门”,沿海各地把发展的目光转向海洋,围填海活动呈现出速度快、面积大、范围广的发展态势。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为“十一五”期间的30多个重大项目,划定了146.102平方公里的围海造地区,到2010年新填海面积相当于5.5个澳门。汕头围海造地的规划也已经通过用海环评,面积相当于重造一个汕头。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的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后,到2007年止,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共填海造地540平方公里。其中,福建填海造地面积最多,达112.13平方公里。而我省最少,只有3.8平方公里。

  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道儒认为,海口围填海规划一定要有产业开发的支持,不能为了造地而填海,应将保护海洋环境放在首位。

  据了解,在我国填海历史上,围填海方式大多采用海岸向海延伸、海湾截弯取直或利用多个岛屿为依托进行围填,忽视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价值。不仅带来了自然岸线缩减、海湾消失、岛屿数量下降、自然景观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造成了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破坏,海水动力条件失衡,以及海域功能严重受损。

  王道儒认为,围填海造地的平面设计应遵循保护自然岸线的原则、延长人工岸线的原则、提升景观效果的原则。应该在人工岸线向陆一侧留出一定宽度的景观区域,真正营造出人与海洋亲近的环境和条件。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