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工程频道 → 园林绿化工程动态|园林工程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高级搜索 |
480岁古猗园三千万改扩建打造文化名园
挎着竹篮到古猗园(原名猗园)的不系舟画舫叫卖“南翔大肉馒头”、然后又“以大改小”成一两面粉制作10只小馒头的黄姓少年不会想到,100多年后“南翔小笼馒头”会成为享誉中外的申城名点。如今,在“南翔小笼馒头”出生地——上海古猗园,一个投资3000万元的改扩建项目正在进行中。 改扩建的基本思路,是循着公园480多年的历史文脉,寻找更多的像“南翔小笼馒头”这样的公园典故,从而打造一座“有故事”的明代文化名园。据悉,整个改扩建项目将于今年10月完工,届时呈现在市民和中外游人面前的是一座“绿竹猗猗”明代园林,480年前,明代竹刻家朱三松设计的猗园就是取意“绿竹猗猗”。 故事一大箩筐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上海古猗园,至今已有480多年历史。漫漫480年,无数个典故、传说在这里沉淀,形成了这座明代古典园林特有“文化脉络”。改扩建工程启动前,古猗园查史书、翻资料,梳理着古猗园文脉。古猗园主景逸野堂前的古盘槐,与古猗园同龄,据说当年建园时,园主植槐成对,却被人告发有谋反之意,原来盘槐又名“龙爪槐”,只有皇家园林才能种植,慌乱之中,园主举楸刨除,刚刨倒左边一棵,官差就到了,留下的一株古盘槐,现在是古猗园镇园之宝;古猗园所在地南翔,其名的由来也与古猗园白鹤亭有关,顶端白鹤展翅欲往南飞,“白鹤南翔”由此而有了南翔这个地名;8.13事变后当地爱国人士重修补阙亭,独缺东北一角,以志国耻的“缺角亭”,在数十年风风雨雨中象征着反帝民族之魂;园内的竹枝山,原来叫“绿竹山”,因为与明朝才子祝枝山有缘而改名“竹枝山”;就连公园里曲曲折折,随景而变换图案的花石小路,每条路、每个图案后面都有一段故事。 改扩建找文脉 循着公园480多年的历史文脉,古猗园投入3000万元,开始了全面的改扩建,“目标就是要凸现古典风貌,突出文化特征”,古猗园园长奉树成告诉记者,“整个工程分扩建和改建两部分,扩建将向东扩22.57亩,等于将现有古猗园扩容四分之一,扩建部分将以竹为主题,突出‘绿竹猗猗’传统特色,通过叠山理水、茂林修竹等园林手法,强化、突出古典园林风貌和绿竹景观形象。而老园子改建将以童隽的《江南园林志》中有关古猗园的图样进行浓笔重彩的修复,恢复古丰、水木明瑟、藕香榭、小罗浮、鹤寿轩等建筑,恢复核心区原有面貌,并规划设计了曲溪鹤影、幽篁烟月、花香仙苑等景区。” “四君子”来当家 “无竹不成园,无竹不成景”,以竹为特色的古猗园,改扩建将继续做足竹文章,将紧扣“绿竹猗猗”主题,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种植手法,结合经典建筑的文化内涵与山水空间的意境创作,选择造型优美、姿态扶疏、喻意深刻的传统花木,梅兰竹菊“四君子”将成为480岁的古猗园当家植物。
编辑:jojo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